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60秒看世界】
中共南海軍演最後一天,美國至少有4架軍機飛入南海空域。
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會見了中共外長王毅,表達了對香港局勢和新疆集中營等中國人權問題的「強烈關切」。
中共國防科大學生關磊昨天首次上庭,他被指控涉嫌破壞證據和妨礙聯邦調查局調查。9月17日他將再次出庭。
昨天傳出消息,南韓家電大廠、LG集團旗下的LG電子正計劃退出中國實體門市,同時正在加速推進在印度的業務。
截止8月的第三周,大陸牛肉價格已經連續上漲了10周,平均價格漲到了每公斤83.66元。大陸網民慨嘆:想吃點肉真是太難了。
下面進入今天的話題。我們今天重點說說美國總統大選的問題。美國兩黨全國代表大會都結束了,特朗普和拜登(Joe Biden)都接受了兩黨正式提名參與競選。距離11月3日大選日還有66天,擂主特朗普能否戰勝挑戰的拜登,已經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那麼現在人們是怎麼看特朗普和拜登的呢?
共和黨大會展現美國風貌,華裔心悅誠服
共和黨大會一結束,我們的記者就做了很多的採訪。加州是民主黨統治區,這裏的選民在看過兩場大會之後,是甚麼反應呢?
大紀元記者姜琳達在加州洛杉磯採訪到一位華裔選民盧女士。她認為,現在兩黨政策的出發點已經越來越分明了。「一方是特朗普總統和共和黨人想要維護的美國民主之路,另一方是民主黨想要走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路」。
盧女士表示特朗普說的很正確,「今年的總統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選舉」。她相信選民們經過獨立思考,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們的記者還採訪到了一位劉先生。劉先生自認為對政治的看法「較為中立」,也就是中間選民。在看過了兩黨大會之後,他感覺到兩黨大會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劉先生坦言,在觀看民主黨大會的過程中「十分難受」,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仇恨和晦暗色彩」的大會。「很多人在大會上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支持暴力、憎恨對手,最重要的是把美國的傳統和成就貶得一文不值」。
但是看了共和黨大會,他的觀感迥然不同。他說「不得不承認,共和黨全國大會上展示出了美國應該有的風貌,一切都是那麼正面,各個族裔民眾的心都很齊,真正的愛美國,尊重彼此、有信仰,也在維護美國的《憲法》,希望美國美好」。
劉先生還引用了副總統彭斯在演講中的一句話:「這次選舉已不是兩黨之爭,而是美國是否還能守住美國的民主」。
大家知道,中間選民都是相對比較理性的。他不是隨大流,人云亦云。他會認真觀察和思考,然後才決定支持誰。而這位劉先生說「不得不承認」,反映出共和黨大會所展現出的風貌,徹底征服了他。是從心底裏服氣,心悅誠服。
很多人認為,中間選民有一定的代表性。官員做得好不好,中間選民的反應就能說明問題。因為這些人很現實:誰做的好就支持誰。
明州6市長支持特朗普,民主黨員反戈
共和黨和特朗普的表現,不僅征服了中間選民,甚至連民主黨的人也轉舵了。
最早引發美國騷亂的明尼蘇達州,是民主黨的傳統選區。過去的幾十年,都是民主黨的堅定支持者。不過,現在明州可能要變顏色了。
8月28日,明尼蘇達州鐵嶺地區(Iron Range)的6位市長公開表示,他們支持現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連任。
這6位市長分別是維珍尼亞(Virginia)市長拉裏‧庫夫(Larry Cuffe),奇斯霍爾姆市(Chisholm)市長約翰‧尚帕(John Champs),伊利市(Ely)市長查克‧諾瓦克(Chuck Novak),兩港市(Two Harbors)市長克里斯‧斯旺森(Chris Swanson),埃韋勒斯市(Eveleth)市長羅伯特‧弗萊薩維傑維奇(Robert Vlaisavljevich)和巴比特市(Babbitt)市長安德裏亞‧祖潘基奇(Andrea Zupancich)。
這6位市長聯署了一封公開信,寫得相當感人。共有5段,我給大家讀一下。
信中說,「跟我們地區的許多人一樣,我們幾十年來一直投票支持民主黨。(但是)我們看到,工作機會不僅離開鐵嶺,還離開了我們的國家。靠對我們自己的產品徵收關稅和支持不良的貿易協議,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等政客甚麼也沒有做,沒有給予工人任何幫助。我們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幾代年輕人離開鐵嶺,因為其它地方有高薪工作可以養家」。
這6位市長說,「今天,我們不再認識民主黨。它已經被推得太遠、推到了左派,它不再能聲稱,其是工人階級的擁護者。努力工作的明尼蘇達人在鐵嶺世代相傳、養家餬口,而這些已被激進的民主黨人拋棄。我們沒有選擇離開民主黨,是民主黨離開了我們」。
這封信的話鋒一轉,說到了特朗普。信中說「四年前,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敢於站出來對抗中國(中共),實行減稅並為工人階級發聲。四年後的現在,鐵嶺開始復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第一次有了生機——因為總統的政策和他願意為我們而戰,我們當地充滿了希望」。
信中還說,「像拜登這樣的職業政客在與工人階級脫節,與國家的需要脫節,與我們鐵嶺和像我們這樣的全美各地的小城民眾脫節」。
這封信最後說,「在這次選舉中,仍有很多的風險,但最大的風險是我們的工作、經濟和生活方式。特朗普總統過去帶來了美國歷史上最好的經濟,他也將再次為我們帶回。他將繼續為每個美國人而戰,不論黨派關係,他會繼續為工人階級挺身而出。」
願意為民而戰,特朗普贏得支持
我不知道大家聽過這封信後怎麼想,我是覺得這6位市長應該是在內心比較了特朗普與前任、甚至前幾任總統的不同。
一個人如果形成一種認識、而且在幾十年中都持同樣的立場,用中國一個流行的詞來說,這就是「鐵桿」。就像很多給我寫信的朋友自稱「鐵粉」是一樣的,就是從內心接受,立場不會輕易發生變化。
正因如此,2016年的大選時,特朗普競選團隊甚至都沒怎麼在明州投入資源,特朗普本人當時也沒有去明州造勢。為甚麼?特朗普知道,去了也沒甚麼用,一個人的觀念形成後,不太容易通過別人的幾句話就發生轉變。
我們從這6位市長的公開信中也可以看到,他們真的曾經是民主黨的鐵粉。他們說「我們沒有選擇離開民主黨,是民主黨離開了我們」。還說「今天我們不再認識民主黨。它已經被推得太遠、推到了左派」。
但是從這些話中,也反映出了他們發生變化的艱難歷程。大家知道,美國的官員與中共官員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在中共的統治下,只要當了官,不論是市長、省長、市委書記、省委書記,只要當了官,那就衣食無憂了,三親六故都跟著沾光。
因為中共官員不是老百姓選的,老百姓沒這個資格,權力被剝奪了。所以只要當了官,他就會為自己謀私利,有權不使,過期作廢。
但是在美國,官員都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所以他要為美國人民服務。如果老百姓對他不滿意,他就得不到選票,就得下台走人。
就是說,這6位市長是真的希望給本地區帶了繁榮發展,讓人們都過上富足的生活,安居樂業。正像信中所說,「努力工作的明尼蘇達人在鐵嶺世代相傳、養家餬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他們發現,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很難實現,已經被激進的民主黨人「拋棄」了。而特朗普願意為人們而戰,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特朗普在2018、2019和2020年,都去過明州舉辦集會,介紹他的政府所取得的不同階段的成就。
8月28日副總統彭斯又飛到明州德盧斯演講,和支持者會面。他承諾,特朗普政府將使每一個美國人在未來四年更加繁榮與安全。
這種對比,每個人都會思考。這6位市長也是一樣,所以最終決定支持特朗普連任。
如果說這6位市長是看到了特朗普帶來希望,那麼作為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Ivanka Trump)則深深體會到了父親的堅韌,以及對信念的追求。
伊萬卡:特朗普改變了華盛頓
伊萬卡也是共和黨大會最後一晚的演講者之一,她向人們介紹了自己的父親有著怎麼樣的理念和一些個人軼事。作為女兒和高級顧問,伊萬卡認為自己的父親是「一位有效率的領導人」,「人民的總統」。
她表示自己的父親所提倡的許多問題,在歷史上都不是共和黨的優先事項,比如處方藥、育兒稅收抵免和帶薪休假等。她說,「儘管華盛頓選擇站邊,但我們的總統選擇常識。在政客選擇政黨的地方,我們的總統選擇人民。」
伊萬卡說,華盛頓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政客們保持沉默並跳過艱苦的鬥爭,他們很容易生存。這些人「更願意抱怨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這令人「不敢相信」。她還震驚地看到,人們沒有解決重大挑戰,「於是在下屆選舉中將責任歸咎於對方和競選」。
但伊萬卡說,「華盛頓並沒有改變唐納德·特朗普。唐納德‧特朗普改變了華盛頓。」也許他的「溝通方式並不符合每個人的口味」,「但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伊萬卡說,自己的父親沒用這些來贏得精英們的稱讚,她來到華盛頓只有一個原因:讓美國再次偉大!她說自己的父親有著堅定的信念,也毫不含糊。這促使無數美國人都進行認真思考:想給孩子留下甚麼樣的美國?
伊萬卡說經過認真思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確定,要給孩子一個可以相信美國偉大的未來;希望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社會,可以選擇一所好學校;想要一種文化,同時容忍不同意見和辯論;尊重執法;不同背景、種族、性別、信仰的人都能發揮潛力等等。她說這就是他父親「每天努力建設的未來」。
伊萬卡最後驕傲地對她父親說,「人們抨擊你不是正常的,但我愛你的真實,我敬佩你的效率」。
效率,可能是許許多多美國人對特朗普的共同感受。這一點,凱拉‧穆勒(Kayla Mueller)的父母卡爾(Carl Mueller)和瑪莎(Marsha Mueller)可能感受最深。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特朗普的實際行動——斬殺了凌辱並殺害自己女兒的惡魔仇人巴格達迪。
凱拉父母:特朗普言出必行
在共和黨大會最後一晚(27日)的發言者當中,有一對特殊的夫婦,就是凱拉的父母卡爾和瑪莎。卡爾夫婦手裏拿著女兒的照片,告訴每一位觀者,他們相信,當時如果是特朗普總統執政,凱拉或許就能生還,跟他們一起站在台上。
凱拉是亞利桑那州一名人道援助工作者,2012年參與了土耳其南部的人道工作,但2013年,年僅26歲的凱拉被ISIS綁架。後來落到了巴格達迪的手中,多次遭他性侵和虐待。再後來,ISIS在2015年聲稱,凱拉在空襲中被炸死,但她的屍骨至今下落不明。
卡爾在演講中告訴人們,在凱拉被俘虜的18個月中,他和瑪莎完全相信奧巴馬政府會進行營救。「但政府讓我們失望了。奧巴馬總統拒絕與我們會晤,直到ISIS將其他美國人斬首。至今,拜登仍未捎來隻字片語。」
卡爾說,當奧巴馬政府以政策為由,阻止他們為挽救凱拉的生命而進行談判時,他們徹底絕望了。他說「軍方準備了一項救援行動,但白宮推遲了。等到任務執行時,凱拉已經被送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凱拉遇難後,她的媽媽瑪莎曾說過,「女兒是被奧巴馬害死的」。
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特種部隊對巴格達迪的大院進行了突襲。
卡爾說,在得知巴格達迪被擊斃後,他們才知道,特遣部隊的士兵們是以凱拉的生日8月14日將自己命名為「814特遣隊」,而且整個任務就是以凱拉的名字命名,叫做「凱拉穆勒行動」。
有朋友可能記得,去年10月29日,我們在節目中談到了這位美國女孩,談到了特朗普政府的這次復仇行動。美軍之所以把行動稱為「凱拉穆勒」,就是要告訴大家:美國沒有忘記。
卡爾在大會上對士兵們說,「謝謝你們,凱拉正從天上看著你們」。
他說「特朗普團隊給了我們同情,這是我們從未在奧巴馬政府那裏得到過的。奧巴馬政府說他們會盡其所能,(但光說不做),特朗普政府才付諸了實際行動」。
瑪莎也說出了支持特朗普的原因,「因為他努力保持美國的偉大」,「他們不只空談,更會起身行動」。
民主黨眾議長:不該進行總統辯論
從前面這些細節當中,大家是否看懂了特朗普和拜登的選情情況呢?即使不說,相信大家也都明白。
8月27日,也就是共和黨大會的最後一天,眾議院議長、加州民主黨議員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表示,拜登不應該與特朗普進行任何競選辯論。
在每周新聞發佈會上,佩洛西說,「我不認為美國總統應以普通人的方式來行事」,「我不會讓與他的對話合法化,也不會讓有關美國總統職位的辯論合法化。」
佩洛西表示,假如拜登問起,就告訴他不應該「把同特朗普的辯論看得很重」。她建議讓兩位候選人分別出現,並單獨就一系列主題進行「對話」。
此前曾有一些民主黨有影響力的人士和活動人士建議,讓拜登跳過與特朗普的辯論。但是所有人的表態,都沒有佩洛西說的最直接。
不知道佩洛西要阻止競選辯論究竟是出於甚麼樣的原因和目的,但是這的確很讓人意外。因為美國總統大選的辯論已經成為了慣例,從1960年第一次辯論開始,到現在已經延續了60年。雖然不是《憲法》授權,但已經被公認為是選舉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
選民觀察了解候選人,也常常通過辯論的方式,來選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選。他們要觀察誰的競選綱領更符合實際,誰更能代表美國的形象出現在國際場合等等。
如果取消了辯論,基本上選舉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難道民主黨要取消辯論,真的是被特朗普說中了嗎?
拜登辯論表現出色?特朗普質疑
26日,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接受了《華盛頓觀察家報》的採訪。他對大牌記者拜倫‧約克(Byron York)說,在辯論之前,「我們將呼籲都進行藥物測試」。
特朗普表示,拜登在初選辯論中表現「如此無能」,但是在今年3月15日對陣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時,表現就「出色」了。他認為是使用藥物的結果。
不過特朗普表示,這些想法「完全基於自己的觀察」,並沒有證據。但是特朗普說,「我觀察了他(拜登)和所有人的辯論,他幾乎是無能的,如果不是完全無能。但是在對陣伯尼時,他卻像正常人了」,「那是怎麼回事?」
對於在辯論期間服用藥物的猜測,拜登競選團隊徹底進行了否認。
其實,特朗普有這種懷疑,有他一定的道理。因為已經77歲的拜登,在人們的印象中,有兩次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一次是特朗普講到的3月15日對陣桑德斯的辯論,另一次就是在8月20日接受民主黨全代會正式提名後的演講。
除了這兩次,拜登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特別是在民主黨內初選上的表現非常不穩定,經常有失態現象。其中僅5月份,拜登就有兩次失言。
第一次是他說任何投票給特朗普的美國黑人都「不是黑人」,這句話引起了軒然大波。然後第二天,拜登又親自出面對這番言論表示後悔。
第二次簡直令人好笑。他說自己有四十多年的從政經歷,要在總統大選中打敗喬‧拜登。他的話一出口,主持人也懵了,拜登竟然忘了自己是誰。
不過或許有另一種可能,拜登認為競選的過程就是戰勝自我的過程。不是有那麼句話嗎: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另外在6月份,拜登接受採訪時批評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他說美國因為感染中共病毒「死掉了1.2億人」。
這樣的表現,難怪特朗普會產生懷疑,也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佩洛西議長要阻止辯論的問題。
時事評論員田園指出,民主黨的想法,是為了避免出現拜登被特朗普當面徹底擊潰的窘境。同時利用它搞出的假民調來影響選情,民主黨是想混水摸魚。
民調可信嗎?
每次的大選,各家民調機構都不斷公佈民調情況。在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和拜登兩人的民意支持度有著一定的差距。即使是在共和黨大會結束後,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在提升,也仍然落後於拜登。
共和黨大會的第三天(26日),CNBC和民調機構改革調查聯合發佈了一份民調。其中在6個搖擺州,包括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密歇根州等,特朗普的支持度在明顯上升。
不過儘管如此,這6個州的整體情況,從民調數字來看,特朗普仍以46%落後於拜登的49%。
但是這裏有一個關鍵的問題:2016年的美國大選,民調曾經狠狠地摔跟頭,錯得離譜。現在還值得人們相信嗎?
2012年,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民調機構之一蓋洛普(Gallup),當時很堅定的預測羅姆尼(Mitt Romney)將擊敗奧巴馬,一路下來從來沒變過。但是最終奧巴馬贏得了選舉。從那以後,蓋洛普再也不做美國大選的民調了。
與蓋洛普恰好相反,另一家民調機構奈特‧西爾弗旗下的538民意調查網站卻名聲大噪,準確預測了美國50個州的選舉結果。不過到了2016年,包括西爾弗在內的絕大部份民調學家都失準了。
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好特朗普,幾乎都認為希拉莉入主白宮是十拿九穩的事。但最終的事實是,特朗普贏得了選舉,笑到了最後。
而如今經過近4年的任期,美國人已經看到、感受到了特朗普的施政。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支持他呢?
美利堅大學歷史學教授艾倫‧李奇曼(Allan Lichtman)曾經成功預測了過去40年美國大選結果。但是李奇曼從來都不關注起起落落的民調數字。他說「民調被錯誤使用了,它們沒有預測性」。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8月28日新唐人《新聞大破解》節目中表示,在民調數字上特朗普落後拜登,類似的狀況4年前就出現過。美國左派媒體想塑造一種特朗普支持率不高的風向。
矢板明夫認為,現在與4年前不同了。拜登的能力不如希拉莉,而特朗普有好的口才,在政策與理念上有清晰的論述。估計在辯論會裏,特朗普將會有更多的發揮,民調會遙遙領先拜登。
矢板明夫指出,通過4年的觀察,特朗普已經發現,影響美國發展的最大阻力是中共。即使這次的選舉主軸有疫情和經濟政策,但主要的還是對中政策。
特朗普拜登誰對中共更強硬?
如何對待中共,向來是白宮施政的一個重點。特別是這兩年,美中之間發生了幾件大事。
為了追求公平對等貿易,特朗普政府對中共發生了關稅大戰,迫使中共改變不公平的貿易政策。
今年中共隱瞞疫情,造成了美國遭受重創。截至到今天上午11點,美國已經確診感染609萬7,400多人,死亡18萬5985人。
6月30日,中共在香港強硬施行國安法,使美國在香港的利益受到損失等等。
一系列的事情面前,白宮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強硬,最明顯的就是從7月份開始,對中共的打擊制裁動作接連不斷。在特朗普政府的抗共政策下,美國朝野形成了共識。
民主黨也在黨綱中刪掉了「一中政策」,並且拜登還用「種族滅絕」來定義中共對新疆的迫害。
看情形,無論誰入主白宮,很可能都會對中共強硬。不過,作為白宮未來施政的一個重點,人們還是會權衡未來的白宮主人,拜登和特朗普誰對中共更強硬呢?
政論家陳破空認為,特朗普上任前的幾任美國政府,對華政策都是失敗的,尤其以奧巴馬政府為甚。在南海給中共畫了幾次紅線,都受到中共的欺騙。奧巴馬的8年,養肥了中共,美國卻在滑落。
拜登作為當時的副總統,有著一定的責任。他直言自己有一種擔心,從拜登演講中只提到一次中國來看,民主黨的政策可能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給中共可乘之機。
陳破空指出,特朗普時代已經扭轉了整個局面,讓中共在貿易、經濟、科技、軍事、地緣政治和外交等全方位受壓,促進了許多事情的轉機和改變。
以上就是今天的節目內容,如果您喜歡新聞看點,請別忘記點讚訂閱,並分享給您的親人和朋友。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