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垣相傳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地上皇帝所住的地方在唐朝時候稱為紫微宮,在明清時候稱為紫禁城。

《周禮》中講到:「匠人營國……左祖右社,面朝後市」,意思是:匠人營造王宮的時候,王宮的左邊是宗廟,右邊是社禝壇。宮殿前面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後面是集貿市場。《周禮》中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這種建築形制,歷代的王宮建築都有效仿,那麼這其中又蘊含了中國古人哪些智慧呢?

唐朝的長安城,前面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後面是市場:東市和西市。明清紫禁城也是如此,前面是皇帝上朝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中間是皇帝起居的地方: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以及東西各六宮,後面是針織局等集貿市場。為甚麼要這樣佈局呢,它和天上的星星有何關係呢?

之前我們講過皇帝居住的地方對應天上的紫微垣,所以明清的皇宮稱為紫禁城,唐朝的皇宮稱為紫微宮。有學者認為,那麼後面的集貿市場是不是也在和天上的天市垣相對應呢?前面皇帝上朝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不是也對應著天上天帝處理朝政的地方—太微垣呢?是不是因為天上有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所以地上皇宮建築,皇帝居住的地方對應紫微垣,處理朝政的地方對應太微垣,後面對應天市垣,以至於《周禮》把這種建築形制記錄下來,從而歷朝都有沿用呢?

《周禮》中左祖右社的建築形制,意思是說王城的左邊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邊是社稷壇,社是指土地神,稷是指穀物之神。對土地和穀物神的祭祀,是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謂禮三本,天地先祖是其中重要的兩項,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江山的穩固,一方面是列祖列宗的追憶,希望能夠血脈相承、世代綿延,另一方面祈禱天地神明福佑,讓百姓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fotolia)
(fotolia)

所以左祖右社這種建築形制,從周朝到清朝歷朝都有沿襲,明清紫禁城的太廟,裏面供奉著從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直到康熙、雍正、乾隆等清王朝的列祖列宗。

明清社稷壇裏用五色土來覆蓋,因為中國文化裏,五色和五方和五行相對應,東邊屬木對應青色的土,南邊屬火對應紅色的土,西邊屬金對應白色的土,北邊屬水對應黑色的土,中間屬土對應黃色,中間的石柱也稱為江山石,意思是象徵江山永固。

皇帝祭祀社稷神,是為了讓百姓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讓百姓豐衣足食,皇帝和皇后還會進行另外兩項禮儀:親耕禮和親蠶禮。

春季皇帝會親自下地耕種,以此來勸勉天下百姓,在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要勤勉;春季皇后也會親自採桑養蠶,勸勉天下女子,在春天要勤於紡織。

皇帝親自耕種會祭拜先農,而皇后親自採桑養蠶會祭拜先蠶,先蠶其實是一個人,而這個人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因為有了她,中國有了絲綢,也因為有了她,中國有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明,她就是軒轅黃帝的妻子先蠶嫘祖。

相傳嫘祖最先發現,可以從蠶繭中抽絲製成絲綢,而用絲綢做成的衣服又輕便又保暖,而後嫘祖把蠶桑養蠶、繅絲製衣的技術傳給了百姓,於是中國有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而後的絲綢之路將中國輝煌燦爛的服飾文明傳播到了海外。

以至於到現在,在韓國的首爾還有先蠶祠來紀念先蠶嫘祖。而日本從明治時代也傳承了中國的親蠶禮和親耕禮,歷代天王和王后都會舉辦親耕禮和親蠶禮,如日本前明仁天王,每年會親自插秧,王后美智子每年也會在紅葉山養蠶所親自養蠶;而在國內很多地方,如嫘祖的故里,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典禮,來追憶和緬懷這位帶給人類文明的人文初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