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書法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字因書法而彰顯,透過書法表現當中的氣韻,書法中的字體演變也大有乾坤。書法老師黃憬珩以字體演變為軸,分享書法藝術的源流。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
甲骨文是目前發現得中國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當中有哪些小故事,且聽憬珩老師娓娓道來。
由符號演變為文字
書法究竟是怎麼樣來的?書法最初其實是一些符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書法是由圖像變成一個文字,那這些圖像其實是在哪裏見到的?最初就是一些岩洞那裏見到的。可以畫一頭猛獁象,或者一個人追着一頭猛獁象,然後人們記下一些符號,捉了多少頭幾猛獁象。到了多久開始有文字呢?這個問題其實現在很多人仍找不到答案。
而最近似的答案,就在3,500年前的河南安陽,這裏是商朝的首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暫時是現時找到最古老的文字。在一些不同的考古文化當中,都能找到一些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如在4,200年左右的陶寺遺址中,在一片不起眼的陶罐碎片上竟然見到上面寫了一個「文」字。人們推斷,在甲骨文之前應該有一些未成熟的符號字,但那些字現在其實沒有一個系統,可能只是符號的形式,亦都可能是甲骨文不同的分枝。
甲骨文的作用
甲骨文其實講些甚麼呢?甲骨文很多是刻在一塊烏龜的殼上,亦都有刻在牛的骨上,多數是用來求神問卜的。古代的人有甚麼事都會問上天,首先將要問的內容,刻在那塊甲骨上。例如,商朝一個王問:我牙痛,究竟是甚麼事呀?這樣做,好不好呀?於是他就將這個問題刻在甲骨上,拿著甲骨去燒,燒完之後它就憑那個裂紋去看吉凶。
甲骨也是記錄事件的重要憑據,如攻打這個邦國,勝利後的戰利品,都會在甲骨上記錄,因此甲骨是當時研究商朝歷史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
在商朝除了甲骨文外,還有一種刻在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在商朝末年出現了鼎文,這種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有多種不同的稱呼,可稱為鐘鼎文或者金文。
金文在西周時是最多的,商朝的甲骨文最多的考古發現只是幾十個字而已,到西周的時候,篇幅最長的一個鐘鼎上有500個字。
金文的內容大部份都是講一些榮耀的事件,如今日王叫某人去做一件事,得到一個封賞,則要刻在鼎上,給子孫銘記。或者關於一些大的買賣,例如今天買了這塊田地,用了多少個貝殼,以前的貨幣最初是貝殼,會寫用了多少個貝殼去做買賣。只有重大的事件才會出現在鐘鼎上。
關於金文的來源還有另一個傳說。據稱是周宣王時期的一個太史(幫皇帝身邊記錄一些行為、歷史的人)這個太史官名「籀」所發明的,所以金文亦稱為「籀文」。
甲骨文和金文的簡介到此,下一期會探討春秋戰國時期一些文字的變化。◇
(資料由黃憬珩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