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和中共病毒疫情都迫使美國公司和企業減少對中國這個供應國的過度依賴。
總部位於香港的商品供應鏈監測公司Qima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品牌公司已開始尋找更接近本土的採購替代選擇。最近幾個月,美國公司和企業在拉丁美洲和南美的採購活動大幅增加。
這項在7月份對全球二百多家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受訪者正在將採購活動轉移至中國大陸以外其它地區。93%的美國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進一步使供應鏈多樣化。與此同時,只有不到一半的歐盟受訪者有類似的策略。
Qima的一份關鍵調查報告顯示,在採購方面,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全球參與者。但與往年相比,中國的主導地位已變得「明顯不那麼引人注目」。
例如,在今年,全球有75%的受訪者將中國列入採購地區的前三名,而在2019年,這一比例則高達96%。
許多公司,尤其是紡織和服裝企業,一段時間以來都把供應商多樣化作為優先考慮的事項,越南作為中國的替代選項,繼續受到歡迎。
報告稱:「在中國與周邊競爭的對手中,越南一直名列前茅,它繼續從西方買家大批撤離中國的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利益。40%的歐盟受訪者和幾乎同樣多的美國品牌公司都把越南包括在他們的最高級別採購來源之內。」
在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台灣正在成為「一個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因為它在美國企業中享有壓倒性的採購市場優先權。
此次疫情還加速了商品供應鏈向美國或近岸的拉丁美洲和南美洲轉移的需求。
Qima的報告稱:「對於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來說,將採購目的地移至離母國更近的公司數量繼續穩步增長,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受歡迎程度與去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調查還發現,39%的美國公司表示將更多地從美國和北美進行採購,13%的公司表示將更多地從南美和拉丁美洲進行採購。
報告稱:「與此同時,歐盟品牌公司正逐漸將土耳其作為一個轉移供應鏈的近岸替代選擇。」
幾十年來,美國大多數大型跨國公司為了進入中國市場,都在中國的設施和人力資源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他們甚至都放棄了自己的知識產權,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代價。
然而,這場疫情,加上過去幾個月對中國共產黨政權的不滿情緒,已迫使許多企業董事會大幅調整供應鏈採購策略。
隨著11月份美國大選的臨近,需要使美國的商品供應鏈具有可持續性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政治話題。
特朗普總統承諾將結束美國對中國(商品供應鏈)的依賴,並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恢復10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他最近還提議,將提供稅收抵免,並允許「對製藥和機械人等關鍵行業實行100%的費用減免」,以激勵企業搬回美國進行生產。
8月6日,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總統行政命令,以確保必需藥品、醫療用品和設備都在美國製造。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也承諾「重建關鍵的供應鏈」。他承諾「將支持美國的工業和技術實力,確保美國的未來全是由美國工人製造『全美國貨』。」
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全球供應商。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中國大陸佔全球製造業中間產品貿易的近20%,大大高於2002年的4%。#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