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15周,中共一直心思讓大陸城市取代香港地位,但美媒報道,對於中國公司來說,香港扮演著上海等大陸城市無法取代的角色;甚至對於中國公司來說,紐約這種全球金融中心都無法輕易取代香港。
北京和香港之間關係正面臨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的最大考驗。自6月以來,香港爆發了反對港府修訂「引渡條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而現在這個抗議已經演變成了更廣泛的民主運動。許多人擔心,中共最終可能會直接干預。
在此期間,中共更加支持其在上海和深圳的本土交易所。深圳和上海目前擁有7.5萬億美元的總市值,幾乎是香港的兩倍。
香港擁有獨立貨幣、法律體系 大陸城市無法比擬
《華爾街日報》9月13日報道,儘管如此,香港目前獨立的貨幣和法律體系,可以無拘無束的資本流動,以及法治等,使中國公司能夠吸引外國投資者並在國外進行收購,從而和中共金融體系相對隔離。
香港金融律師、作家戴安通(Antony Dapiran)對美國之音表示,「香港依然有重要的作用,是中國與外界的橋樑。中國的大公司、國企或是私營企業,很多在香港都建有總部,他們在這裏的金融市場融資,並向這裏的銀行借貸。他們還利用香港作為全球併購的平台。」
《華日》報道,雖然中共宣稱要開放中國市場,但程度顯然不夠,外國投資者只允許持有約3%的股票,這些股票往往波動很大,其中一半以上來自與香港的交易。滬港通自2014年推出以來,已累計為大陸市場帶來794億元人民幣。
中共也多次嘗試創建自己的納斯達克版本,以期會吸引國內甚至外國科技公司,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功。它的最新嘗試是上海的STAR市場(科創板,Star Market),可能也會吹起泡沫。
日經亞洲評論7月下旬指出,中共政府以及共產黨對這個新的、表面上更多市場驅動的科創板的壓倒性影響還是很明顯。在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中,至少13家直接或間接獲得中共政府的財政支持。
香港是中國公司上市融資的首選地
香港也是中國公司上市融資的首選地。根據普華永道集團(PWC)2018年的數據,儘管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上海和深圳的挑戰,但是中國公司近六成的共354例首次新股上市(IPO)仍選擇在香港。
《華日》報道,對於想吸引外資的中國公司來說,香港仍然是無可爭議的首選。Dealogic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近四分之三未在中國大陸上市的中國IPO已經在香港上市。
去年,大陸公司通過香港IPO籌集了350億美元,超過它們在中國大陸募集的210億美元。房地產開發商和金融機構是香港資本市場的大用戶:根據經理人公司Natixis的數據,2012年至2018年期間,大約一半的股權融資,包括二次發行和配股以及首次公開招股,都發生在香港。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天磊(Tianlei Huang,音譯)在《為甚麼中國仍然需要香港?》一文中寫道,這些中國公司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擁有多重優勢。「先是基於註冊制的首次上市制度系統,這使得上市進程比在大陸相對更快、更容易。其次,沒有資本管制和更大的國際敞口使香港成為了中國大陸在全球擴張的一個錨點。第三,健全的金融基礎設施降低了營運成本。第四,香港有完善有效的監管框架,注重透明度和審慎的最低標準。上海和深圳都不太可能在與香港的這場競爭中勝出,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發表報告說,香港幾個月的持續衝突,正在測試「一國兩制」框架的底線及韌性,雖然預計這個框架將保持不變,但香港在經濟、金融、社會政治方面與中國大陸的聯繫將逐步密切,這意味著香港越來越被整合進入中國的國家統治體系當中,也將帶來更大的體制以及監管挑戰。
《華日》認為,雖然情況惡化會令香港人損失很多,但北京對香港的依賴程度遠遠深於表面上可能呈現的程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