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春少年正是認識世界,鍛煉品質的好時候。而到老年的時候就要沉下心來,享受每一天的時光,這或許就是天地間萬物生長的規律。天人合一,順應天時是中國人一生追求的目標。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人生在世誰不願意事事順利,又能安享時光呢?

可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綜觀大詩人白居易的一生,恰恰印證了曾國藩的「人生三境」。

少年經不得順境

白居易出生的時候,正趕上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的亂局,一家人顛沛流離分居五處,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他卻沒有被苦難打倒,從小便立下「兼濟天下」的志向,刻苦攻讀。

後來,他給好友元稹寫信,其中詳細回憶了他年少苦讀的經歷:

我白天寫賦,晚上讀經,中間還要學詩,不敢有一絲懈怠;

而且常常讀書讀到嘴邊上、舌頭上都長了瘡;

寫字寫到胳膊肘上、手心裏都長了老繭;

年紀輕輕,頭髮都白了;

以至於成年以後,身體都要比同齡人衰弱一些。

古語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白居易像一枚璞玉,被磨礪得愈發光彩奪目。

他三歲識字,五歲學詩,十來歲已是文采斐然,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他十六歲時所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pixabay)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pixabay)

古龍說過:「一個人在少年得意,未必是福,而少年時的折磨,卻往往使得日後能有更大的成就。一塊美玉,不經琢磨,不能成器,人之一生,何嘗不是如此?」

少年白居易,就像他詩中描寫的野草一樣,用他那堅韌不拔的意志,彰顯出一個少年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多年後,當他進士及第,在大雁塔上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時候,恐怕就是對那個逆境中堅強生長的少年最好的回答吧。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一個人如果在少年時期,沉湎於玩樂,不敢面對生活的挑戰,那麼他的人生必定無所作為,更別說以後要肩負起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了。

中年經不得閑境

白居易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時候已經四十三歲,按理說在這個年紀遭遇人生重創,恐怕早就意志消沉。

而且江州司馬還是個閑職,用某些體制內的話說,「混吃等死就好」。

但是白居易官閑人不閑,那首家喻戶曉的《琵琶行》就是在這個時候面世的。

三年後,他調任中州刺史、然後又先後擔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

從中央到地方,縱使遭受打壓,可白居易不僅沒有抑鬱不得志,反倒更加勤勉,將政務處理得有聲有色。

杭州的「白堤」和蘇州的「白公堤」就是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見證。

此後,「蘇杭白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白居易也世世代代為人們所景仰。

這不就是一個中年人「閑不住」的結果嗎?

盧梭說過:「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

縱觀整個中華歷史,像白居易這樣的中年人比比皆是,他們用其忙碌的身影,書寫下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時代的華章。

曾國藩組建湘軍的時候已經四十歲,此後南征北戰十數載,到了五十四歲還主辦洋務,連他自己後來都不得不慨嘆:此生中年不得閑。

而他這一「不得閑」的結果怎樣呢?

於己而言,他功高蓋世、位極人臣;於國家而言,他強行為一個皇朝續命一甲子。

其人更是被後世奉為「古今第一完人」。

汪國真的《人到中年》裏有這樣一段關於中年人的描述:

「到了中年,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變得從容清澈起來。花兒謝了不必唏噓,還有果實呢。」

人到中年,年富力強,但凡您不閑着,無論身處何等境遇都能幹出一番成績。

晚年經不得逆境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道:「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閑,閑則樂餘年。」

人生苦短,到了老年,已知天命,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此時,若非迫不得已,依舊在逆境中摸爬滾打,不但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甚至還會有危及性命的厄運。

白居易晚年的時候,得到新皇帝的賞識,三番五次將他調入京師,可他最終選擇遠避朝堂。

宦海沉浮多年,使他清醒地認識到朝堂的波峰詭譎、爾虞我詐,他本就無心權力,還不如做個地方官為老百姓辦些實事來得痛快。

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他這一選擇的正確性:

白居易六十三歲那年,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宮廷流血事件「甘露事變」爆發,一日之內六百多名朝臣被殺,其中有很多都是當年他同朝為官的老同事,而他卻成功躲過了這場災厄。

「晚年經不得逆境」,這句話在白居易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但這並不是意味着要你苟且偷安、無所事事。

孔曰:「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人到晚年,應該學會遵從自己的本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姿態。

晚年與世無爭,清心寡慾順應天時(photoAC )
晚年與世無爭,清心寡慾順應天時(photoAC )

就像渡邊和子在《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中的自白:

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老年人經常被人形容為「老而醜陋」,我覺得也可以用「老而美麗」這個詞來形容。

「老而美麗」,與其說是具有半老徐娘般美麗的面貌,還不如說是一種具有年輪之美、心靈不起皺紋的生活姿態。

人生暮年,白居易創作出了大量的諷喻詩、閑適詩,流傳至今的多達三千首,數量為唐代詩人之冠。

這些詩歌后來傳到四域八方,一時間洛陽紙貴。

日本人更是對白居易推崇備至,奉其為「詩神」。

人生七十古來稀,白居易雖然體弱多病,但是晚年的他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像他的字號一樣,白樂天,樂天知足,反倒活得比常人更加豐富多彩,福壽延綿,終年七十五歲。

人生是一場不得不走的遠行,就算我們無法選擇它的起點,但是我們卻能選擇如何走過生命的終點。

若是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偶爾感到困惑和迷茫,可以抬眼望一望走在你前面的白居易:

在每一個年齡階段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那麼你的人生也許就會少點「逆境」,有點「閑境」,多點「順境」。

願有一天,我們真正遠去,依舊可以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個漂亮的背影。

~載自【希望之聲】◇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