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發佈「錫林郭勒盟確診兩例鼠疫病例」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14日凌晨,北京市衛健委發佈通告表示:網傳在北京宣武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發現鼠疫疑似病例,北京市組織專家力量對兩名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就診患者進行了綜合判斷,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病原檢查,患者不符合鼠疫診斷標準,排除鼠疫,解除隔離觀察。

另外,此前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兩名鼠疫確診患者,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正在進行對症治療。截至目前,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來自錫林郭勒盟的兩位患者據說已經在當地出現發熱等症狀,在當地無法治癒的情況下,轉院至北京朝陽醫院就診。很多網友都心存疑慮,病人為何在當地無法確診,轉到北京這種人口密集地區是否會引起疾病爆發。事實上,在這兩位確診為鼠疫的患者就診朝陽醫院的前後幾天去過朝陽醫院看病的人,不管是否急診,都收到了相關部門的追蹤電話,告知如有出現症狀及時通知。實際上,相關部門還是非常清楚這種甲級傳染病的厲害,目前呈現的是一種內緊外鬆的狀態。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對鼠疫的介紹,鼠疫為甲類傳染病,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鼠疫和霍亂是所有傳染病中位列傳染病甲級類的兩種致命疾病,鼠疫被稱為「人類頭號殺手」,比霍亂要恐怖得多,因為鼠疫的疫源存在於自然界動物身上,基本無法控制和消除,而通過鼠蚤又可以非常容易地通過血液等方式傳染給人類,在人類中形成廣泛傳播,鼠疫分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其中敗血性鼠疫致死率100%,肺鼠疫致死率95%,腺鼠疫致死率50%-60%,而且所有的鼠疫包括腺鼠疫症狀不明顯的病例均可能引起敗血性鼠疫,而敗血性鼠疫從染病至死亡可能不足一天時間。有一種說法就是「上午你幫著掩埋別人,下午別人幫著掩埋你」。

其實,鼠疫桿菌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人類歷史上共有三次鼠疫大流行:6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 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14世紀的第二次大流行,人們稱鼠疫為「黑死病」,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口死亡,估計死亡人數1,700萬到2,800萬人;第三次流行是在19世紀,而這次鼠疫流行波及到了中國。

可以看出,鼠疫第二次大流行距第一次大約800年間隔,而第三次大流行距第二次大約500年間隔。「鼠疫桿菌永遠不死不滅,它能沉睡在傢俬和衣服中歷時幾十年,它能在房間、地窖、皮箱、手帕和廢紙堆中耐心地潛伏守候,也許有朝一日,人們又遭厄運,或是再來上一次教訓,瘟神會再度發動它的鼠群,驅使它們選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為它們的葬身之地。」

而關於14世紀在歐洲廣為流行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成了一道無法解開的謎題,2004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報道,英國利物浦大學的鄧肯教授和斯科特博士提出一項理論,認為在中古世紀造成2,300萬人死亡的黑死病可能只是暫時蟄伏,有可能再次爆發。

研究人員這個說法的根據是,黑死病不是由淋巴腺鼠疫所引起,而是由於其它病毒。鄧肯和斯科特利用中古世紀教區記錄原稿、遺囑和日記等資料來研究黑死病爆發當時的紀錄。他們閱讀目擊者的證詞,還有一些躲過黑死病的著名的人物,例如亨利八世和莎士比亞等人的經歷。他們的研究結論發現,黑死病不是由淋巴腺鼠疫所引起的,而是由於其它病毒。

鄧肯說,「雖然我們所知道的上一次大傳染是在300年前,但是我們相信,這種病毒可能還存在某個地方。病毒只是暫時蟄伏,隨時準備伺機而動,再次爆發。」而如果黑死病再度爆發,影響可能變得更大。他說,「按照2003年爆發的薩斯的經驗,全球化造成全球人口移動更加頻繁,疾病的快速傳播散佈是無法避免的。」「除此之外,生化武器和恐怖主義的威脅,也可能讓黑死病再次爆發成為更厲害的殺手。」

鼠疫等烈性瘟疫大流行往往發生在社會鼎盛時期,如公元541年發生鼠疫時,查士丁尼一世治下的拜占庭帝國「如日中天,即將再現羅馬帝國往日的榮光」。在古老的文明中,人們相信瘟疫或災難源於神明的懲戒,是對人類偏離道德標準的警示和懲罰,事實上的確如此。一個蟄伏的病毒何時出現、何時肆虐往往是人類無法控制的。

現在中國表面「厲害」的外衣下是全社會整體道德的大滑坡和敗壞,這早已遠遠偏離了神給人定的人之標準,警示和懲罰已在路上。也許是瘟疫,也許是其它各種災難,中國人如果能認識到當今中共治下的道德亂象,認識到造成道德下滑的根源是中共邪黨,選擇退出邪黨,方可在天滅中共之時求得神的寬恕,保住自己及家人的平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