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社工劉家棟上周,被粉嶺裁判法院署理主任裁判官蘇文隆裁定阻差辦公罪成,重判入獄1年,成為首名在反送中運動被定罪的註冊社工。他即時申請保釋等候上訴遭拒絕,昨日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等候上訴獲批。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總)、社工復興運動22日晚在荔枝角收押所外,舉行「撐家棟、撐手足、撐社工」集會,逾200人到場聲援。

昨日開庭前一小時已有近250名市民排隊等候旁聽及在庭外聲援。庭外市民的在高溫下,不斷高呼「撐家棟,撐手足」、「一息尚存,抗爭到底」、「社工守護公義是天職」等口號。

高等法院法官潘兆童甫開庭指,由於以廣東話審訊較方便讓公眾知情,故請辯方大律師以廣東話陳詞。他在聽取雙方陳詞後,考慮事發情況、被告背景等因素後,決定批准劉家棟以現金10萬元保釋,並且交出旅遊證件、不准離開香港、定時到警署報到等。潘兆童強調,由於案件已呈交原訟庭上訴,為免影響案件,故此避免就上訴的成功機會表達過多意見。

法官裁決之後,庭外有支持者興奮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聞訊面露微笑。他表示,裁決是黑暗下的一點光,並重申「社工守護公義是天職」,社工履行緩衝職責,不會受到警方濫捕阻嚇。

現場亦有幾位劉家棟的同工到場打氣,並以他喜歡的動畫角色製作紙牌。他們對於裁決感到雀躍,又希望香港人不要放棄。其中一位女社工說:「尤其社工同工需要努力,如果社工守護公義會被視為原罪,就讓我們繼續秉持信念而行。」

昨日開庭前一小時已有近250名市民排隊等候旁聽及在庭外聲援劉家棟。(宋碧龍/大紀元)
昨日開庭前一小時已有近250名市民排隊等候旁聽及在庭外聲援劉家棟。(宋碧龍/大紀元)

社總社工復興運動22日晚在荔枝角收押所外,舉行「撐家棟、撐手足、撐社工」集會。(宋碧龍/大紀元)
社總社工復興運動22日晚在荔枝角收押所外,舉行「撐家棟、撐手足、撐社工」集會。(宋碧龍/大紀元)

憂清算蔓延其它專業界別

經過逾4小時辦理保釋手續,劉家棟終步出法院停車場。在在邵家臻陪同下,沿路走向平台與支持者見面。在場的支持者高叫「撐家棟,撐手足」。劉家棟一再雙手合十,感謝市民聲援,及律師團隊以最快的方式在高等法院排期保釋。

劉家棟表示,由於社會運動而被判入獄已非新鮮事。當他看到牢中牆壁角落,到處都被刻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字句時,「我意識到,這個我停留的地方,也不過是很多抗爭者所走過的路。」他形容自己入獄一星期可謂是場冤獄,強調社工守護公義、守護生命、進行人道救援工作,從來都是天職,「我對得住天地良心,無論結果如何,也談不上後悔。」

劉家棟指,最近很多人在談論法治是否已死,「從我這宗訴訟,可以清楚見到的正正就是司法制度的瘋狂,司法制度已經崩壞。」他批評裁判官判刑不需根據案例,將阻差辦公罪名大幅提高至12個月刑期,做法前所未有。對上訴過程會否順利等,他感嘆:「沒有很大信心,因為我對司法制度完全失望。」他更不敢想像同樣事情會否出現在抗爭者身上,「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打壓,司法制度已經淪為政權清算工具。」

他續說至今有超過50位社工被捕,「這個龐大數字,對於社福界所面對的壓力非常大。」他也相信,這種清算不會只是發生在社福界,未來將會去到其它專業界別,「只要有任何異見的聲音,都會受到打壓。」他慨嘆「港版國安法」尚未來臨,香港已經走向極權,香港人引以為傲的三權分立,司法公正,已經蕩然無存,認同「司法已死」。

堅持才對得住犧牲手足

談及羈留期間經歷,劉家棟說最深刻的是獄中一位跟他同齡的抗爭者,「他跟我說,他估計的刑期會是4年......」說到這裏,他忍不住落淚,「他跟我一樣今年只是24歲,面對4年刑期,出獄時將是28歲。他將失去青春,失去美好年華......」他又表示,該抗爭者想在出獄之後紋身,將「香港」紋在身上,「我跟他說,是香港欠了您,本應該每一個香港人的心裏都要刻上您的名字......」說到這裏,他忍不住多次飲泣。

稍息片刻,他強調:「這個香港,為了得到民主、自由,已經付出太沉重的代價。我們只有抗爭到底,堅持到底,繼續撐著,我們才能換回屬於香港人的香港,才對得住已犧牲的手足!」

最終獲准保釋,劉家棟坦言昨晚一直不敢想像,「因為抱有希望,怕會換來很大失望。一年有52個星期,而我僅僅是度過了1個星期。」上周被判處即時監禁,完全出乎意料,「當時我沒來得及向家人留下一句說話,更加錯過了父親節,沒有好好陪伴家人,還令家人擔心。」他又表示,現在只是保釋,「一年刑期仍跟著我,這個刑期仍然漫長。今次保釋,我要好好面對未來遭遇。」

他最後指:「今日能夠保釋出來,能夠面對各位,終究是種幸運、福份;同時作為一個社工,在牢中能夠與手足們心同心,感受抗爭者絕處的傷痛,也是我的福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