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養生學家、文學家曹庭棟的《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中寫道:「世情世態,閱歷久,看應爛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諺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傷肝,於人何損?徒損乎己耳。」

世情世態,閱歷多了,也就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如今年紀大了,心衰面改了,應該更加達觀。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生活要謙和、寬容待人,少生氣,別人講甚麼,由他去,不要計較。否則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而憤怒會傷肝,最終只是傷害自己,與別人卻毫無影響。既然如此,何必為些芝麻綠豆小事生氣呢?

學會寬容是人生的一大學問。老子說:「心善淵。」就是講像水一樣的心胸虛靜深遠,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

西方有一則寓言,講的是一位英雄在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個袋子,他踩了一腳,不但沒破裂,反而變大了,他拿起一根木棍砸它,結果那個袋子竟然長大到堵住前面去路,這時一位聖人對英雄說:「朋友,忘了它 !它叫仇恨袋,你侵犯它,它就會脹起來,與你對抗到底。」這則寓言的寓意很深刻,它告訴我們不要充滿仇恨,而要學會寬容。

寬容待人就會減少煩惱;寬容待人,你就會增加機遇;寬容待人,你就會心胸開闊,健康長壽。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難得糊塗」四個字,不少人把它當成座右銘掛在自己生活的場所。人們為甚麼喜歡這四個字,因為希望能學會寬容。用爭奪的方法,我們永遠得不到滿足;用寬容的方法,我們可能得到比期望的更多。

一個人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細小問題上不糾纏;對不便回答的事佯裝不懂;對危害自身的詢問假裝不知,以理智的糊塗,化險為夷;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事端。所以我們要學會理智處事、學會苦中作樂、學會應付逆境。可見「難得糊塗」,是心理健康的一帖良方,亦是精神的道德修養,不容小覷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