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雲之深,離紅塵最遠,離天界最近。出家修行的道人,一旦遁隱入山,便是世人眼中的半神。忍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苦,徹悟無為而無不為的大道,成為不足為外人道,卻又教人忍不住尋幽探奇的秘密。

遠離紅塵,投入大山的懷抱,是否真能功成圓滿,練就一身被叫作特異功能的神通?

這亦是關於武當神山論說已久的話題。道教修行的傳統,大多內外兼修,集修身養性、服氣導引、採藥煉丹於一體,本就處處透露著玄妙與神秘。而真人張三豐走進武當,不但光大武當道派,更創立別具一格的武當內家武術。他與他的傳人,憑藉武當功夫,留下一個個以柔克剛、戰無不勝的武林奇蹟。

夢遇神授 內家拳法傳世

武當展旗峰上有一塊福地,因群峰至此聚攏,天然形成一把寶椅狀,自宋代起便立著一座紫霄宮。如今,宮內尊奉著百餘尊元至明清時代的神像及供器,祖師張三豐的秘密或藏在其中。

步入紫霄,你便可瞻仰張三豐的一樽坐姿銅像。他面含微笑卻又莊嚴靜默,神態中蘊含著聖人的祥和與威嚴。而在一座神龕旁邊,尚有一幅壁畫,它殘缺斑駁仍然栩栩如生,畫著一位道人專注地觀看鵲與蛇相鬥的情景。傳說,正是張三豐從這場攻守、緩急、上下的智慧交鋒中參悟內家拳的奧秘,留下了「太極十三式」。

而太極拳的由來,還有一個更為神聖的版本。據最早記錄武當內家拳的《王征南墓誌銘》載:「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這是又一個張三豐與武當的傳奇淵源。古稀之齡的道人在修道時,夢中偶遇玄武大帝顯聖,習得一身上乘內家拳法。僅在第二日,他獨自面對百餘強敵,便能以一當百,盡展神拳威力。

如今為人所熟知的太極拳套路,舒緩圓柔,更像是飄飄欲仙的天界之舞,並無半分殺傷力。或許,內家拳的力量來自看不見的時空,正如非常之道,無處不在又無具體形態。若要體悟內家拳之真諦,世人必須先做心境空明的道人,在修行中打開智慧與神通,窺見那有形拳腳之外的一種或可稱作「內功」的無形能量。

無論是拳法自然,還是夢遇神授,張三豐創內家武術的原由,都在印證一個事實,武當內家拳,深深植根於道教修煉文化,它的一招一式,都透露著先天大道的玄機。

學拳入道 太極拳獨步天下

儘管武當內家拳的來歷是那樣的不可捉摸,但張三豐及其傳人在遺留的文章著述中,為後人解讀了太極拳的內涵。《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是張三豐闡述太極與太極拳之道的經文,他說:「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這是萬物先天之機。當世界出現天地之分,陰陽二氣隨之而成,形成陰靜陽動、陰息陽生,生生不息而又變化無窮的「太極」之象。

對於人身來說,有動有靜,自分陰陽,天然便宛若太極,這或許便是人類修習太極拳能夠顯現諸多奇蹟的基礎。「一陰一陽謂之道」,練拳即是修道,是超越人間常理的一門博大精深的修煉方法。故張三豐亦云:「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再往後的論述,或許令世人倍感艱深晦澀,想來古人修道,多為單傳、隱修,師徒傳承亦是口傳心授,若想掌握一門之要妙,或許唯有絕俗斷念,拜入真正的明師門下,方能領悟。

在武當內家武術揚名前,中華武林推少林功夫為尊,崇尚剛猛、迅疾,練就銅筋鐵骨。大多數武術在行拳出掌時,猶如狂風驟雨,令對手難以招架,屬於外家功夫。而太極拳與之相較,則是那樣的至緩至柔,其靜如動,其動如靜,似有招也似無招,蘊含著一種不為爭勝鬥狠而生卻又含蓄綿長的內勁。

這種不像武術的武術,動靜起落皆是圓的軌跡,彷彿就是太極圖的又一重形態。三百多年前,明清之交的思想家黃宗羲為他的好友、武當派拳師王征南作的那篇墓誌銘中提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內家拳別是一家,其剖析可謂精當。

矢志修行 神通隱而不露

懷有真功夫的大道,不僅隱而不露,更鮮涉塵世,幽居世外。即便是高人輩出,典籍亦多不載道士武術活動。武當仙山,同樣代有仙人出。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留下的有限文字,一探道家武學的神奇。

《宋史》載,唐代的呂洞賓精通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瞬息間便踏出數百里之遙,世稱「劍仙」。筆記《春渚紀聞》載,五代的陳摶善飛劍術,能從衣袖間飛射短劍,將樹木劈為兩半。元代《道園學古錄》載,宋末道人胡道玄於武當大頂遇異人,冰天雪地時他終日打坐清修,室內卻溫煦如春。

這些記載,豈不與張三豐一人擊退百敵的神通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太極拳之神威,在兩位傳人身上,同樣得到精彩展現。最知名者,當屬明嘉靖年間的一位後生張松溪。

他的故事收錄於清代《寧波府志》中,與人們印象中縱橫天下的俠客不同,張松溪恭謙似儒生,體弱似不勝衣。每當有人找他比武,他總是一味忍讓退避,直到躲避不過才勉強應戰。一次,張松溪袖手而坐,少林僧飛腳踢來,他只是側身舉手,將他推送出去,少林僧便如飛彈隕落一般狠狠墜地,奄奄一息。他七十歲時,一掌劈下,還能同時將三塊數百斤的巨石,斷為兩半。

時移世易 太極真傳何處

自張三豐後,武當道教復興光大,武當武術名揚四海,更在中華武林中形成「北尊少林、南崇武當」的盛況。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約有幾億人學練太極拳,武當內家拳從中華遠播海外,這似乎是一種拳術難得一見的幸事。道教大門敞開,人人都能接觸太極,那麼,如今的太極拳還有祖師當年的力量嗎,人們練習的是真正的太極嗎?

在《太極拳歌》中,張三豐道:「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休。」太極拳有別於人間祛病健身的形體鍛煉,是真正的修道法門。既是修行,招式之外尚有心法,而且更為注重心性與德行的昇華。煉拳者必須由師父親自口授,方能領會太極玄妙,在修身養性中逐漸提高「功力」,體會太極拳的真髓。

道教修行以單傳為主,師門傳承極為嚴格,所傳弟子必為天賦極佳、品德高尚之人。修道者寧可絕技失傳,也決不輕易傳於旁人。可想而知,數百年來的芸芸道徒,或許能夠學到一招半式的「拳架子」,能得太極真傳者卻是寥寥可數,以太極拳名世者更是鳳毛麟角。

太極拳傳至王征南一輩,他一生收徒亦是極嚴,僅把一身功法傳給了黃宗羲之子黃百家。而黃百家窮其一生,都未能尋得繼承衣缽的適當人選。於是,他只得在《王征南先生傳》中向恩師沉痛拜泣:「余既負先生之知,則此術已成廣陵散矣,余寧忍哉!」原來,早在明清之時,太極拳心法便已失傳,與先賢們共同塵封於歷史記憶中。

如此,我們也許可以斷定,黃氏之後的太極拳,僅餘拳術招式,再無明師傳授心法,或者,連拳法也未必是張三豐創立時最初的模樣。這應是今人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今天的太極拳,門派林立,習者眾多,有誰知曉如何在武術中修煉道法,又有誰能煉出古時先祖展現的驚天動地的力量呢?

不經意間與太極拳錯過了幾百年,這雖是道教文明的損失,它曾經的輝煌卻告訴我們,這世上,曾經有神來過;這世上,曾經有內外兼修、出神入化的功法門度化人類。秘傳的功法歷來鮮為人知,世人亦多不信;而如果有一門修煉功法,它洪傳世界,更近在咫尺、隨處可見,我們是否還忍心繼續錯過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