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位於跑馬地的三級歷史建築F11攝影博物館,閃亮的大型徠卡相機模型映入眼簾,最新的一個攝影展覽便是有「徠卡女王」(Queen of Leica)之稱的攝影師Ilse Bing。鍾情於收藏徠卡相機的博物館創辦人蘇彰德太平紳士,正好有一台與Ilse Bing擁有的相同型號、於1929年出產的Leica One相機,在本次展覽中與觀眾分享。

Ilse Bing有著戲劇性的一生,生於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她在14歲時家人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一部相機,攝影自此成為了她生命中重要的愛好,甚至以此為職業,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她亦是其中一位最早使用中途曝光、電子閃光燈和夜間攝影的攝影師。她文理兼備的才華和藝術天份,透過鏡頭展現在觀眾眼前,一張張相片也透露出她人生之路的不同轉向。


於1929年出產的、與Ilse Bing擁有的同款Leica One相機。(陳仲明/大紀元)
於1929年出產的、與Ilse Bing擁有的同款Leica One相機。(陳仲明/大紀元)

F11攝影博物館與「法國五月」近日合辦展覽「Ilse Bing─超越巴黎」,透過103張Ilse Bing的攝影作品,演繹這位傳奇女攝影師的一生。蘇彰德介紹,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全部為女性,也正配合今次以女性攝影師為主題的展覽。


策展團隊選用了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進行場景佈置,以彼岸花代表Ilse Bing的生命。(陳仲明/大紀元)
策展團隊選用了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進行場景佈置,以彼岸花代表Ilse Bing的生命。(陳仲明/大紀元)

彼岸花開 相片展現生命起落

策展團隊特別選用了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藍、白、紅作為主色調,但紅色使用的是透著灰的粉色,並以彼岸花代表她的生命。Fiona認為,這種顏色和花朵最能代表Ilse Bing,這是一種在另外世界生長的花,代表著「重生、超生」,這也反映了她生命的起落。

才華橫溢的Ilse Bing浪漫而獨立,她為了給自己的建築論文配圖而首次接觸攝影,拍攝十八世紀的建築物的過程讓她感受到攝影的樂趣。後來購入一部在1930年代的新款35mm可攜式徠卡相機後,她勇敢放棄學業,遷往巴黎,並展開了她攝影生涯中最引人矚目的黃金十年。


多邊形的巴黎鐵塔構圖,以獨特的視角展示這一經典建築物的另一形態。(受訪者提供)
多邊形的巴黎鐵塔構圖,以獨特的視角展示這一經典建築物的另一形態。(受訪者提供)


從巴黎鐵塔向下俯視,人類如芝麻般微小,與永恆的鐵塔作為對比。(受訪者提供)
從巴黎鐵塔向下俯視,人類如芝麻般微小,與永恆的鐵塔作為對比。(受訪者提供)

透過攝影展的多個主題展區,可以直觀地體會到Ilse Bing生命不同階段的感情。在巴黎的日子,她留下了不少令人稱道的相片。例如許多人拍攝過的巴黎鐵塔,在她的鏡頭下,巴黎鐵塔卻有不同的風貌。從巴黎鐵塔向下俯視,人們如芝麻般微小,與永恆的鐵塔作為對比,她將生命的渺小之感體現出來;另一張多邊形的巴黎鐵塔構圖,以獨特的視角展示這一經典建築物的另一形態。除了靜態的攝影,Ilse Bing拍攝動態場景也頗有技巧。當時知名芭蕾舞劇《漂泊者》在紅磨坊首演,她只利用環境燈光結合她的徠卡相機拍攝,留下了一系列動感的作品,這在攝影器材還不太先進的年代,都是別具時代意義。


Ilse Bing拍攝的知名芭蕾舞劇《漂泊者》在紅磨坊首演場景。(受訪者提供)
Ilse Bing拍攝的知名芭蕾舞劇《漂泊者》在紅磨坊首演場景。(受訪者提供)


Ilse Bing的商業作品。(受訪者提供)
Ilse Bing的商業作品。(受訪者提供)

因為她的攝影才華,也吸引了時裝雜誌邀請她拍攝模特兒,她的商業作品集中在模特兒的某一部份,主題明確,構圖大方,商業攝影成為了她收入的來源之一。

Ilse Bing在法國的青春黃金年代一晃而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因猶太人的身份,被關進了集中營。這是她生命中的轉捩點,集中營裏悲慘的經歷對她看世界的角度也造成了影響。她幸運地獲救出來後,輾轉到了紐約結婚、生活,開啟生命中新的一頁。二戰期間集中營的故事,在二樓放映廳中播放,用視像重現當時的場景。


二戰期間集中營的故事,在二樓放映廳中播放,用視像重現當時的場景。(陳仲明/大紀元)
二戰期間集中營的故事,在二樓放映廳中播放,用視像重現當時的場景。(陳仲明/大紀元)


二樓的展廳展示Ilse Bing離開巴黎後拍攝的相片。(陳仲明/大紀元)
二樓的展廳展示Ilse Bing離開巴黎後拍攝的相片。(陳仲明/大紀元)

策展人Fiona說:「Ilse Bing離開巴黎之後去了紐約,對她而言都是一個重生,很難得逃離慘劇,才可以成就自己。但是她到了紐約後,拍攝到的相片感覺已經完全不同了。」

Ilse Bing經過了人生的歷練,攝影風格作品總帶著孤單和抽離的氣息。她拍攝流浪漢、凋零的花朵,假面人,身邊細小的事物都能表達出她的感情。她曾自白說,已經無法重拾對攝影的感覺,再也不懂得透過攝影講自己心裏的想法。帶有悲劇色彩的彼岸花,正是她的人生寫照。


Ilse Bing拍攝的流浪漢。(受訪者提供)
Ilse Bing拍攝的流浪漢。(受訪者提供)


凋零的花朵出她暮年的心態。(受訪者提供)
凋零的花朵出她暮年的心態。(受訪者提供)

獨特的自拍照

如今拿起手機自拍輕而易舉,但在19世紀初期留下自拍照,則還是一件稀奇事。Ilse Bing是一位酷愛自拍的女性,攝影展中精選兩張同一角度的自拍經典作品,獨特的鏡面構圖將她的青春年華和晚年風韻展現在觀眾面前。歲月蔓延的痕跡在她的面容上劃過,但不變的是她篤定的眼神。


獨特的鏡面構圖展示Ilse Bing的青春年華。(受訪者提供)
獨特的鏡面構圖展示Ilse Bing的青春年華。(受訪者提供)


晚年的Ilse Bing再次以同一個角度自拍。(受訪者提供)
晚年的Ilse Bing再次以同一個角度自拍。(受訪者提供)

Fiona介紹,在Ilse Bing在梳妝鏡前的自拍照中,觀眾可以欣賞到她在鏡面中不同的角度。整張相片可以切割成三個框,第一個框為左面的鏡,鏡中反射她的側面相;第二個框是右面的正面照;第三個框則為整體她自拍的過程和形象。策展團隊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她拍攝的角度,在場館中特別模擬了一個反射鏡的角落,原以為設置這個場景很簡單,策展團隊實際進行了6到7個小時的嘗試,方找到適合的角度。Fiona感嘆,這張相片也展示了Ilse Bing橫跨文科和理科的才華,在物理方面,她對角度的把握敏銳度很高,而且當時使用的是菲林攝影,不像現在可以無限制地拍攝到自己滿意為止,更令人為之佩服。


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她拍攝的角度,在場館中特別模擬了一個反射鏡的角落。(陳仲明/大紀元)
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她拍攝的角度,在場館中特別模擬了一個反射鏡的角落。(陳仲明/大紀元)

*********

享齡99歲的Ilse Bing,在攝影史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觀賞Ilse Bing的作品,彷彿看到了時代巨輪下歐美的人文與歷史點滴。觸不到的彼岸花,也正如她在晚年時留下的字句:「Everything moves, nothing stays, and I should not hold on.」(一切都在改變,沒有甚麼可以永恆,我也不應過於執著。)◇

觸不到的彼岸花,也正如她在晚年時留下的字句。(陳仲明/大紀元)
觸不到的彼岸花,也正如她在晚年時留下的字句。(陳仲明/大紀元)

展覽資訊

Ilse Bing─ 超越巴黎展覽

日期:即日至10月31日(逢周二至周六,周一、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下午2時至晚上7時

地點:跑馬地毓秀街11號F11攝影博物館

票價:成人$100;學生及65歲或以上長者$50;傷健人士及11歲或以下兒童免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