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被香港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電檢處)評為三級的紀錄片《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msterdam, IDFA)。前者入圍長片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並作國際首映;後者則入選非競賽單元「Frontline」。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是全球最大型的紀錄片電影節之一,創立於1988年。片長 88 分鐘的《理大圍城》入圍本屆 IDFA 的長片競賽單元,全球只有 12 部作品入圍該單元。

《理大圍城》紀錄了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來,於11月發生的反送中抗爭者與香港警方在香港理工大學周邊爆發的包圍及衝突;抗爭者面對前來鎮壓的港警,從校園以汽油彈、弓箭激烈對抗警方的催淚彈、橡膠彈、裝甲車。後來,甚至演變成延續長達兩周的「圍城戰」。

另一部反送中運動紀錄片《佔領立法會》則入選非競賽單元「Frontline」,該單元共有 18 部入圍作品。主辦單位表示,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加深觀眾對世界的認識,從較少被聽到的角度呈現時代精神(zeitgeist)。

《佔領立法會》紀錄了2019年7月1日的衝擊立法會事件,捕捉到了抗爭者在運動現場的分歧、不安以及當下的行動。

《理大圍城》與《佔領立法會》原定從今年9月21日起,一連三晚在香港藝術中心放映。不過,卻在開映前兩小時獲電檢處通知電影評為三級,且需加標明影片紀錄的事件「根據現行法例可能會構成刑事罪行」。

發行兩紀錄片的「影意志」藝術總監崔允信斥其為對本港言論自由響起的警號。然而,《佔領立法會》於先前入圍第 57 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此次又與《理大圍城》共同入圍IDFA,無異於是國際給予此兩紀錄片的肯定。

此兩紀錄片的導演均以不具名的方式以「香港紀錄片工作者」(Hong Kong Documentary Filmmakers)名義發表,理由不僅是因保密身份的考量,也是記錄者「覺得係(是)手足嘅一部份」而得出的決定。@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