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限聚令」前夕,旺角「兄弟幫冰室・大排檔」餐廳搬址重新開張,易名「兄弟幫食堂」,老闆彭浩然希望,每一位來幫襯的朋友都親如兄弟姊妹。
做過10年廚師的彭浩然,曾經在大排檔工作,深入社區的大排檔飲食文化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一間間冬菇亭大排檔結業,他和哥哥希望能憑藉自己一技之長,帶給客人地道的港式風味,於是在兩年前和哥哥一起開辦「兄弟幫冰室・大排檔」。起名「兄弟幫」,亦是因為紀念兩兄弟共同創業的故事。
兩年的租約很快到期,哥哥決定在其它專業領域發展,彭浩然繼承小店,改名「兄弟幫食堂」繼續經營,今年7月中旬重新開張。兩年的經營過程,令他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不忍告別一眾信任自己的食客,即使在武漢肺炎疫情對餐飲業嚴重衝擊的當下,他仍然決定延續創業初衷,在逆境中前行。
請食飯派飯券 深入社區的民間「食堂」
在經營餐廳的過程中,兄弟二人除了考慮如何維持店舖生存外,還心繫社區,希望能夠盡社會責任,幫助有需要的朋友。派飯券給有需要的人士、開放寄賣空間、幫助基層人士、請弱勢社群參與餐廳工作等等,都是他們開餐廳過程中回饋社會的部份。彭浩然分享:「大家在香港面對的問題很一致的,大家都是香港人,我覺得做一間餐廳,都很多謝一些食客的支持,希望盡一些社會責任,幫社會做少少事情。」
他提及,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加上今年的疫情,讓很多的人失去工作,連一餐飽飯都成了問題。他希望這間餐廳也能成為一個民間「食堂」,深入社區,請有需要的人士吃飯,除了與其它機構合作直接派發飯券外,還參與「良心飯券」計劃,鼓勵港人互信互助,由愛心「家長」為「寶寶」買單,即建立食客之間的橋樑,有能力的客人可以認領單據給其他人買單。
在「兄弟幫」參與派飯券的行動後,更加獲得客人的支持,除了附近街坊幫襯外,各區都有客人前來消費。甚至有的客人住在天水圍,知道餐廳夜晚不開,為了支持他們特別來吃午飯,這些事情都令他很感動。
在請人方面,彭浩然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請一些暫時找不到工作的年青人,畢竟做餐廳門檻較低,只要他們肯吃苦,都會有出路。他在今年餐廳紛紛倒閉的情況下仍決定繼續開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放不下身邊的一班夥計:「希望大家可以共渡時艱,不希望完結這件事。」餐廳的定位是走平民路線,彭浩然認為「最重要是餐點的出品、品質和價錢,我們走比較平民路線,大眾化一些,希望大家都負擔得起。」
客人助找舖面續經營
經營餐廳帶給彭浩然最大的感觸,是一眾客人的支持:「大家選擇幫襯小店,就是想找到香港失去了很久的人情味。可能大家來吃飯,原來你會記得我的名字,我會記得你的名字,會打招呼,知道你喜歡吃甚麼、喝甚麼,會關心大家每日的生活狀況,大家都會噓寒問暖,這是小店的人情味。」他很感恩身邊的一個個客人變為朋友,在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都願意出手,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樣。
當「兄弟幫」舊舖不獲續約,身邊的客人比老闆還著急,紛紛出謀獻策幫他找舖位,彭浩然感恩地說:「我們收到搬遷通知比較遲,找舖比較倉促,多謝一班食客幫手,介紹很多店舖給我們。」最後客人幫他找到了一間離舊舖不遠的新舖,位於同一條街:「無論租金、條件,各方面都比較適合。這件事客人幫我們很多,開頭大家有不同角色,慢慢變成熟客,直至變成朋友關係,我覺得這件事很窩心的。香港人其實就是這樣。」
開放晚市遇疫情 食客鼓勵撐小店
開店初期,彭浩然計劃以「大排檔」的概念做飲食,唯因旺角店舖面積狹小,座位有限,和想像中的「大排檔」有一段距離:「一般大排檔的舖面較大,去大排檔吃飯的通常是一家人,在旺角開店一段時間發現,客戶群都比較年青,口味喜好多變,我們也為客人考慮,轉一轉新的經營模式。」
彭浩然和大廚商量後,除了一般早市、午市的茶記餐點外,他們決定在新餐廳增設晚市,加入日式串燒等年青人喜歡的菜式,希望可以營造一個放鬆的空間給大家。無奈在開放晚市一個星期後,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來襲,政府的「限聚令」頒佈,需要暫停晚市堂食,新開業不久的「兄弟幫食堂」的晚市計劃遇到阻滯。
面對再一次的困境,客人們繼續支持小店,令彭浩然感動不已:「很多謝客人對我們的支持和信任,在我們逆境的時候,他們都選擇繼續幫襯,有些鼓勵的說話給我們,我們都覺得很窩心。他們看到我們面對這個疫情,都叫我們頂住、支持住,要做好防疫措施。」
*********
回看兩年的創業之路,一路上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彭浩然覺得「兄弟幫」之名的意義變得不同:「以往『兄弟幫』指的是我們兄弟共同創業,現在意義不同了,更廣泛一些,希望來幫襯的朋友都像兄弟姊妹一樣。」◇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