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僧侶有一種儀式,他們會花費數小時,有時是幾天,用彩色沙子製作精緻、複雜的曼荼羅。但是曼荼羅一經完成,就會被毀掉。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人們生命的短暫性,沒有甚麼是永恆的,我們所擁有的只是現在。

僧侶們明白,創造藝術品,無論是曼荼羅還是繪畫,都是現在時刻意識或正念的直接體現。根據心理科學的一項新研究,創造力源於現在,處於當下正是在培養創造力。音樂家、舞台演員和喜劇演員都能夠完美的掌握時機,他們既不急躁也不猶豫。雕塑家和畫家在尋找自己的藝術時,卻會迷失方向。那我們這些普通人呢?我們可以用藝術來找尋時刻嗎?這又會帶來甚麼好處呢?

在2018年,丹麥Aalbor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回顧了選材廣泛的20項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參與特別設計的藝術活動或藝術療法可以減輕身體症狀並改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將藝術活動和臨床藝術干預措施用作促進公共健康和福祉的非醫學干預措施。

事實上,是否創造了傑作並不重要,這是藝術表達的過程,如果不去評判的話,就是一種治癒,其實正是人們的判斷力可能會破壞創造潛力。

George Land博士在60年代,為美國宇航局(NASA)設計了一項針對1,600名5歲兒童進行的測試,驚人的是98%的兒童,得分都在創造性天才水平。五年後,只有30%的孩子的同一科目得分在天才水平。而當他們年滿15歲時,人數下降到12%。研究結果表明,創造力是天生的,並且是未經學習過的。

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學習規則,記憶事實,歸咎於判斷,以及對過去的選擇感到後悔,同時為未來積累希望和抱負,我們習慣性地讓想法、判斷思維接管一切,然而這種思想卻可以扼殺創造力。

當人的思想停止產生無用和分散注意力的思維時,正念就會產生。這是一個平靜、自然的狀態,研究人員現在知道它具有許多相關的健康益處,包括提高免疫力和自尊,降低慢性疼痛和焦慮,降低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正念也可以控制反應性,例如聽到壞消息後的暴飲暴食。

神經科學家Moshe Bar說,人的大腦有兩種思維模式:開發和探索。人們可能會認為開發模式是習慣性的,而探索模式則是創造性的。當做一些新的事情時,無論是去新的地方還是嘗試繪畫,都是處於探索模式,冒險並願意承擔風險。這與開發模式形成對比,開發模式是在按特定順序完成一組特定任務時需要進入的模式。

創造藝術是很有趣的,無論是即興創作,走過畫廊,哼唱曲調,或是參加表演課。為了更快樂、更長壽,請重新點燃內心的創造天份吧。在此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一個充滿美感的現在時刻,您會更放鬆、更專注、更有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