螞蟻集團在上市的前夜突然被戲劇化的叫停,這讓中國大陸的金融圈和科技巨頭們人人自危,現在同樣的場景又出現了,只是換成了電商們。就在中國年度最大的電商購物節——「雙十一」來臨的前一天,中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發了一個關於「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就是這個意見徵求稿,讓中國幾家互聯網巨頭在當日股價暴跌,大陸媒體在報道這個消息時是這麼形容的「重拳出擊!阿里、美團、京東們瑟瑟發抖」。
螞蟻事件2.0 「雙十一」前夕電商平台遭重擊
中共的這個徵求意見稿的全稱是《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內容中整理出多種壟斷行為,包括強迫商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出現不公平高價或低價等。並提到,在平台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要堅持的原則是,營造公平競爭秩序、加強科學有效監管等等。此前,被叫停上市的螞蟻不管心裏是何想法,但是已經公開表示要「擁抱監管」,所以,這個徵求意見稿中的「監管」二字在內容中也顯得有了一種特別的份量。
具體內容我們這裏先不詳細說了,因為徵求意見稿標題中「反壟斷」三個字,就已經釋放出了足夠而強烈的信息,而這也正是讓幾大巨頭們能夠「瑟瑟發抖」的關鍵詞。
由此引發的最直接的效應就是,幾家互聯網巨頭的港股股價在10日的時候出現暴跌。京東集團(9618)跌8.78%;美團(3690)股價跌35.2元,跌幅達到10.5%;阿里巴巴(9988)跌5.1%。
這個反壟斷徵求意見稿的發出,看上去似乎有點突然。但其實,中共要抓互聯網平台的監管早有信號,11月3日,也就是中共的金融監管部門叫停螞蟻上市的同一天,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官網上也同時發出了一則通告,這個通告直指「雙十一」暗藏陷阱,提醒消費者要小心,並列舉了多項促銷活動的消費陷阱,具體提到直播帶貨時賣的產品貨不對版,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低價推銷劣質商品、以及商品售後無保障等等。這則通告,除了內容明確外,發佈的時間也正對螞蟻停步的敏感點,讓人無法不產生聯想。
而在更早時,大陸的媒體也曾曝出消息,北京市場監管等五部門約談京東天貓等9大電商,在具體內容中提到,市場監管局聯合了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郵政局這5個部門對京東、天貓、美團、微店等9家重點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就如何規範開展「雙十一」活動進行了行政指導。
這都是要給電商勒緊緊箍咒的節奏。在這種嚴管的信號下,中共互聯網巨頭之一,網易旗下的「網易嚴選」突然在4日的時候宣佈,今年「雙十一」,將退出這場大戰。這就是壓力之下,有人不敢玩下去了。
「網易嚴選」說的很漂亮,它說經公司反覆思考,是「花明天的錢,為今天的慾望買單」,還是「買對的,不買貴的」;並表示,要「退出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最後結論一句話,今年的「雙十一」,退出這場大戰。
「網易嚴選」做出了一個良心商家的姿態,表示退出的原因是自己不想鼓吹過度消費,但這是說給消費者聽的,真正的原因,並沒有說出來。
讓我們來看看今年「雙十一」的業績如何,根據之前大陸媒體發出的消息來看呢,天貓「雙十一」的訂單創建峰值達到了每秒58.3萬筆,成交額已經突破了快4,000億人民幣,就在我們節目播出時,這個數據也許又增長了。
從數據可以看出,今年這個成交額又創了新高,2019年時,天貓「雙十一」的平台成交額是2,600多億人民幣,而2016年到2018年的成交額,最高的一年達到了2,100多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在疫情之下,同時也是在各地的旅行禁令之下,單單從發佈出的數據來看,今年的「雙十一」成交額又創了紀錄了。
《紐約時報》曾形容過2019年時的「雙十一」的銷售額,它說這讓美國的「黑色星期五」銷售額看起來像是自家院子裏擺小攤、賣舊貨的水平。
但在電商巨佬們為這個年年刷新的銷售額興奮之時,各種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
我們來看看今年,網絡上是怎麼評論的。就在媒體各種「天貓雙十一狂歡季」消息的下面,網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有網民說,還讓實體店活嗎?
有的說,賣假貨的,牛皮快要吹破了。
有說,吸收社會更多財富。
還有說,銷售額造假。關於這個銷售額造假,之前天貓就表示要啟動司法程序。
也許,從網民們的這些信息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中共為何要加強對電商平台的管控了。
電商抽乾實體經濟市場 疫情影響不容忽視
自電商在中國大陸悄悄興起以來,可以說,在中國的商業領域掀起了一陣狂潮,傳統實體店的交易額不斷下滑,市場份額不斷縮減,然而面對這一切,實體店卻毫無反擊之力。
而這場疫情,對實體店而言,更是巨大衝擊,一些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商舖的房東找不到租房的商家。在疫情嚴重的3月,中共總理李克強還多次提到,要讓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鼓勵地方讓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並給予補貼。中共擔憂的應該還不止是實體經濟受衝擊,普通民眾生活難的問題,中共擔心的更是經濟頹敗的後效應,政權隨時的崩潰。
而從電商的特點來說,在這場疫情中,卻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6月份的時候,中共的媒體還在宣傳中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推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可能在那個時候,中共只看到了電商作為經濟增長點的好處,還沒意識到隨之而來的隱憂。
在疫情之前,電商在價格、租金成本、稅費成本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已經讓傳統零售業、實體店等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疫情之下,這些傳統零售業、實體店的生存空間幾乎完全消失,同時,電商們又累積了更多的消費人群,有更多消費者們因為這場疫情改變了消費習慣。
這種衝擊導致了,包括百貨、綜合超市、服裝業、食品業等等傳統零售業紛紛轉型為線上渠道,越來越多的人工勞動力被網絡取代,隨之也加劇了整個社會的就業不平衡。
根據大陸媒體數據,中國大陸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00多萬戶,關係2億多人的生計問題。
而根據中國大陸網購平台美團調研發佈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團外賣配送平台新招聘的7.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也就是物流人員。在這些新招聘的外賣騎手中,有37.6%來自餐飲等生活服務業,27.2%來自製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還有2.8%來自農民。
伴隨著電商的繁榮,這些生活服務業、製造業、小微業等卻在迅速萎縮。而這種打擊,不僅是從疫情開始的,「虛擬經濟」的崛起,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及小商戶的衝擊非常大。
這裏不得不又提到馬雲,有分析說,這些年,馬雲的淘寶網抽乾了實體經濟的市場和利潤。以前開一間小店可以養活一家人,現在已經做不到了。
2020年的中共,社會矛盾尖銳,國際社會上也是四面楚歌。這種形勢下,一邊是電商越大越強,一邊是實體店的消失,涉及的人群是幾億人,在這種失衡下,中共怎能不急呢?具體的說,怎能不為保權著急呢?
打破電商壟斷 中共還是為自保
在中共今年的兩會期間,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0年將不設GDP增長目標,還反覆強調,中央帶頭過「緊日子」,還要求「各級政府都要過緊日子」。外界解讀這顯示出中共的財政危機。
5月28日,李克強在人大記者會上更是爆出驚人言論,他說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他還補充說,「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他再度強調把「穩就業、保民生」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並表態支持「地攤經濟」。
6月1日,李克強在山東青島特別召開了座談會,他在提到困難挑戰時,用了「前所未有」四個字。並稱,地攤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
雖然,「地攤經濟」被迅速叫停,但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危局的現狀。經濟的不穩定,導致的直接後果的就是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定,這是本來已經搖搖欲墜的中共政權最怕看到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8月3日,中共國務院頒發了27號文件,重點提到「鼓勵個體經營發展」,稱對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提供「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
這個文件說鼓勵個體經營,符合條件不用辦執照,可以說是大幅下調了擺地攤、開小店的條件,實際上就是李克強把「地攤經濟」換了個名義又推出來了,雖說名稱沒以前那麼引人注目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就是「地攤經濟」的翻版。由此也反應出中國的就業問題和經濟問題確實嚴重。
有了這些背景,我們再來看這個「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就可以看出中共的用意和擔心了,中共或許意識到,如果不打破這種財富壟斷的不平衡,自己的政權就會被迅速打破。
儘管如此,互聯網平台的發展卻仍是勢不可擋,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共必然要在這種壟斷中,插上一腳,強化黨的領導。大陸黨媒曾在宣傳中強調,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並提到希望通過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合力,不但能夠助力當前經濟衝出低谷,而且會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
在這種構思下,「反壟斷」也將成為一個聽上去不錯的借口了,根本上,中共主要是想讓黨來壟斷一切。@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天下】經濟研究組
剪輯:Adrain
監製:Ingrid
粵語配音:Ada
影像:香港新唐人攝製組
粵語配音影片
國語影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