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附近村人的指示,我們行至秦嶺山脈中的一處野山,尋訪深山古寺,按《遊悟真寺詩》中所說這山應名「王順山」。
其五:碑林馭墨
進入城墻正南永寧門,沿著城墻根向東,不出幾步,便是書院門,一條專賣古玩字畫的風雅街巷,沿此街再約莫走十分鐘,就可看到碑林。
碑林位於孔廟之內,其中珍藏著各朝各代流傳下來的石碑,石刻,這些文物皆為無價之寶。
碑林我一共遊覽過三次,一次是小學時,跟父親一起去的。念小學三年級時,我一時興起,嚷嚷著要練書法,父親當然表示出極大的支持,不僅給我報了書法學習班,同時帶著我去書院門買了一套文房四寶。毛筆,狼毫和羊毫不同大小各一套,共計十幾隻,宣紙與毛邊紙各一百張。一方小巧端硯,其上刻著一樹盛開的梅花。一塊透著淡香的徽墨墨條,正面描金裝飾一叢幽蘭,背面則是商家的標記「蒼珮室」三個金字。
父親又帶我去碑林遊覽一番,想讓我通過觀摩歷代書法大家之作得到些許啓發,體味到書法背後的內涵,可是我年齡太小,除了覺得那一塊塊石碑碼得十分整齊外,並沒有甚麼太多的感受。
父親仔細觀摩石碑後,給我買了一本拓印著名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所書《玄祕塔碑》的字帖,讓我好好學習「柳體」楷書。「顏筋柳骨」,顔體豐腴雄渾,柳體挺拔俊逸,父親認為我學習柳體字更為合適。
我從父親手中接過那一套文房四寶和那本字帖,一時間心花怒放,得意極了。父親這時問了我一個問題道:「你為甚麼要練書法?」我隨口便答:「因為毛筆字很好看。」
第二次去碑林是高考後,陪朋友一起去的。這次我才將碑林完完整整,仔仔細細地遊覽了一番。碑林正南方為刻有「孔廟」二字楷書的照壁,此字出自清末著名書法家劉暉之手。孔廟正東門名為義路門,此名出自《孟子》:「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步入義路門,則可看到孔廟中的泮池,「泮」由「水」與「半」組成,意寓學無止境,學問如同半個水池一般,永遠沒有圓滿之時。再依次走過欞星門、華表,穿過戟門後,擡眼望去,則是坐落於碑林中軸線上的碑亭,亭上匾額書有「碑林」二字,亭中放置著的石碑上篆刻著唐玄宗所書的《孝經》,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此石碑頂雕刻著靈芝雲紋簇擁的雙層花冠,碑座則為三層石台,因此此碑名為「石台孝經」。
那時,我已經多年沒有練書法了,父親給我買的那套文房四寶被我束之高閣,其上已然落灰數層。曾經高漲的熱情漸漸褪去後,練書法對我來說只剩下枯燥乏味,於是我便漸漸放棄了練習書法。這次遊覽碑林時,我沒有仔細留意石刻上的書法,那些字對當時的我來說,不過是曾經筆下重複一遍又一遍的枯燥的筆劃而已。
但栩栩如生的馱碑神獸贔屭,精緻細膩的雲紋魚紋裝飾等細節,都讓我覺十分有趣。我印象最深的一座碑石為《關中八景圖》,刻於清康熙年間,作者為朱集義,碑石足有三人高,碑面書、畫、詩為一體。華嶽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這關中八景令人心馳神往。
第三次遊覽碑林是大學畢業時,我自己一人去的。一日我忽然注意到書架上落灰的那方硯台,心中莫名湧出一股惆悵之感,我一邊擦洗硯台,一邊捫心自問,為何我沒有堅持將書法練成呢?忽然心頭閃過一念,到碑林中尋找答案。
此次遊覽碑林,心境較之前大為不同。我想尋找一個答案,雖然我練過多年的書法,可書法究竟是甚麼,我卻答不上來。
由於之前去過兩次,我對碑林比較熟悉,於是直奔第二展室,此展室中陳列著歐陽詢所書《黃甫誕碑》,顏真卿所書《多寶塔碑》、《顏家廟碑》,僧懷仁集王羲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以及柳公權所書《玄祕塔碑》等,皆為書法之上乘精品。
我站在最熟悉的《玄祕塔碑》前,仔細觀摩碑文,伸出手指,順著碑文勾勒筆畫,就在我手指觸碰到石碑的那一霎那,眼前的石碑忽然消失不見,我看到一個少年坐於亭中,手中攥著飽蘸墨汁的毛筆,出神地望著天空。他面前的一沓毛邊紙上寫滿了「永」字,幾張散落在地上,看來他正在練習永字八法,鞏固書法中的基本功筆劃。
一位中年男子從亭前經過,翻閱那沓紙張,少年忙起身行禮,口中道:「父親。」
只見少年的父親滿意地點點頭道:「公權,你的字又進益了,筆劃較之前更加飽滿大氣。」
少年柳公權卻搖搖頭說道:「還差得遠呢,我得更下苦工才是。」
「哦?何出此言,你前幾天還甚為驕傲地說先生誇你的字在同學中無人可出其右。」柳公權的父親撫著鬍鬚,心中對孩子的轉變表示十分好奇,他知道柳公權一向都對自己的書法成就十分驕傲,如今卻變得如此謙虛。
柳公權走入書房,拿出一卷細心裝裱的書法,展開給父親看,只見其上寫著四句詩:「寫盡八缸水,墨染澇池黑,博取眾家長,始得龍鳳飛。」這字寫得龍飛鳳舞,力透紙背,氣勢若蛟龍入海,又若萬馬奔騰,柳公權的父親情不自禁地感歎道:「好字啊!好字!」
「這字是一位老先生用腳寫出來的。」柳公權如此說道。
柳公權的父親顯然吃了一驚,眼神中充滿了震驚與不可置信,連連問道:「這字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柳公權緩緩道來:「幾日前我與同伴們在村旁那棵最大的老桑樹下練字,一位賣豆腐的老伯正好路過,看到我寫的字,說我寫的字像他賣的豆腐一般軟塌塌的,都不如別人用腳寫出來的,我心中十分不服氣。他說那位用腳寫字的老先生在縣城中擺了一個名為『字畫湯』的攤位,若我不信可前去觀摩。我便去縣城中找到了那攤位,只見那位老先生沒有雙臂,用腳趾夾著毛筆寫字,寫出的字翩若驚鴻,矯若游龍。我心中十分驚歎,當下就求他告訴我練字的秘訣,他大筆一揮,給我寫了這四句話。相比於那位老先生所下的苦功,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柳公權的父親讚歎道:「沒想到,世上竟還有這等的奇人異士。練好字的確是需要下大苦功的。」
「我雙手健全,將來寫出來的字一定不能比那老先生差。」柳公權語氣很是堅定。
「你為甚麼要練書法?」只聽柳公權的父親問他。
柳公權沉思了很久這才說到:「上古聖人倉頡觀世間萬物而造字,每個字都有其筋骨肉形神,也蘊藏著無盡的智慧。要想寫好字,苦練筆畫結構等基本功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更要仰觀自然俯察萬物,今日我就在觀察樹枝上鳥兒們的形態,領悟它們動作與形態之中的美,如此便領悟了如何在寫字時注入如飛鳥般的飄逸。將天地之美溶於書法當中,通過提高書法的造詣領悟字中所蘊含的道理,修身養性,這便是我的目的。」
我聽到這一番說法,心中震動,待再看時,眼前已無柳公權的身影,只有觸感冰涼的石碑。
練習書法,不下苦功,不忍受枯燥乏味,如何能練出成就。在一遍遍的練習中,支持著信念的並不是書法中虛浮在外表的美,而是探究其內涵的求知之心。不僅僅是書法,中華傳統文化流傳幾千年,靠得並不是其外在的表象,眼睛能看到這層美,而是其神韻與內涵。可惜這些道理我明白得太晚了。
後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我離開故鄉時,城墻邊的柳樹正繁茂。身在異國它鄉,故鄉每每入夢時,醒來後,淚水已經沾濕了枕巾。我起身走到窗前,北望故鄉,可只能望見一彎殘月與漫天星斗。但我的心已經飛越重洋,看到那,滔滔黃河水,巍巍終南山;樓觀台李耳講道傳真言,青龍寺空海習經弘佛法;華清貴妃出浴,寒窯寳釧望夫;香積寺王維安禪製毒龍,大明宮賈至染翰侍君王;法門寺地宮藏舍利,兵馬俑古墓蘊玄機;城牆邊折柳送故人,小雁塔鳴鐘慰遠客。「長相思,在長安……天長地遠魂飛若,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如今紅龍肆虐中華神州,三秦大地也蒙上陰霾,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文化已經深深烙印於人們的內心深處,等待著復甦的一天。終有一日,傳統文化會從新在這片大地上綻放光輝。◇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