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對漢武帝的評價是「雄才大略」。漢武帝的很多政策和行動對今天中國的影響都極為深遠。那麼,他對歷史最大的影響是甚麼呢?

人類的歷史上有一個現象,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看上去沒有任何聯繫的、獨立的國家和地區,都發生著相似的事情。比如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遍佈全球的戰爭。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現象。在《笑談風雲》的第一部中,我們講到過東周列國時期,當時在中國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孫子等,和他們同一個時代,即公元前2500年左右,在世界其它看似與中國沒有任何聯繫、沒有任何交通及文化交流的地方,也誕生了很多非常偉大的思想家,或者說覺者、先知,如:在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在古希臘誕生了蘇格拉底,他們給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思想財富,直到今天人們還在學習、遵從他們的教導。因此,一些學者就把這個時代稱為「元典時代」,每個民族的經典,都是在那個時候留下來的。

在「秦皇漢武」這段時間,世界上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在那前後,世界其它地區也相繼發生了一些大的統一事件,比如在古印度出現了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第三任王阿育王統一了印度大陸。印度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當時除了印度次大陸最南端的島嶼外,整個次大陸幾乎都被阿育王統一了。阿育王於公元前232年逝世,之後孔雀王朝四分五裂。

還有一個就是羅馬帝國的崛起。從漢朝建立,一直到西漢快要結束的這段時間,正是整個羅馬帝國蓬勃興起的時候。在「秦皇漢武」期間,羅馬帝國統一了地中海地區,極盛時期佔領了亞洲、歐洲與非洲龐大的疆域,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海。羅馬帝國當時的疆域也是六百萬平方公里,跟漢朝的疆域面積相當。

◎為甚麼中國能維繫統一

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國家的統一不持久,而且一旦分裂之後,就沒有機會再重新統一。印度的孔雀王朝後來四分五裂;曾經的羅馬帝國分裂成了很多國家。那麼我們就不免要問一個問題,為甚麼中國的統一能夠維繫?帶著這個問題再看「秦皇漢武」這130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其中貫穿了「統一」和「分裂」之爭,而最後「統一」取得了勝利,所以我把這段歷史概括成「統一大業」這四個字。

秦始皇和漢武帝兩人在歷史上並稱為「秦皇漢武」,他們二人都為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有許許多多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秦始皇
秦始皇

◎更改政治結構 加強集權

秦始皇在戰勝了六國之後,「廢分封」,「置郡縣」,把過去的封國取消,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地方政府,設立了郡縣兩級制度。漢初劉邦在建立了大漢王朝以後,實行了分封和郡縣並存的制度,中間還有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如果從統一大勢上來講的話,項羽所做的分封十八路諸侯和劉邦所做的分封與郡縣並存,包括文帝和景帝時期分封同姓王,都是對統一事業的一種反動,他們把秦所做的統一又進行了一定的分裂。但是到漢武帝的時候,通過推恩令的執行,重新把中國又摶成了一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從此以後就一直處在一個穩定的統一狀態之下。

秦始皇為了維繫統一,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官員的任命,從過去的貴族擴展到了平民。漢武帝時期,通過興辦太學和察舉,也是任用平民為官,這樣就把國家的政權從過去的皇室、外戚、功臣的手裏拿了過來,讓平民通過考試做官,所以漢武帝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文官政府,同時也是一個平民政府。這個過程從秦到漢之間,也有一個過渡,因為劉邦在建立漢朝的時候,也是以皇室、外戚和功臣為主要的任命官員的對象。那麼漢武帝把貴族政治變成了平民政治,通過建立內朝和刺史制度加強集權,這都是保證國家統一的方法。

◎修建全國性公路網 

秦始皇為了維護統一,還做了一件甚麼事呢?就是「車同軌」,規定了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然後在全國修建了許多道路,當時稱之為「馳道」和「直道」。秦朝的公路網以咸陽為中心,修到北面的燕國和齊國,向東南修到吳國,向南修到楚國。漢武帝繼承了秦始皇的這些工作,在有效利用秦朝道路的同時,繼續修路,在四川一帶與西南夷,修建了很多道路。漢武帝時期, 以秦始皇奠定的那個交通網絡為基礎,通過「均輸」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管理物資的流動。這種交通網絡的建成為漢代可以迅速地向前線調兵、運糧、平叛,提供了方便。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某個地方發生叛亂,軍隊都可以迅速調動,這一切都仰仗於秦皇漢武時期興建的基礎建設工程,以及當時制定的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統一的政策。

◎打擊地方勢力

對國家統一造成威脅的,除了地方諸侯之外,還有地方豪強。秦漢之時,都對地方豪強予以了嚴厲的打擊。秦始皇建政以後,非常擔心過去六國的貴族叛亂,因為他們本來是在崤山以東,就是過了函谷關,六國有很多從前的貴族,本來在當地就有錢有勢,過去還養了很多的人才,秦始皇當時很擔心這些人作亂,於是秦始皇下令一次遷徙了12萬關東富豪到關中去、到咸陽去,讓他們離開了自己原來的勢力範圍。生活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地方貴族即使想作亂的話也難一呼百應。

劉邦當皇帝之後,有一個叫劉敬的人,這個人曾經勸劉邦定都關中,他也曾經跟劉邦說,關東那些富豪,讓人極為擔心,當時陛下起兵打仗的時候,如果沒有關東富豪們支持,您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比如說:齊國的田姓,還有楚國的屈、景、昭姓,包括韓、趙、魏的貴族,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的話,您不可能一統天下,但是現在天下已經統一了,您不能讓這些人留在他們原來的地方,要把他們遷到關中來,所以劉邦做了跟秦始皇一樣的事情,就是把豪強遷徙到關中。

為了鞏固政權,漢武帝也決定遷徙豪強,當時有人跟漢武帝說,茂陵這個地方現在比較荒蕪(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寢),建議陛下把那些有錢的人遷到茂陵附近來居住。漢武帝當時就做了個規定,說財產達到某個級別的人,就要搬到茂陵附近來。

當時有一個叫做郭解的人,此人是個大俠,是相術家許負的外孫子。因為當時豪強勢力都很強大,地方官員都是要看豪強的臉色的,郭解所在縣的縣令也很怕他。郭解如果能搬走,縣令才能覺得自己心裏踏實,於是他就把郭解的名字報上去了,儘管郭解的財產根本就達不到漢武帝要求的搬家的標準。後來有一次,大將軍衛青跟漢武帝聊天的時候,跟漢武帝說,郭解的個人財產根本就達不到陛下規定的搬家標準,郭解就不要搬了吧。漢武帝當時說甚麼呢?漢武帝說,他一個平民可以請大將軍為他說話,說明這個人絕對不窮,一定要讓他搬家,所以郭解只好搬家。臨走時,為郭解餞行的人送給他的路費高達一千多萬錢,相當於一千斤黃金。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豪強的勢力十分強大。

在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大將軍周亞夫到前線去平叛,出了函谷關,到了洛陽後,周亞夫說,我軍務非常繁忙,甚麼人來我也不見。底下的人說,有一個人你一定要見,他叫劇孟。周亞夫馬上就見了劇孟,劇孟是個甚麼人呢?劇孟也是當地的一個大俠。周亞夫說,我以為吳楚叛亂的時候,一定要去爭得劇孟的幫助,但是他們沒有找劇孟,現在劇孟來找我,那麼關東的那些地方,我從此就不再擔憂了。《史記》中有一句評價說,「宰相得之(劇孟),若得一敵國云」,可見得到一個大俠,就跟得到一個國家一樣,這些人的能力確實是非常大。

以前我們談到過漢武帝殺竇嬰的故事。竇嬰之死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外戚,而是因為他跟灌夫的關係,而灌夫就屬於地方豪強,這都屬於武帝要進行打擊的對象,而漢武帝對老百姓是比較鬆的,允許他們購買和攜帶武器。丞相公孫弘曾跟漢武帝說,有十個強盜拉滿了弓,一百個警察也不敢靠近,所以我建議陛下,不要允許民間再去隨便製造、購買和保存弓箭。當時有一個叫吾丘壽王的人跟漢武帝講了這樣一番話,他說那些做強盜的人,都是橫行不法之人,他們靠偷靠搶,也會私自做出弓箭來,如果不讓老百姓有弓箭的話,那麼強盜來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們連自衛的武器都沒有,而且我聽說,聖人治國靠的不是禁止武器,而是提升人的道德。漢武帝認為他的這番話很有道理,就轉過頭來問公孫弘說,你怎麼看?公孫弘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個觀點很像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說的是民眾有持有和購買槍枝的自由。(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讀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秦皇漢武》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影片和音頻,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點閱【章天亮:笑談風雲】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