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書法家,但書法只是他閒暇時的愛好,他的正經職業是做官。身為文臣,他提振大唐朝綱;身為武將,他統軍20萬護持社稷;晚年隻身深入敵營,視死如歸;作為修道者,他是道家榜上有名的屍解成仙之神。

黃泥習字惜紙筆

顏真卿,祖籍瑯邪臨沂,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 公元709年生於京兆萬年縣(陝西省西安)的詩禮簪纓之族,先祖是深受孔子讚歎的弟子顏回,五世祖是以《顏氏家訓》流傳後世的顏之推,曾祖是著名儒學家、經學家顏師古,母親殷氏亦出身名門。

顏真卿三歲喪父,一家十幾口靠親友接濟。雖家道中落,但顏家仍禮孝傳家。兒時,顏真卿用黃土摻水後,和成稀泥塗於牆,待黃泥稍乾,他用一根短木棍,在牆面上寫字。行人驚訝地問他:「何不以筆墨習字?」他答:「家貧,不忍母親煩憂。」

殷氏夫人親自訓導督促顏真卿的學業,顏真卿常常是「三更燈火五更雞。」 讀書分外精勤,尤工書法。

少年即結道緣

顏真卿的父親顏之推尊崇佛、道,曾祖父顏師古也是奉佛的居士,所以顏真卿從小就被送到佛寺裏讀書,考取進士之前,他經常住在寺內。流傳他的碑刻中,《麻姑仙壇記》記錄仙女的傳說,《李玄靖碑》記載道士李含光的生平,與佛教有關的,則有《多寶塔碑》《八關齋會報德記》《文殊帖》等等。

十八九歲時,顏真卿大病一場,臥床百餘天,醫不能癒。一自稱「北山君」的道士來到其家中,拿出米粒大小的藥丸給他,顏真卿服下後頃刻痊癒。道士對他說:「你清正簡樸的美名,已記於黃金台,你不應沉淪於名利宦海,可以到天上去做仙官。如你難以擺脫塵世,一定要堅守節操,輔佐君主,勤儉致身。離世時,用你的形骸還魂修道,即可得道成仙。百年之後,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間等你。」說完,道士又送給他一粒仙丹,飄然而去。

從此,顏真卿與道家結下不解之緣,常留心修仙學道,與道士以及張志和、陸羽等高士交往甚密。

女尼的神祕預言

有一善於觀相的范姓女尼,顏真卿稱她為范師姨,科考前,曾為顏真卿占卜前程,范師姨說:「此番前去,你必會心想事成,拜官蔭子。」顏真卿問:「我能得五品官嗎?」范師姨指著座上的紫絲布巾道:「將來你的官服會是此等顏色。」依大唐官制,穿紫色官服即為二品朝官。當時范師姨還說,「壽過七十,以後的就不要再苦問了。」顏真卿還是繼續問,她說:「你聰明過人,問事不必到底。」

「御史雨」與彈劾不孝之官

放榜之日,二十六歲的顏真卿高中進士甲科,在祕書省任職兩年後,因母親去世,顏真卿停職赴洛陽服喪三年。

後顏真卿任朝散郎、祕書省著作局校書郎。公元746年,升任長安縣縣尉,散官加通直郎。公元747年,自長安縣尉任上被提拔到御史台,任監察御史。顏真卿所到之地,百姓歡聲載道。

監察御史專門負責監察各級官吏,檢舉其過失,量刑予以處分,並監督刑法執行。顏真卿曾巡察武威、西平一帶。當時久旱不雨的五原郡有一積案久無結果。顏真卿得知後,立即著手調查,及時審理結案,蒙冤者終得昭雪。案件審結之時,突降甘霖,當地人喜稱此為「御史雨」,認為這是顏真卿平冤所致。

朔方有一縣令鄭延祚,兄弟三人皆為朝廷命官,然而,其母死了二十九年,卻一直殯置在太原佛寺空園內,兄弟互相推諉,不予安葬。顏真卿據實奏聞,向朝廷彈劾其不孝,朝廷罷免了他們,下詔終身禁止錄用。聽聞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公元749年,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但因耿直招宰相楊國忠嫌怨,被外調為東都採訪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三年後,轉任武部員外郎。又因直言不諱,第二年就被楊國忠貶為平原郡太守。

一介書生竟成為大唐前線的中流砥柱

753年夏,45歲的顏真卿攜家眷到遠在長安二千五百里之外的平原郡任職。

平原郡(今屬山東)屬安祿山轄區,當時安祿山已露謀反之意,早已覺察的顏真卿以久雨不停、城牆損壞為藉口,加高城牆,疏通護城河,同時暗中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安祿山派密探觀察顏真卿,顏真卿便每日假意與文士泛舟遊玩、宴飲賦詩,以不問時事之假象,釋安祿山之疑心。後來安祿山放下心來,以為一介書生不足為慮。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河朔地區的郡縣相繼被攻陷。平原郡因事先有所準備,防守嚴密。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兵抵抗,十七郡響應,推舉顏真卿為主帥,顏真卿得兵二十萬,縱橫燕、趙。皇帝下詔,加封顏真卿為戶部侍郎。顏真卿與清河郡李萼共同謀劃,在堂邑打敗安祿山的兩萬多人。唐玄宗知情後說:「我不了解顏真卿的為人,他竟然做得這麼好。」

顏真卿增招士兵,親自挑選武將。他在城門外設宴犒賞將士,舉酒下淚,登台陳辭:「焉有人臣忍容巨逆?必當竭節,龔行天討。」群情激奮的將士無不義憤填膺,誓與平原共存亡。

安祿山攻陷洛陽後,命段子光攜郡守李、盧奕、蔣清的頭顱到河北示眾,脅迫各郡就範。段子光擺開三具頭顱,威脅顏真卿。為穩定軍心,顏真卿強忍悲痛,當著眾將士的面,說自己與三人熟識,這三具頭顱是假的,命左右將段子光腰斬,然後藏起三人的頭顱。待將士情緒穩定,顏真卿才命人以草編作人身,與三頭顱接續,備棺盛殮,祭奠三日之後,厚葬於城外。

顏真卿與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聯合起兵討伐安祿山。顏杲卿殺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清除了土門叛敵。後顏杲卿被俘,安祿山當眾割下其子季明的頭顱以示威,顏杲卿寧死不屈,痛罵不停,慘遭肢解,悲壯殉國。這一天,「顏氏一門死於刀鋸者三十餘人。」幾年後,顏真卿才尋得顏季明的頭骨和顏杲卿的部份屍骨,摧肝痛骨,他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

安祿山部下平盧節度使欲歸順朝廷,顏真卿便派人送去軍需,為取信對方,他叫十幾歲的兒子顏頗隨行充當人質。當時顏真卿只有此一子,將士們極力勸阻,但為顧全大局,顏真卿還是將獨子送出。

被迫撤離平原時,顏真卿與兒子失聯,後傳顏頗已死,顏真卿悲痛不已。時隔二十年,顏真卿與流落中原的顏頗意外相見,父子抱頭痛哭,旁人皆淚流。

「安史之亂」平定後,戰功赫赫的顏真卿被召回朝廷重用。公元760年他被授刑部尚書,因宰相李輔國的忌恨,數月之後即被貶為蓬州長史。公元760年,唐代宗即位,改封顏真卿為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

為官以德為本 清廉不貪

公元766年,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顏真卿上書檢舉,結果卻從正三品吏部尚書被貶至五品撫州刺史。

期間,顏真卿判決了一樁離婚案例。縣裏有一書生楊志堅,勤奮好學卻屢試不中,因家貧,其妻欲與之離婚。顏真卿認為其妻拋棄丈夫,敗壞了道德教化,因此決斷:婦人應當打二十板子,任憑她去改嫁。然後顏真卿資助楊志堅糧食布匹,讓他隨軍隊暫時任職。人們聞之無不誠服,江表一帶的女人,從此無人再敢拋棄丈夫。

顏真卿曾親自帶領民眾,在撫河中修建石砌長壩。解除當地水患,撫州百姓為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

在昇州任刺史兼浙西節度使時,因奸佞誹謗,顏真卿被解職歸京。然而他竟湊不足路費盤纏,「闔門百口,幾至餬口。」幸虧原僚屬蔡明遠以錢糧相濟,方解他一家飲食之困,得以北上歸京。此事載於聞名後世的《蔡明遠帖》。

任正三品刑部尚書時,顏真卿也曾一度貧困,以至全家數月僅靠吃粥度日。顏真卿因此寫下《乞米貼》:「拙於生事,舉家食粥,來已數月。」他懇請同事李太保「惠及少米,實濟艱勤。」

一次妻子病重,需鹿脯入藥,又無錢購買,顏真卿不得不求助朋友:「病妻服藥,要少鹿肉,乾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許,幸甚幸甚!」

官高權重的顏真卿,如此家境仍能堅持清廉不貪。

歷仕玄、肅、代、德四朝,顏真卿力圖幫助朝廷恢復秩序,經常行使彈劾之責,並無私人恩怨好惡,然因其不通世事,事非直道不機於心,為奸佞所不容,多次被貶外任僻遠之地。

在《守政帖》中,顏真卿告誡子孫,即使遭受誣陷,也不能改變操守、不能違背正理,這樣即使被貶謫遠方,也沒有甚麼羞恥的。

在外輾轉了十餘年,直到六十九歲,顏真卿才返回朝中。顏真卿四任御史大夫、六任六部尚書,官至太子太師,爵封魯郡開國公,世人尊之為「顏魯公」。按照范師姨的預言,顏真卿最後確實做到了二品的紫衣朝官。◇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