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共外交部堅持把病毒起源問題歸於科學問題,同時又繼續拒絕國際社會派科學家去武漢病毒所調查,希望借學術界為其站台、逃脫罪責,不少人推測,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主要的幾個頂級學術期刊,都因為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利益,早已經在中共的掌控之下。這與包括美國主流媒體在內的許多媒體目前的狀況一樣。
像《自然》、《科學》和《刺針(柳葉刀)》等頂級學術期刊,這些年努力開拓中國市場,利用中國科技界以論文質量和多少來決定職稱晉升和獎金多少的體制,把論文變成高檔商品,甚至明碼標價,不比LV等奢侈品牌差。
而對於中國的科學研究者們來說,頂級學術期刊的商業化,可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只要肯付出足夠的錢。這造成兩個極端:普通的中國科研工作者,為了能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必須支付各種明目的高昂費用;而那些權貴「科學家」,在世界頂級期刊上掛名發表文章,容易得如同去自家後花園摘瓜。
兩天前剛剛替中共在這場大瘟疫中開脫罪責的《刺針》總編霍頓(Richard Horton),在2017年12月12日就說,《刺針》重心已經從歐美轉向中國,中國已成為這家期刊的第三大投稿國。
中共把病毒源頭問題歸為科學問題
最近,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紛紛要對中共進行獨立調查,要求中共當局允許國際專家進入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進行。中共一方面繼續拒絕國際專家進入,一方面抬出多位專家,以他們在科學界的影響,為中共站台,重複中共官方「病毒來自大自然而不是來自實驗室」的說法。
5月1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針》總編霍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重複中共官方的說法——病毒來源於大自然,某些國家領導人不應該堅持「病毒陰謀論」。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4月27日的記者會上,再次重複中共當局的立場,「病毒源頭問題是個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和專業人士研究」。試圖把國際上對病毒源頭的追查,變成一場科學辯論,並讓科學家做最後裁決和解答。
進軍中國市場 頂級期刊獲利匪淺
與一般的雜誌和媒體一樣,《自然》、《科學》和《刺針》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近些年也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不但要關注經營問題,更需要開闢新的市場;中國自然成了最吸引他們目光的國家。
根據2016年出版的《大牌期刊路在何方:著名期刊的融合發展戰略》一書,出版《科學》期刊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在2015年創辦了《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開放獲取子期刊,它只有電子版,按照作者付費方式運行,每篇發表的論文收費4,800-5,200美元(合人民幣3.4萬元-3.7萬元)。
《科學進步》還邀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呂永龍作副主編,沒能發表在其它子期刊上的文章,可以自動轉到這個子期刊上發表,只要作者肯付錢。
2012年9月,AAAS主辦的一項全球互聯網新聞服務Eurek Alert!開通中文版,給中國的大學、醫療中心、期刊、政府機構和其它科研機構提供了一個向媒體發佈資訊的首要平台。
而以論文發表程式最繁複、接稿率低於10%著稱的《自然》雜誌,也增加了與中國科學界的合作,努力開拓中國市場,在2007年開通其中文網站。
與《科學》雜誌一樣,自然出版集團也創辦了《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用來發表綜述和論著類文章,收費與《科學進步》類似,每篇論文收費大約也在4,800-5,200美元之間(2016年價格),並在上海設立辦公室,黃淙淙任助理編輯。
2012年,自然出版集團與多家中國科研機構或大學合作,共同出版《自然》的子期刊,在中國拓寬市場、擴大影響。
與《科學》和《自然》一樣,《刺針》在霍頓任總編期間,將其唯一的亞洲辦公室設在中國,盡全力去開拓中國市場,從中獲取利益。僅僅幾年,在《刺針》上發表的來自中國學者的文章,很快在數量上躍居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霍頓不但推動《刺針》發行「中文版」,還推出了中國專輯,他並因此在2015年獲得中共當局的「友誼獎」,受到中共總理李克強的接見。
《刺針》還把通常的被動收稿,改成邀請人來撰寫論文發表的商業模式,這樣就給了中國科學家和期刊很大的空間——如果跟這位主編或其他負責人搞好關係,那就鐵定可以受邀發表文章,那是所有圈內人都求之不得的,自然就形成一種利益的交換。
頂級期刊在中國財源多多
在中國,由於論文關乎評定職稱、獎金乃至科研經費等,不但各個大學和研究所等相關機構訂閱,很多科研人員自己也要自費獲取資訊;所以單是訂閱這一項,在中國就是個龐大的市場,能確保巨額收入。
另外,以這些學術期刊在學術界的地位,加入中共官辦的一些學術會議、論壇等等活動,他們都會有不菲的酬勞費,而後論文的發表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中國的學術機構為了巴結這些國際頂級期刊,都會很樂意呈上大筆廣告費用。
由於這些世界級期刊下面都有一群世界頂級科學家,它們對中共的遷就和傾斜,也會影響這些科學家的判斷和傾向。
《刺針》邀稿 催生中共科技權貴和黑市
這其中,像霍頓這樣深諳中國科技界黑幕的總編,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不像《科學》和《自然》那樣為文章明碼標價,霍頓採取選擇性「邀請」特定人發表文章,這給了他利益交換的重要砝碼。
即是「邀請」撰寫和發表論文,當然就產生誰能在被邀請之列的問題。前中共衛生部副部長、被人權組織「追查國際」指控參與活摘器官罪行的黃潔夫,他的器官移植論文在《刺針》上都能悉數發表。儘管在2011年10月曾出現抗議聲音,指黃潔夫違背醫學倫理,竟沒有影響《刺針》繼續發表他的相關論文。《刺針》在2009年曾盛讚中共在器官捐獻方面的努力,並把2008年年度最佳論文獎,給了在這次大瘟疫中始終為中共站台的中科院院士鍾南山。
大陸一位不願具名的海歸博士透露,他回國後很快發現,如果他不像其他人一樣去「抱大腿」(找個著名的院士或大佬做後台),他的研究根本就做不下去;如果沒有圈內大佬推薦和署名,頂級期刊根本理都不理你。
因為是邀請文章,也很難避免不會出現質量不達標的論文。霍頓在2015年接受科技網站果殼網採訪時,就針對當時多家學術期刊撤回大量中國作者論文之事表示,論文造假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並不只是中國這樣,只不過因為在中國發文章和晉升及獎金等都掛鉤,助長了學術造假而已。凸顯他明明知道中國學術造假嚴重,還繼續提升中國作者文章發表的數量。
論文貼錢賣 學術期刊的灰色產業鏈
中共新華網2018年4月2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披露,中國科研工作者,必須為發表論文支付高昂費用,根據期刊質量的不同,價碼也不同。「普通期刊每版費用數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3-4萬元,甚至達到5-6萬元。」
文章說,中共「唯論文」的學術考核評價機制,催生了一個灰色的產業鏈:有仲介機構聲稱,與期刊編輯有直接合作,還可以安排專人修改論文,確保順利發表。要發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訂金。
因在中國,科研工作者評定職稱或晉升時,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必須要看——如果能夠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可能相當於在一些小期刊上發表多篇,這就使那些國際頂級期刊的價碼超高,一般期刊上文章水份很大。
按照知乎網站上「德先生」用戶的數據,2017年科學引文索引(SCI)上收錄的來自中國的英文論文數目為36萬多篇,為美國的三分之二,但如果加上每年僅50萬篇的中文論文,中國論文總數「早在十幾年前就成為全球老大了」,只是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次數只有7.64次,在世界2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198,說明文章平均質量相當差。@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