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柴火的熏香,一個個香噴噴、型態各異的糉撈起,放在餐桌上分享,這是薄扶林村民端午節的心意。村中老老少少齊聚「菜園地」齊齊包糉,是端午節前薄扶林村的一大盛事。今年因為疫情縮小規模,僅邀請村民參與。
「準備包糉啦!會包的教不會包的,大家都可以落手落腳嘗試下。」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社工黃柑瑤熱情招呼村民,組織大家分工合作。村民蘭姐幾乎年年都參加活動,今次也不例外,她從前期準備材料到包糭,到最後的清潔,年屆七旬的她依然樂此不疲:「大家齊心,甚麼事都可以成!」
薄扶林村文化地境保育小組核心組員黃廣長面帶微笑,為可以成功舉辦包糉活動而感到高興,希望一個個農家糉帶著祝福與眾人分享。「我們的目的是多一些村民有一起互動的時間,與此同時鄉村有鄉村的特色,有了這些活動村民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好,對本村的歸屬感更加強!」
親手包糉的意義
於2013年4月正式啟用、由村民開墾的「菜園地」成為村民的活動中心,常常舉辦不同的活動。今年端午節前夕,村民們撐開三張大檯,分成三組分別包傳統農家鹹肉糉、紫米健康糉和鹼水糉。蘭姐表示,桌上擺放的包糉材料看起來並不複雜,但是準備的背後也有多重工夫,譬如糉葉要預早一日浸水,包糉前的清晨洗乾淨。又例如做鹹肉糉時,豬肉要預早用生抽、酒、鹽、五香粉醃製,開邊綠豆和糯米在包糉前提前兩個小時浸泡,鹹蛋要一個個打開,將蛋黃和蛋白分開。提到鹼水糉,蘭姐指著蘇木說:「我們薄扶林村包的鹼水糉會放一小片蘇木進去,可以將鹼水糉染成很漂亮的玫瑰色。」
村民們一起親手包糉,除了美味外,更多了一份對傳統手作的尊敬。村民們熱烈地交流著不同的糉子包法,有的是五角型,有的是長條型,代表不同地區家鄉的特色。包完後的糭子放入大鍋,用柴火煮熟,約兩個小時後便可以享用美味的農家糉。
薄扶林村民連太特別帶女兒Vinci前來參加,這也是她第一次帶女兒來學包糉。連太說:「這個是一個傳統來的,希望她不只懂得吃,都了解一下怎樣製作,整件事是開心的。」
黃廣長相信,包糉活動有承傳的意義:「我們辦這個活動,就是希望我們可以承傳到中國的文化,一代一代,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承傳下去。」
推廣多元生活模式
「薄扶村林文化地境保育小組」在十一年前為保育村莊而成立,希望將擁有逾百年歷史的薄扶林村文化讓更多人認識。村民們樂意和眾人分享自己兒時的故事,開展導賞團時也由村民擔任義工,介紹村中的歷史文化。
除了端午節外,在不同的節慶日薄扶林村也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如中秋節舉辦舞火龍,到菜園地還有花燈丶猜燈謎丶玩村民自製的嘜仔燈籠;每年還舉辦「歷史聚落節」,每戶村民帶一份自製的特別菜式前來聚餐。
黃廣長說:「我們推廣的是一種多元的生活模式,你覺得城市的生活模式很單一化的,大家現代觀念認為,似乎是有商業價值的活動就會有商家在背後推動,但我們真正的自己傳統的東西,不去做慢慢就會淡了。」他相信,保育薄扶林村,不單是保育自己的家園,而是為香港保留一份歷史的情懷和文化記憶。
黃廣長提到最近薄扶林村面臨的困境:「你有沒有留意到3月初的一則新聞,講到近期牛奶公司告政府違契獲勝訴的事情?如果根據地契的條款,政府批准牛奶公司在薄扶林道與員工宿舍之間,興建一條通道,這樣多年辛苦建立的菜園地會毀於一旦,部份的村戶會被遷走,可能古村會慢慢消失⋯⋯」他感到擔憂,盼望透過更多渠道發聲,讓人們留意到保育薄扶林村的重要性。
*********
一隻隻農家糉,吃出薄扶林村的人情味。村民們期待未來可以繼續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保住菜園,讓薄扶林村一路延續下去。黃廣長寄語:「我們很想跟村外的朋友互動,因為不只是保護這個我們自己的地方,我們想給大家知道薄扶林村不只是我們的地方,薄扶林村是屬於整個香港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