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某縣有一座香火很旺的寺廟,廟中有一口井,據說只要有人站在井臺上,就會從井水中照見自己的前生、後世,因此每逢初一、十五,方圓百里的人都會絡繹不絕的來此廟,這座廟因此而叫「古井廟」。
該縣新上任一位姓王的縣令,他聞聽了古井廟的奇異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來到了古井廟,他想看看自己的前生是甚麼樣。
廟中住持帶他來到了古井台,他在井水中看到:
一間低矮的茅草房中,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躺在一塊門板上。清晨,老頭起身後,將這塊門板扛上肩,來到一個小溪邊,將這塊門板搭在小溪的兩端當橋,鄉民們就不用涉水過河了。
王縣令想,原來我能當上縣令,是前生為人搭橋之故,那我何不趁現在再造一座更大的石橋,說不定下世會做更大的官。
王縣令回到衙門,即寫出告示在城門張榜公告,由縣衙出資500兩銀子在淺水灘為百姓造一座石橋,徵尋一位技藝高超的石匠。
可是告示貼出去一月有餘,竟無人揭榜應徵。王縣令就下令衙役們四處尋訪。不日有人來報,說李村有個李石匠技藝高超,王縣令派人將其叫來堂下。
李石匠年近花甲,戰戰兢兢地跪在堂下,不知自己犯了甚麼罪,王縣令問他為何不揭榜應徵?李石匠嚇得不住磕頭說自己不識字,不知道榜文的事情。
王縣令說讓李石匠用500兩銀子在半年之內造一座石橋,否則大牢伺候,並讓李石匠簽字、畫押、按手印。李石匠哪裏見過這陣勢,糊里糊塗就被差人捉住手指按下了手印。
李石匠膝下無子,只有老伴相依為命。回到家裏,李石匠將造石橋之事告知了老伴,二人不敢怠慢,於是在淺水灘搭了個窩棚,開始夜以繼日的造橋。可是石橋才造了一半,銀子卻已告罄。
李石匠只得硬著頭皮去縣衙找王縣令。王縣令將驚堂木一拍,雙眼一睜:「你可是簽字畫了押的,到時候完不成,拿你是問!」
李石匠嚇得雙腳發軟,趕快逃離縣衙。回到家,與老伴商量,為了不誤造橋,只得將家中房產、田土變賣,湊了銀子繼續造橋。
眼看工期臨近,石橋還差三分之一完工,而銀子卻所剩無幾了。老伴說:「看來這個大牢伺候是免不了了,不如你趕緊逃走吧!我一個病老婆子,諒他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李石匠擔心老伴,猶豫不決,不願逃離,在老伴再三勸說下,最後說:
「好吧,我暫時到遠方親戚家去躲躲,等過了這一關,我再回來。」
李石匠連夜收拾行李,逃到了百里之外的親戚家。
到了原定造橋竣工日,王縣令興高采烈的來看石橋,可到那一看,竟是如此這般。王縣令大怒,立即下令通緝李石匠,並將李妻抓回縣衙,投進大牢,等抓住李石匠一併處置。不曾想李妻受此驚嚇,病體加重,不幾日便撒手歸西。
看著這未完工的斷橋殘墩,王縣令悶悶不樂。這日他又來到「古井廟」,他想看看他的後世如何。住持又帶他來到井台旁,他從井中看見一條缺了尾巴的老牛在犁田,並不時的被主人鞭打、呵斥。
王縣令不解的問住持:「我前世僅僅是用一塊木板替人搭橋,今生就做了縣令,為何我這世花了更多的銀子造石橋,反而下世還是一條沒有尾巴的牛?」
住持說:「施主有所不知,前世因緣今世果,人的一切吉凶禍福皆因人的善行惡為所至。你前世家徒四壁,一無所有,你能用僅有的一塊門板為人搭橋是出自你的善心,所以你今生得福報,做了縣令。
可是你今生造石橋,卻是出於你想下世做更大的官所為,而不是出於為民造福的善心,況且你造橋的銀子都是你搜刮民脂民膏來的。你為了造橋,已逼得李石匠家破人亡,造下了罪業。所以下世你只能轉生成一條牛,那個鞭打你的主人就是你逼死的李石匠之妻。」
王縣令如夢初醒,後悔莫及。回到縣衙,他將李妻厚葬,並差人四處尋找李石 匠。又在李石匠的住地為其新造了一廂住房。李石匠聽說李妻死在獄中,悲憤不已,趕回李村。
王縣令知道李石匠回來,親自前往並賠禮道歉,善良的李石匠見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復生,就原諒了王縣令。王縣令又追加銀兩,請李石匠繼續造橋,延長工期。不久石橋完工,王縣令敲鑼打鼓,剪綵慶賀。
做完這一切,這日王縣令又來到古井廟,他想看看他採取的補救措施是否能改變他下世的命運。
當他站上井台,看到一頭牛正歡快的甩著尾巴在犁田。王縣令不解的問住持是怎麼回事?
住持說:
「雖然你知道錯誤,並採取了對李石匠的補救措施,但人死畢竟不能復生,罪業已成,所以只能免去你的殘疾之苦而有了尾巴。你日後定要行善積德,才能在你下世牛的輪迴完後,重新轉生成人獲得福報,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天理,人做了任何善事都會積德,做了任何惡事都會造業,可是善惡是有標準的。
人啊,就只想福、祿、壽、喜,殊不知一切禍、福都是因果關係造成的。」
王縣令說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謝住持點化。」
從此王縣令為官幾十年一直清正廉潔,成了遠近聞名的清官,被鄉民們稱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