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四個多月,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和大國外交的事件。日前,日本外務省發行的月刊《外交》刊文從深層分析香港問題,內容多為日媒少有觸及的「攬炒」、勇武派的暴力、香港人對港府、北京政府看法的變化等,文中指運動已發展成美國等國際社會不再是局外人的歷史性事件。
日本外務省《外交》刊物主要刊登涉及多國間關係、政經事件的研究報告,是日本政經財界頗具參考指標的刊物。日本的香港問題專家、駐香港總領事館調查專員、立教大學教授倉田徹(Touru Kurata)在第57期《外交》上,以「香港抗爭者不僅僅是『暴徒』,『絕望戰術』使美國不再是局外人」為題,指香港問題涉及深度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問題,影響中美關係及國際社會。以下是譯文,內容略有刪減,小標題有修改。
暴力型、平和型抗爭並行
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香港人大規模示威遊行,要求撤回修例。繼6月9日爆發103萬人集會遊行後,幾乎每週在香港街頭都有各種形式的集會遊行。9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消息幾乎登上日媒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不過「撤回」並沒有平息事態,市民的遊行抗爭依然不絕,之後還出現砸毀公共設施的暴力行為。
2003年7月1日,香港曾爆發50萬人上街的集會遊行,報道顯示「連一個垃圾桶都沒有被推倒」。之後數年中,香港時有示威遊行發生,基本沒有暴力,留下平和示威的文化。103萬人遊行之後,6月16日爆發200萬人最大規模的市民抗爭遊行,基本也是和平理性的。
進入9月,初次出現以港鐵為主的公共設施被部分抗爭者破壞,不過參與遊行的抗爭者給予容忍。香港抗爭者對香港懷有眷愛之情,遊行中時常聽到「香港人加油!」等口號,開始以暴力性「自傷行為」表達訴求。
另一方面,與北京、香港政府的期待相違,至今大部分港人對暴力抗爭給予支持,同時眾多市民又以人鏈等平和方式表達訴求,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抗爭在香港同時展開。
這一奇特現象成為香港人之後抗爭的常態。在嘗試從理論層面,對此現象做分析說明的過程中,倉田認為隨著對事態的深層了解,深感香港危機的嚴峻,且注定會長期化,成為影響國際社會的重大事件。
香港危機根結在中共體制
因要求撤回修例而爆發的抗爭運動,當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後,似乎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抗爭活動看不到停止跡象。其中原因是抗爭者意識到自由等權利要得到保障,提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撤回修例只是其一而已。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顯示,65%香港市民對特首林鄭不回應其他訴求表示不滿,難以平息香港人的憤怒。
此時「撤回」已失去意義。在出現首次百萬市民站出來要求撤回修例時,面對巨大民意,港府依然強推修例,引發612包圍立會法衝突,警方毫不猶豫地以催淚彈,橡膠彈強勢清場,把市民的抗爭定性為「有組織的暴動」激起更大民怨,之後香港市民以200萬上街遊行,對港府打壓給予回應,最終抗爭運動的訴求發展成「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其核心是要求實現真正的「雙普選」。
運動從當初法律層面的訴求演變為「政治觀的對立」,這應該是北京和香港政府難以接受的。之後,為平息事態,北京選擇依靠警力,強行壓下這場運動的意圖明顯。北京每次的官方發言始終力挺警方採取的所有措施,北京、香港政府越發不容忍反抗統治的香港人,抗爭市民開始質疑政府統治的倫理道德,不再接受無視民意的政府,引起抗爭者更大反抗,進一步加大了雙方「政治觀的對立」。事態發展至此,與北京的期待越來越遠,讓北京束手無策。
香港事態發展到這一階段,「政治觀的對立」變得沒法調和。香港市民開始清晰地認識到這麼多年以來,香港問題的根結在於中共體制本身,是否撤回條例、包括撤換特首林鄭月娥一事,對香港人來說已經沒有興趣了。因為即使撤換,新特首還是中共這個體制指定的人,對香港不會有絲毫改變。
也就是說香港市民要求的「五大訴求」的核心是「雙普選」,以此實現和保障真正的民主體制,但是這對於中共政權來說,是要命的,相當於「顛覆政權」。
抗爭者之間強烈的「手足意識」
這次香港抗爭運動有個特別之處,抗爭者由兩種不同性質的人群組成,一部分以不排斥暴力行為的「前線勇武派」和絕大多數利用休日走上街頭,和平表達訴求的「和理非」派。從運動初期開始,風格迥異的兩派保持著「目標相同,絕不排斥對方,或攻擊對方」。
在抗爭市民網絡交流平台經常看到他們互稱「兄弟」,「手足」,也就是說彼此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在抗爭中,對受傷、或被捕的抗爭者給予高潔的稱呼叫「義士」,不管是「和理非」還是「勇武派」對於被捕義士從不譏諷嘲笑。
「手足」集體意識使抗爭運動具有凝聚力,且規模浩大,以「暴力性」和「和平理性」二者兼有的方式向政府表達訴求,得到香港各階層和不同人群多數認同,他們在抗爭中,有時兩種形式同時體現,有時體現單一形式,變化自如。
「和理非」和「勇武派」從運動開始至今一直得到大多數香港人認同與他們利用網絡平台不斷交流如何把握兩種形式的「度」有關。在交流平台時常分析兩種形式帶來的正負「效果」,如感覺暴力過度,即時做調節,甚至向公眾賠禮道歉,轉為以和平理性方式表達訴求。當市民對政府的不滿積累到需要爆發時,在抗爭中,針對政府或其支持團體就會增大暴力性,釋放不滿。
「和理非」和「勇武派」的混合至今受到多數香港人的支持和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訴求和行為代表著相當程度的「民意」。8月16日「明報」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抗爭者暴力過度的市民為39.5%,與此相比,認為警察暴力過度的高達67.7%;另一方面,認為香港經濟惡化的主要責任在抗爭者的僅為8.5%,56.8%的認為責任在政府。
政府變成「香港群體」的敵人
香港政府從運動初期有意傾聽民意的想法很小,對民眾訴求主要採取暴力恐怖方式威懾抗爭者,讓其知「恐」而退。當勇武派以暴力抗爭時,政府是進一步升級暴力,同時無視採取和平非暴力方式市民的訴求,試圖分化兩派,但是從結果來看,政府的策略失敗了,因為「和理非」和「勇武派」更加團結了,自抗爭開始以來,政府的支持率和公信力一路下跌。
在運動進入僵持的混沌時期,9月份《願榮光歸香港》歌曲的誕生具有非凡的意義。自這首歌誕生之後立刻在香港各地區傳唱,有抗爭者聚集的地方就能聽到這首歌。
歌詞曲調詮釋抗爭者的心聲,觸動眾多香港人的內心深處,抗爭者共享深層內涵的「香港」,更珍惜「手足」的努力和堅持。
在《願榮光歸香港》歌聲響起的地方,更多香港人走在一起,彼此分享走過的歷程,無形中「政府」不再是「香港群體」的「手足」,而成為了「敵人」。
港鐵被抗爭者稱「黨鐵」
香港抗爭運動對眾多日本民眾來說,很容易聯想新聞報道中,蒙面黑衣人砸毀地鐵等公眾設施的場景。暴力破壞在任何社會都是犯罪行為,黑衣人冒險的暴力行為有背後的原因。
抗爭運動開始不久,港鐵被《人民日報》批判為「運送暴徒的專列」。據悉,港鐵營業額的近五成依賴於大陸鐵道業務,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每當有集會遊行時,港鐵都會關閉集會地附近車站,同時還涉嫌容忍警察在地鐵內的暴力鎮壓,引起抗爭者強烈不滿,港鐵被譏諷為「黨鐵」,意指共產黨的地鐵。隨後港鐵成為了抗爭者的攻擊對象,但是這一行為給一般市民也帶來巨大影響,對運動來說伴隨著風險。
何處是運動的終點
目前國際社會關注的最關鍵問題之一是抗爭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以何種方式結束,目前存在眾多不透明因素,難以推斷。但是香港經濟的惡化是影響運動走向的重要因素。短時期內的經濟惡化影響不大,如果長期下去,持不滿情緒的香港人一定會增加。
就抗爭的本質而言,目前,抗爭已經不可能停止,因為「五大訴求」是個高難度的目標,就抗爭市民一方來說,只有堅持不懈地推進運動,給政府施加壓力。但是這意味著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進一步的暴力行為。運動進行到現階段,很多抗爭者觸犯了當局的「暴動罪」,如果事態等到平息,參考之前的實例,避免不了等著這些抗爭者的是「秋後算賬」。
「雨傘運動」之後,年輕人一個個地被判有罪,梁天琦被以「暴動罪」,判6年刑期,這次的反送中運動的規模和衝突遠遠超過「傘運」,如果事態平息之後,北京政府一定會下狠手給予懲罰。
如運動不能得到「特赦」要求,將會看到大量的參與者自身以及自己的手足被懲處,然而這些參與者「並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香港的未來,在犧牲自己的未來。」抗爭運動進行到此時,還被賦予保護參與年輕人的使命,堅守「五大訴求」,抗爭到底變成一種「自衛」。
攬炒
進入8月,抗爭運動出現一種絕望情緒,此時在年輕人之間產生一種同歸於盡的「攬炒」想法。9月11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香港是中國銀行呼吸之肺」的文章。文章指香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事關北京的生死利益。
年輕人在運動絕望之時,開始把自身和香港作為「人質」,拼死一搏,把抗爭推向極端:訴求不能實現,就讓香港的社會、經濟遭受重創,使親中的既得利益階層、特權階層以及中共政府都遭受損失。
8月31日,有研究香港問題專家在抗爭現場,進行了諮詢調查分析,9月8日明報引述了分析結果。分析指,「87%的研究學者認為,如香港出現遭受來自國際社會制裁等極端的事態,北京政府遭受的損失遠大於香港。」
破壞行為、經濟衰退、房地產暴跌、大陸遊客減少、零售業重創、亞洲最糟糕的貧富懸殊、特權階層獨享利益的體制,這些可能的結果,對絕望、無所期待的抗爭者來說,反而看到一種期待,樂意看到在此背景下的一場「社會革命」。
美國不再是局外人
香港的抗爭進行到目前,不僅涉及到中國、香港,還波及到美國。根據美國針對香港的政策法,一旦美國判定香港失去了自治,將會把香港看成是與中國大陸一樣的經濟體,將取消目前所有優惠政策,將把香港視同大陸一樣對待。香港因此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北京將是沈重打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初期似乎不太關注香港問題,之後,香港事態發展變得嚴峻,轉變成一種危機時,美國國內輿論對香港的關注度直接影響到美國總統大選,成為特朗普不能忽視的問題。「攬炒」的結果把美國也拉進了香港抗爭運動,香港問題的結局有可能帶來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成為國際社會不可袖手旁觀的重大事件。@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