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四中全會昨天(10月31日)結束了,370名中共官員「被武警、坦克看守」了4天之後,終於可以回去了。人們關注這次全會,不僅是因為瘋傳習近平的接班人可能會亮相、香港變成了反共前沿陣地,還因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共發起的關稅制裁已經一年多,北京一直沒有應對良方,始終是一籌莫展。

這場史詩級的貿易戰,已經點燃了羸弱疲弊的中國經濟火藥桶。若不及時剎車,中共總理李克強在年初高喊的「斷崖式下跌」,恐怕將成為事實。

四中公報為何提經濟僅4句?

但是遍尋四中全會公報,入目最多的是「堅持」這兩個字,有57次之多,「堅持和完善」有13次。而對經濟的描述卻近似荒蕪,通篇只有4句話。這是怎麼回事呢?可能有幾個原因。

原因之一:沒人敢「揭短」?

眾所周知,接班人的傳聞、香港飛出黑天鵝以及美國發動史無前例的貿易戰,與北京當局一路左轉有直接關係,所以「無能」、「誤判」等批評時常見諸報端。

在普遍存在不滿的情況下,外界曾猜測,北京當局即使不被問責,可能也會做個表態,或者做一下「自我批評」。何況習曾搞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此並不陌生。

但四中全會公報共有23段,大部份是「堅持」和「堅持和完善」。比如「堅持法治國家」、「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等等。

通篇看不到北京被問責或「自我批評」的痕跡。更主要是,長長的公報當中,通篇沒有提到中國經濟形勢惡化和美中關係惡化的問題。

「堅持」,那就是還要按老路走,對「定於一尊」的習是肯定的。這不與之前的批評相矛盾了嗎?

也不矛盾。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人為製造了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劉少奇只是在大會上提出了責任問題,引用了別人的話指出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劉少奇說「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就這些話,卻讓毛懷恨在心,一直要打倒、搞臭劉少奇。後來毛髮動了文化大革命,將劉少奇活活整死了。

這段歷史,中共黨官哪個不清楚?所以即使習不是毛,但誰敢做第二個劉少奇呢?「鼻子大壓著嘴了」,沒人敢當面「揭短」。

原因之二:肯定「國進民退」?

這次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正面臨著三十年來的最慢增長。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都在等著北京拿出刺激經濟、推動增長的新舉措。

但是對這樣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公報僅把它放在了第15個段落。如果一個「句號」算做完整的一句話,那整個段落、通篇文章只有4句提到了經濟,其它基本上都是談政治問題。

公報稱「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國企)為主體」,「支持非公有制(私營企業)」,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

這種說法,其實話裏有話的。大家知道,國企是中共政權的重要經濟支柱,沒有了國企,中共撐不了幾天。所以從篡政到現在,中共一直在大力發展國有企業。即使是所謂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中依然如此。

習當局雖然多次承諾支持發展私企,但實際並沒有甚麼動作,人們看到更多的是「國進民退」。2018年大批民營企業倒閉,出現了失業潮,但當局一直沒有公佈民企倒閉的數字。民間研究認為,大約有500萬傢俬企倒閉,佔全國總數的1/6。

私企日子越來越難,而國企卻逆勢而上。中共官媒報道,2018年中共國企利潤同比增長了12.9%。

2019年上半年,中共當局支持的買家購入了47家上市的民營企業的股份。而去年全年的類似交易才只有52家。

旅居美國的上海企業家胡力任對新唐人表示,中共認為民營企業做大了,會對政府的政治產生主導權,必須壓制。他認為,中國民營企業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逃亡之路」。

中共這次又高喊「公有制為主體」,言外之意是對「國進民退」的肯定,要繼續著力發展國企。但是這些話不能說,只能自己領會。

原因之三:中共無舉措

大家知道,在貿易戰的衝擊下,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和消費都失去了動力。第三季度的GDP已經放緩到了6%,為27年來的最慢增速。

10月31日統計局公佈了10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只有49.3%,比9月下降了0.5。

體制內學者魏傑估計,2020年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很大,同時趕上了還債高峰期,最大的危機在於「缺水」。如果不能保障資金供應,就會發生債務危機,最終導致金融危機。他認為這是明年最大的一隻黑天鵝。

前九個月 ,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了近11%。華爾街日報表示,產出、整體新訂單和出廠價格也出現下降,這表明第三季度末投資和工業企穩的局面難以維持。

房價雖然漲幅速度有所放緩,但泡沫仍然存在。如果中共央行採用更激進的貨幣政策,肯定會在此提振房地產市場,並且給已經失控的食品價格火上澆油。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房地產商不會出現更多的財務冒進行為?誰能保證積怨已久的百姓不會發生騷亂?誰又能保證在民間湧動的暗流不會掀起波瀾?

就是說,即使中共政府想扶持經濟,短期內也無能為力,「沒有甚麼好政策可用」。面對經濟下滑,北京乾著急沒有轍。沒有轍還說甚麼?

「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自己打臉嗎?但是又不能不說,這麼重要的議題,不提顯得更怪。所以只能寥寥數語,草草帶過。

經濟無措 企業大佬規避風險

北京當局面對經濟困境無計可施,瞞不過那些在中國做大生意的人。眾所周知,想在中國做大生意,必須掌握中共官場的脈絡,然後及時調整策略,否則很可能會翻車。

10月30日澎湃新聞報道,知名的地產大亨潘石屹夫婦準備拋售「SOHO中國」的核心資產,總值80億美元。消息人士認為這個作價,幾乎是相當於「SOHO中國」自持的北京、上海所有的非流動性資產總值。

潘石屹要出售「搖錢樹」,驚動了網絡,人們熱議不斷。認為他是仿傚李嘉誠要大舉削減中國境內資產。

資深商人元平對自由亞洲表示,當下大環境下 ,潘石屹的決定是「明智」的,「主要為了規避可能的重大政策風險」。元平說自己身邊有些朋友,就是因為越來越缺乏安全感,紛紛賣掉了物業,把錢轉到了國外。「要是人民幣,還不如留房呢。」

媒體人劉先生指出,有實力的商人都想「全身而退」,可以理解。因為現在的光景不一樣了,房地產普遍困難,中小房企破產,大房企資金緊張,問題更嚴峻。「整個房地產是哀鴻遍野」,當局雖然說保護民營企業家,但實際「各地都在打土豪分田地」。

潘石屹很可能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國進民退」之下,私企被「殺豬」已有多個先例。怎麼辦?「風緊扯呼」。

百姓也沒信心

老百姓雖然沒有潘石屹這樣的「預知」能力,但是他們親眼看到了工廠在一個接一個地倒閉,工人一批接一批地失業,自己兜裏的錢一天比一天減少。實實在在的親身體會,讓他們對當局已經沒有了信心。

10月的最後三天,也是四中全會的同一時間,河南伊川農商行連續被儲戶集中提款。不論銀行職員如何解釋,說「有政府支持」,還有各種禮品作為誘惑,當地政府也表示有數百億資金可用,但民眾還是陸續來到銀行,排隊幾個小時,也要堅持取出存款。51歲的農民張延廷(音譯,Zhang Yanting)表示,在這家銀行開戶10年了,「從沒見過這麼好的服務」。

就是說,民眾並沒有被蠅頭小利和虛偽的好服務所打動。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家銀行高管遇上麻煩的消息,使人們在前段時間就開始陸續提款了。隨後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說,這家銀行瀕臨破產,於是前來提款的人越來越多。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宗的,此前還曾發生過3例。前段時間,曾有網民留言,「讓我們說一說包商銀行的事」,但是因為總有各種更吸引人的消息出現,所以一直沒有做。

其實包商銀行也跟伊川農商行一樣,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出現了大量不良貸款。民眾擔心銀行破產,所以人們都在同一時間段前去擠兌。最終包商銀行被當局接管,成了20年來第一家被監管機構接管的商業銀行。

北京走回頭路?

前清華大學講師吳強表示,這次四中全會的目標,似乎並不是制定新政策,而是對習「個人權威和治國理念」給予肯定。但公報說「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似乎是要走回頭路。

吳強認為,「公有制為主體」,這是中共十二大的路線。如果是這樣走,那就是在否定改革開放了。說白了,就是要走回頭路、開倒車。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