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英雄

3月12日零時,中共官媒向全國媒體播發《暴風雪中一晝夜》通稿,當日《人民日報》等許多報紙、廣播轉載。自此,龍梅和玉榮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她們的故事不僅在各類報道、小學課本中時常見到,而且還被編成了京劇、舞劇、動畫片等。

她們的人生也隨即發生了改變,龍梅後來當上了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玉榮則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

受凍真相

不過,事實的真相並非如報道中所敘述的那樣。事實上,龍梅、玉榮的父親那天跑去喝酒,把羊交給了兩個小孩,才造成了孩子被凍殘的悲劇。

此外,姐姐龍梅本名吳龍衣,妹妹玉榮本名吳玉榮。兩人父母皆為蒙古族。姐妹二人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分別老二、老三。哥哥吳寶龍,另有弟弟吳寶安、兩個妹妹吳玉梅、吳詠梅。龍梅、玉榮姐妹認為可能是因為翻譯時產生了誤差,隨後記者使用了錯誤的名字。後來兩人使用龍梅、玉榮至今,甚至將身份證也使用這個名字。

救命恩人的遭遇

事隔多年後,在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寫意》一書中還原了事件的整個過程。書中寫道,營救龍梅和玉容的不是別人,正是牧民哈斯朝祿(原來是文化人,在那個年代成了「管制份子」)和兒子那仁滿都拉。

當時哈斯朝祿父子剛剛採購年貨回來,發現了瑟瑟發抖的羊群,在他們準備把羊趕往大隊時,發現羊群裏有兩隻死羊。因離大隊較遠,難以把死羊一起運回去,哈斯朝祿決定先把它們寄存起來,再讓大隊的人來取。於是,他先背起一隻送往附近的扳道房,讓兒子照看著羊群。

不多一會兒,那仁滿都拉發現了踉踉蹌蹌走來的龍梅,一問才知道是她放的羊群,她的妹妹還在山裏。這時,返了回來的哈斯朝祿看到被凍的言語已不大利索的龍梅,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趕緊帶她到剛才那個鐵路扳道房求救。然後,他衝出扳道房、跑往郵電局,緊急掛電話向各級領導彙報兩個小女孩的情況。

當時被救過來的龍梅還說了一些感激的話。可以說,如果姐妹倆沒有遇上哈斯朝祿,那麼生命能否保全都是個未知數。

然而,由於哈斯朝祿屬於「管制份子」,在報道時就將目睹了這一切的鐵道工人王福臣作為解救小姐妹的功臣,而哈斯朝祿則是將功折罪,建議不見報不表揚。但是,隨著文人的臆想,藝術化的草原小姐妹的故事融入了階級鬥爭的內涵,哈斯朝祿從一般「管制份子」升格為舞台上的「偷羊者」、「殺人未遂」、「反動牧主白音」了(白音,蒙語地主、富農、老闆),而英雄人物當然是姐妹倆了。

在文革中,哈斯朝祿為此被關進了監獄。龍梅甚至還在萬人批鬥大會上指控她的救命恩人,玉榮卻覺得這樣做愧對良心而選擇了沉默。而當時的知情人士都怕被打成反革命不敢說出實情。

直到1984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區團委才下文將哈斯朝祿確認為搶救小姐妹第一人,並將所有強加於他身上的不實之詞全部去掉,建議獎勵、表彰。

2005年,哈斯朝祿老人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玉榮登門送了老人最後一程。中共官媒曾報道說,對於哈斯朝祿的遭遇,龍梅和玉榮表示後來才知道。可是,你相信嗎?

毛岸英

中共黨魁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能夠入選百名「感動中國人物」,估計很大程度上源於其不同一般的背景,而其不光彩的死亡內幕迄今還不為很多國人所知。

父親害死母親 幼年顛沛流離

1920年冬,毛澤東與湖南知名學者、也是自己的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結婚。其後,楊開慧追隨毛加入中共,先後生下了毛岸英、毛岸青等3個孩子。在生育3個孩子的同時,她還協助毛收集、整理資料,編寫文稿,負責聯絡工作。

因中共在聽從共產國際的指示加入國民黨後,不斷奪取領導權,引起國民黨內部分裂,1927年,國民黨開始「清黨」,抓捕中共黨員。中共發動的幾次武裝叛亂均告失敗,參與秋收叛亂失敗後的毛逃到偏僻的山區,盤踞在湖南、江西邊界的井岡山一帶。

本可以在安頓下來後就將妻兒接來團聚的毛,卻始終未與楊開慧見面,反而與更年輕的女子賀子珍同居起來,並在未離婚的情況下,在1928年與其結婚。

而當時,楊開慧帶著3個孩子住在離長沙東鄉60里的板倉,生話十分窮困,生命危在旦夕。毛兩次打長沙都經過此處,也沒有進去看看他們。

也正是因為毛的不管不顧,守衛長沙的國民黨將領何鍵極為惱怒。在毛二次攻打長沙後,他逮捕了楊開慧和毛岸英兄弟。何鍵給出的條件是,只要楊開慧公開宣佈與毛脫離關係,就可以饒其不死。楊予以拒絕,而彼時聽聞消息的毛也沒有來營救楊開慧。

1930年,楊開慧被殺後,毛岸英兄弟被保釋出獄,被帶到上海中共辦的地下幼稚園。1932年寄居在他人家中,經常要做家務,並時常挨打。1933年後,隨著國民黨對中共的步步圍剿,中共被迫北上逃跑。因經濟資助中斷,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流落街頭。

工作淺嘗輒止

1937年後,毛岸英兄弟被輾轉帶到莫斯科,逐漸長大,並在1942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參加蘇軍,加入蘇共,還進入蘇聯軍事學院學習。1946年回到延安,先上了50多天的「農業大學」,後在毛的庇護下先後任中共中央社會部(情報機關)部長李克農的秘書兼翻譯、北京機器總長黨總支副書記等。

從毛岸英回國到其1950年10月赴北韓,其似乎沒有特別固定的工作,且每個工作時間都不長,中共發佈的簡歷也對此語焉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毛岸英行動自由,沒有甚麼束縛。

據2006年出版的武立金著的《毛岸英在北韓戰場》一書披露,毛岸英在任李克農的秘書時並不像其他人那樣忙碌,而是很散漫,1950年甚至還可以去長沙探親,住省委招待所。而且一次探親掃墓,他竟然盤桓了一個多月,直到6月25日韓戰爆發,李克農要秘密訪蘇,發電報來催,他才回京。

回京的時候,這個28歲的青年乘坐軟臥列車,「毛岸英品嚐一口杯用長沙水泡出的君山毛尖茶,然後仰坐於沙發上,開始翻閱當天的報紙」,這估計是湖南省委提供的特殊交通安排。「第一公子」的本色彰顯無遺。

奔赴北韓戰場

毛岸英從1950年8月中旬到10月8日,在北京機器總廠只幹了不到兩個月,即跟隨彭德懷去了東北。過了一周,隨彭回京,他才匆匆到工廠交代說社會部有任務,他要去工作一段時間,而這個任務就是去北韓戰場。

按照《毛岸英在北韓戰場》中的說法,毛岸英赴朝,是毛澤東做出的一個安排,其出發點一是表示帶頭,二是為了毛岸英的「將來」,而毛岸英的身份是彭德懷的俄文翻譯,這樣既可以保證其安全,又可以掌握核心情況,同時去的時間是「多則半年,少則三月」。毛的安排不可謂不周詳。

炫耀身份

毛岸英前往北韓志願軍司令部,身份本來應該是保密的,但他基本逢人便說自己的父親是誰毫不忌諱。此外,他平時腰裏經常掛著一支小手槍,遇到人問時,就拔出來說「這支手槍有點來頭,是斯大林贈送的呢」。

如果有人詢問,他就會講述自己在蘇聯的經歷,包括參加蘇軍,受到斯大林的專門接見,斯大林送他手槍並問他為甚麼不找個蘇聯姑娘做妻子等。其喜歡炫耀的個性由此彰顯。

不過,按照《毛岸英在北韓戰場》所言,毛岸英在蘇聯的經歷也沒有甚麼可吹噓的。因為毛的緣故,他才被破例授予中尉軍銜,並進入蘇軍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最高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

畢業後,毛岸英被任命為坦克連指導員,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而這已經是1944年底或者是1945年初了,離蘇軍攻克柏林不到半年。其軍事生涯並沒有甚麼可圈可點之處。

對彭德懷等何等「無畏」

毛岸英雖然以彭德懷的翻譯身份進入北韓戰場,但其毛太子的本性卻不時流露,對彭也是毫不畏懼。比如他在與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的談話中稱彭德懷為「彭老頭」;在與彭德懷下棋時,經常為悔一步棋而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曾有回憶錄描述,毛岸英曾當場說「他M的彭老總你又悔棋啦」,彭則笑呵呵的賴賬。

最為典型的是《毛岸英在北韓戰場》中記錄的這樣一件事: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彭德懷主持第一次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實為最高作戰會議。會上彭發火痛罵了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後,開始部署第二次戰役的打法:「我的意見是先退,我們的主力從現陣地後撤三十至五十公里,讓麥克阿瑟以為我們怕他。這樣,他就會更猖狂,造成前軍突出,我們就可以尋隙穿插,分割包圍……」

這時,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毛岸英「離開會議桌直走到彭德懷對面,指著作戰地圖慷慨陳詞:『我看應該向南進攻!兵書上說: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敵人不是跑了嗎?不是敗了嗎?我們為甚麼不乘勝追擊,而要後退呢?』」

所有的與會者都大為詫異,私下議論說「那個小翻譯膽子不小,竟敢在彭總發火的時候說三道四,這樣重要的會議,哪有他講話的資格?」此時的毛岸英,顯然忘記了自己只是一個秘書兼翻譯,而把自己看成了毛的欽差。

蛋炒飯送了毛太子的命

毛岸英好睡懶覺,常常在天亮後起床。這與司令部制定的防止空襲的規定顯然有衝突。規定是:一是天亮前一定要吃完飯,二是天亮後不准冒煙,三是都要疏散防空。彭德懷也強調「你們這些年輕人要注意防空,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該進洞而不進洞的是紀律問題」。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又一次晚起,沒有吃上早飯。「躲在防空洞裏的毛岸英伸頭看了一下天空,還不見飛機的影子……此時已是飢腸轆轆了」10點過後,毛岸英對機要參謀高瑞欣說要回作戰室,高說「等一等吧,警報還沒解除呢」,毛岸英說「不用怕!我看飛機一時來不了,就是來了,哪會偏偏炸中這個地方。當年國民黨的飛機經常轟炸延安,可爸爸忙於工作,就是不進防空洞……不也沒事嘛!爸爸的榜樣,兒子不學誰還去學。」說著毛岸英已經衝出了防空洞,高瑞欣等只好跟著他到作戰室做蛋炒飯。

可惜毛太子的運氣很差。11點多,美軍四架B-26轟炸機掠過大榆洞上空,馬上又返回,投下了幾十枚凝固汽油彈,準確的命中了作戰室。這是否是因為看到了毛岸英熱飯的炊煙,不得而知。

據倖存者成普事後說,「當時毛岸英正在爐子旁吃東西,我在門外看到飛機正在扔炸彈,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鑽在桌子底下躲炸彈……要是早跑出來也許就沒事了。」

最終,毛岸英和高瑞欣死於空襲,而禍首正是毛岸英違反防空紀律。這一天是毛岸英來北韓的第34天,其28歲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當天夜裏,由彭德懷署名的「絕密」電報發往北京,向毛報告毛岸英死去的消息。如果毛岸英不死,中國是否也會變成如同北韓金氏王朝般的毛氏王朝呢?好在歷史沒有讓這個「如果」發生。◇

王傑

在中共1949年建政後,曾樹立了不少軍隊上的典型人物,如雷鋒、邱少雲、歐陽海、王傑等,他們的所謂「事跡」在中共精心包裝下,傳遍中國各個角落。然而,曾經感動了無數人的他們,不過是被中共編造出來用於愚弄百姓的工具而已。

先來說說王傑。當今生活或曾經生活在大陸、年齡在40歲以上的國人,對於《王傑,我們的好榜樣》、《願把青春獻人民》和《王傑的槍我們扛》等幾首歌曲應該並不陌生,自然對於歌曲中謳歌的「英雄」王傑也是耳熟能詳。

當年,在中共媒體的宣傳中,王傑被譽為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式的英雄人物」。因為他不僅「做了許多好事」,而且是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犧牲」的,媒體將他宣傳為「不怕苦不怕死」的典型。他在日記中的一些言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曾作為名言被許多青年抄在筆記本上。

中共宣傳下的王傑之死

王傑,1942年出生於山東金鄉,1961年8月參軍,死前是濟南軍區一個坦克師工兵班班長。關於其「犧牲」的過程,黨媒是這樣宣傳的:1965年7月,他到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訓練,在炸藥發包發生意外就要爆炸的緊急時刻,他為了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裝幹部的生命安全,撲到炸藥包上,英勇犧牲。

真實的版本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真相是這樣的:當時,王傑所在一連駐江蘇邳縣。1965年4月底,附近的張樓鄉武裝部響應「全民皆兵」的號召,要舉辦民兵地雷爆破訓練班,請部隊幫忙。王傑受命前往教學。

7月14日在地雷實爆演習時,王傑讓民兵圍成一圈,自己則在當中作示範,而且違規使用一個炸藥包示範。令人意外的是,突然間,王傑擺弄著的拉火管冒出火花,點燃了導火線,在大家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王傑不得不撲向炸藥包。結果王傑被炸死,10多個民兵受重傷。

王傑死後,坦克師總部把其死亡正式定性為「一起由於違反操作規程而造成的責任死亡事故」。在其追悼會上,營政委在悼詞中說:「王傑同志在幫助此次民兵訓練中,身為班長、一級技術能手由於失職,釀成了不該發生的惡性事故,給部隊建設和人民群眾造成了損失。」

而因為這起惡性事故,王傑所在單位的「四好」榮譽也很可能無法保住,相關領導也將受到處分。

炮製的「英雄」出爐

正在焦灼之際,在整理王傑遺物時,師政委王德一發現他生前寫了20多本日記。在回總部的火車上,他正好碰到濟南軍區青年部的部長,遂談及此事。在向上級匯報後,這位部長在高層的授意下決定將王傑塑造成一個好典型,向全軍和全社會推廣。對王傑的吹捧由此開始。

1965年9月下旬的一天,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台等開始大量報道王傑的所謂日記。毛還就此下達了最高指示。據說,林彪也曾於11月5日指示說:「我們宣傳王傑同志,主要宣傳他的優秀品質、模範行為和他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關於事故問題,可以避開。」

有關部門遂根據新的政治形勢對王傑這次事故作了新的結論:王傑沒有犯規,只是拉火裝置過期失效。王傑用毛思想作指導,撲向炸藥包,捨身救人,是一個共產主義的好戰士。

於是王傑被吹噓的越發厲害,中國人民從此又有了一個稀里糊塗死去的特級英雄。而王傑所在師不僅保住了「四好」榮譽,而且都沾了「英雄」的光。被中共死後也要利用的王傑,地下有知,該作何感想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