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中國大陸年度代表字詞12月20日公佈了,年度漢字是「穩」,年度國際詞是「難」和「貿易摩擦」。從中共官媒的這個評選結果,不難想見中國經濟的狀況。
前天,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一個會議上表示,今年國內新舊矛盾交織,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能夠「較好完成」。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可能遇到更大的下行壓力、面臨更複雜的局面。
李克強把往年的「全面完成」任務,換成「較好完成」任務。如果說這是底氣不足的話,那麼他說明年「下行壓力」更大,很可能在反映著中國經濟的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存在著四大難題,已經成了北京當局的心頭大患。
一、企業債務如山
十年前,當全球金融危機威脅到世界經濟增長的時候,中國啟動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修建道路、橋樑,創造就業機會。為了籌集資金,銀行大量發行按揭,地方政府也開始舉債。從2008年的9萬億美元,增加到12月20日的40萬億美元。
但刺激過後,市場逐漸恢復甚至變得冷感,中國經濟增速隨之出現了放緩。特別是貿易戰爆發,加速了中國經濟下滑到30年來的最慢增速,而且還在下滑,使得很多企業舉步維艱。
恰在此時,借來的錢到期了,中國企業累積了大量的債務。《紐約時報》表示,未來兩年,中國企業將有大約1.4兆(萬億)美元國內債券、還有2000多億美元的外債到期。僅是今年,已經出現了200億美元的違約,企業違約貸款價值超過了2018年的總額。
但這「還沒完」,標普中國信貸專家李國宜(Christopher Lee)估計,「違約率還將上升。還有其它許多公司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營運」。標普指出,中國企業必須償還900億美元的債務,這些債務都來自全球企業和中國以外的投資者,2021年還將有1100億美元到期。
前不久,天津市政府經營的天津物產集團和北京大學為最大股東的北大方正集團相繼宣佈無法如期還債。
曾是世界500強之一的天物集團12日宣佈,完成了11億美元的債務重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 Global)指出,所謂債務重組,實際上就是債務違約。這家大型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成了20年來第一家沒能按時還債的中共國企,欠債高達12.5億美元。
幾天後,國內最著名大學支持的企業集團——北大方正,也宣告不能按期償還2.84億美元的債券。這家在證券、半導體和房地產領域都有投資的企業還不起錢,引起了更廣泛關注。
隨後,經濟總量位列全國「三甲」的山東也爆出企業信用風險。彭博社統計,今年以來,山東新增債券違約的本金規模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15.41億美元,在中國所有省份中排第四。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那些掙扎在債務危機邊緣的企業。
穆迪(Moody's Analytics)大中華區信用研究主管鍾汶權表示,山東很多民企集中發生債務違約,主要因為互保擔憂導致金融機構更謹慎,而違約又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
過度借貸又無法按時償還,也造成了中國金融部門的困境。《華爾街日報》12月20日報道,中共政府準備拿出140億美元,救助壞帳日益嚴重而瀕臨危機的恆豐銀行。
中共很清楚,這140億美元不太可能是最後一張大額支票。所以已經表現出更多讓企業破產的意願,目的是「教訓他們不要過度借貸」。
當局的舉措,更打擊了銀行向企業注資的信心。而對企業來說,融不到資,處境更加艱難,到期帳單就擺在面前。
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中國研究主管洛根·賴特(Logan Wright)作了個比喻,「你可以把油從車裏取出來,但這會產生問題。如果讓汽車由另一種動力驅動,你就不可能讓它以同樣的速度行駛。」
彭博指出,今年是中國迎來的最大企業債務違約年。
二、房市冷淡
中國經濟第二個顯而易見的難題,是日漸冷淡的房地產市場。
儘管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放鬆樓市調控,也有很多房地產公司大幅降價,但是銷售依然蕭條,庫存量不斷增加。
據南方網14日報道,11月份商品房庫存量是1039.63萬平方米。以北京為例,西城區有住房空置半個月後,下降了600元租金才把房子租出去。11月北京住房租賃市場交易量環比下滑了7.79%,同比下降3.88%。
二手房市場冷淡,一手房又如何呢?「樂有家」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廣東佛山非限購區一手住宅網簽8426套,環比下跌了3.1%,新房成交數從4月份起,連續6個月下跌。
河南鄭州的樓市銷量暴跌48%後,當地又推出刺激政策。在中心城區持居住證滿一年,可以辦理入戶,而原來的時限是5年。如果是租房的,可以辦理戶口。融創、萬科、碧桂園、恆大等這些大型地產公司,都在鄭州開始降價賣房。
此外,深圳、南京、天津、三亞、蘭州、張家港等城市也都不再限購,但成交量依然低迷。尤其張家港,前11個月的總成交量同比下跌了29%。
克爾瑞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受檢測的29個重點城市,11月的累計成交2255萬平方米,同比和環比分別下跌了12%和1%。
房子賣不出去,庫存量在上升。而有的房地產公司為了轉嫁危機,開始向內部員工銷售「員工房」。
前天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截止到11月,房屋銷售非常不景氣,多家房企連全年銷售指標的一半都沒有達到。壓力之下,有的房地產企業開始瞄準企業員工。
業內人士介紹,一家上市房企為了增加銷量,「員工房」的整體價格比市場價低6%。要求員工年末之前交首付,明年6月可以更名一次,明年賣不出去公司給退房並返還首付。
融創集團也對天津員工實行了員工買房計劃,如果年末前一次性付款打八折,分期付款打八五折。一次性買房,半年後可以更名一次。
綠地集團湖南公司要求員工(包括試用期員工)自購或推薦他人購買,否則開除,員工有一次更名機會和一定折扣。
此外萬科、華潤、銀豐等房企還推出了「團購房」。
三、人口嚴重畸形 勞動力減少
如果說企業債務違約和房市冷淡近在眼前,那麼人口結構問題,就是中國經濟長遠的最大擔憂之一。
被譽為華爾街最優秀的經濟預測師、投資諮詢機構亞德尼研究公司總裁亞德尼(Edward Yardeni)把中國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療養院」,他的意思就是中國正面對著人口急速老化的問題。
15日,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與布魯金斯學會聯合發佈一份報告。在這份名為「中國2049」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中國存在三大新挑戰,其中之一就是「人口快速老齡化」。
這位北大學者在「第四節國家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每年勞動力人口減少800萬,而老齡人口增加1200萬。人口老齡化將嚴重影響消費需求、勞動力供給、儲蓄和社會保障。
大陸媒體報道,2018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是2億4949萬,佔總人口的17.9%。這個數字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859萬,比2008年增加了8960萬。
如果按照未來60歲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萬的速度,10年左右的時間後,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3.4億。而每贍養一位老人,差不多需要2個人工作。
但是中共搞了幾十年計劃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中共官方數字,2018年的出生率是10.94‰,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點。
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研究認為,去年中國人口其實已經出現了負增長,全年的總和生育率(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只有1.05左右。
低生育率,直接導致人口不斷老化,使整個經濟和社會活力在不斷減弱。中共也在《老年健康藍皮書》中承認,中國已經進入了「未富先老」的狀態,人口老齡化進程超過經濟發展進程。
藍皮書表示,2015年到2050年,中國用於養老、醫療等方面的費用,佔GDP的比例將由7.33%,增長到26.24%。
鑒於中共向來美化數字、淡化危機,所以外界都懷疑它的真實性。認為實際情況可能「嚴重得多」,而且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華爾街日報》直言,中國的生產率和人口問題當頭,中國經濟增長仍將放緩,「恐難再現繁榮」。
曾長期斷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無法持續、並且料到2015年到2016年將爆發金融危機的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表示,中國人口的巨大變化,從2012年就「真正開始了」。
這位牛津大學中國問題學者指出,人口變化、過度負債等問題,將使明年中國經濟「充滿挑戰」。他認為明年官方GDP增長在5.8%~6%之間,因為2021年是中共認為的「100周年」,經濟必須保持積極。但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會逐步降到3%~4%。
馬格努斯指出,前兩年的金融危機並沒有結束,很可能會帶來中國經濟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就像2007年到2008年。
四、明斯基時刻
明斯基時刻是以美國已故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為命名,意思是說經濟泡沫破裂,導致資產價值突然崩潰的時刻。他的理論是長期的市場穩定,實際會鼓勵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而過多的風險勢必會帶來不穩定,導致債務和資金槓桿比率上升。最終無法平倉的情況下,市場突然慘烈下跌,也就是爆發了金融危機。
2018年,中共自稱GDP是90萬億人民幣,但負債率卻是GDP的1.5倍。到去年底,中共各部門的整體槓桿率是150%,而整體負債率高達250%,超過所有主要的發達經濟體。
北京蘭溪投資公司CEO張江紅在福布斯撰文表示,中共政府把很多負債都算在了企業頭上,使居民部門槓桿變得很高,將近65%,是企業部門槓桿率的2倍。她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表示,中國正處在第四次去槓桿的歷史時刻,中國經濟正面臨著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
大陸金融學者賀江兵去年7月表示,中國經濟的明斯基時刻「已經來臨」了。他在自由亞洲撰文指出,中共推出7000億人民幣的「定向降準」措施,實際就是在抵禦已經來到的明斯基時刻。
他表示,去年北京的房價已經從高點明顯下滑了,尤其是中古屋的價格,更是下跌了20%。另外人民幣也存在著大量的泡沫,「發行過多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外還有前面提到的龐大的地方與企業債務、P2P平台等等,這些都在嚴重威脅著中國經濟。
而這種情況下,北京當局非要和美國打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更是沉重的打擊。他認為中共當局打貿易戰是「雞蛋碰石頭」的說法並不對,這是「往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鋼針上碰」,是「泡沫碰鋼針」。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在大紀元撰文表示,中共的極權統治可能暫時不會讓中國發生明斯基時刻。儘管所有條件都成熟了,但它可能操縱控制經濟,推出新的槓桿對沖風險。
但她強調: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明斯基時刻到來的危險始終存在。
就是說,明斯基時刻,是中國經濟時時存在的大難題。
中國經濟痼疾嚴重
時事評論員藍述表示,中共向來有個特點,好事把1說成10,壞事把10說成1。如今李克強主動說出明年的壓力很大,就說明問題可能非常嚴重了。
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非常嚴重的衰退,所以它才放棄「不談結構性問題」的底線,決定與美國簽協議。即使這樣,中國經濟下滑惡化也不可避免。
謝田指出,中國經濟本身有非常嚴重的痼疾,每個問題都可能會引起中國經濟塌方,甚至撼動中共政權,這是中共的心頭大患。就像是得了多種絕症的病人,只要有一種病症發作,就可能要了中共的命。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