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小藍熱愛籃球運動。某天在練球時,發現右腳只要一踩地,腳踝外側好像被電到一樣非常疼痛,完全無法打球,連走路都不便,立即前往骨科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腳踝韌帶斷裂,考量年輕人活動力的重要,不用自體韌帶,改以器捐者的異體韌帶,通過關節鏡微創手術,為她重建韌帶。經過半年的術後調養與復健,小藍恢復腳力,再和一群同好馳騁球場。

外踝韌帶 是最常受傷的組織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生王禎麒說,腳踝最容易受傷的是外踝韌帶,外踝的結構包括3條韌帶(前距腓韌帶、前下脛腓韌帶與跟腓韌帶)以及2條肌腱(腓長肌與腓短肌);內側則由三角韌帶與前後脛肌、屈指長肌、屈拇長肌和伸拇長肌的肌腱負責支持。

外踝的3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時最常受傷的組織,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最容易受傷。當運動跳躍、落地沒踩穩、踩到他人或物品而導致腳踝內翻(俗稱翻船或翻腳刀),就可能讓外踝韌帶扭傷或拉斷。據臨床統計,在足踝的運動傷害中,高達80%是外踝韌帶受傷。

腳踝扭傷 依受傷程度分三級

王禎麒說明,腳踝扭傷依受傷程度分為3級,若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但外觀並無明顯改變,屬於輕度;韌帶大部份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屬於中度;韌帶完全斷裂,關節無支撐力,造成不穩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狀況,屬於重度。

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

腳踝扭傷者,應先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接著再儘快就醫,進行詳細診察治療。而「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指的是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 packing)冰敷、C(Compression)壓迫與E(Elevation)患肢抬高。

若是不慎腳踝扭傷,掌握上述處理原則,並至少2個月減少使用受傷部位,輔以物理復健治療,70%以上的患者韌帶會自行癒合。如果在休息後仍無法復原,且踝關節仍不穩定者,則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關節鏡微創手術 風險低、復原快

王禎麒提出,通過X光壓力測試(stress view),評估患者腳踝內傾角度若超過8度,或往前拉移距離超過1厘米時,就表示是外踝韌帶受傷導致足踝明顯的不穩定,即進行手術治療;若角度與位移不大,但接受一段時間保守療法仍持續疼痛或有足踝不穩定感時,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從前進行傳統韌帶修補手術,傷口約4~5厘米,較易感染且復原慢;現今技術與器械發展進步,有「內視鏡縫合」與「韌帶移植」2種手術,醫生會視患者嚴重程度與日常活動度來決定手術方式。

較輕微者可以通過關節鏡微創手術縫合、重建韌帶,術後僅有2~3個約0.3~0.5厘米的小傷口,復原較快,是目前治療韌帶斷裂的新趨勢。若嚴重到需要使用韌帶來做關節鏡微創手術重建時,其來源可截取患者自己身體其它部位的韌帶進行自體移植,也可採用器捐者的肌腱進行異體移植。自體移植就如挖東牆補西牆,難免還是會造成截取部位的受損與不適;異體移植術後則無此後遺症,且復原狀況相當良好。

王禎麒提醒民眾,平時走路或是進行高強度運動造成腳踝扭傷,都可能讓韌帶鬆弛,甚至造成韌帶受損;當腳踝出現疼痛或是關節有腫脹情況,務必儘快找專科醫生診治,切勿自行推揉或尋求偏方,以免讓韌帶斷裂更嚴重,增加治療的困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