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聚會中認識一位朋友,他跟我談起他的煩惱,是關於他那即將滿30歲的兒子。
自從大學畢業以後,他這個兒子已經輾轉換過三份工作。每次剛到新公司上班,他都興致勃勃地說:「這次一定會認真加油。」可是沒過多久,又說想辭職。問他為何想辭職,理由竟然是因為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且越說越激動,「這份工作我不適合,繼續下去只是在浪費時間!」堅持非辭不可。
這孩子的想法,我認為跟靠打工度日的「飛特族」(Freeter。編註:為80年代後期出現於日本社會的新詞彙,指畢業後無固定工作、靠打工維生的年輕人)大同小異。如果問飛特族:「為何不找個正式的工作?」他們大多會說:「因為正在探索自我。」
「探索自我」說來好聽,可簡單來說卻是不安定的,無法藉由工作學習求生的意志與生存的勇氣。他們在任何一個組織當中都屬於非正式的員工,這樣的工作形態既沒有工作上的磨鍊,也少了許多人際關係的摩擦。或許,這樣可以讓他們減少一些精神上的負擔,多一些自由的感覺。
然而,這樣的工作形態,要讓自己在精神、經濟、處世上有所成長,卻有相當的困難度。長此以往,他們會越來越感到不安,越來越失去精神上的平衡。
可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報章雜誌、電視媒體動不動就提起「探索自我」這個乍看之下似乎頗有道理的名詞。
的確,理想上,尋找自我,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性格、喜好的工作確實不壞。但是該如何尋找,我卻不認為可以透過飛特族這樣的工作形態找到。
就我個人來說,我也不是因為喜歡才擔任精神科醫生的。我心目中理想的職業多不勝數,包括飛行員、遠洋船長等等。可是,終究我還是得接受繼承家業的宿命,為了家業而打拚。經過這些年,如今我心裏當真認為,精神科醫生很可能就是我的天職。
我們應該和自己所決定的目標共同奮戰,而不該忘了當初所下定的決心。
像飛特族這樣沒有固定職業、缺乏穩定的工作形態,想要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我認為概率應該微乎其微,還不如先進入某個組織,找家公司上班來得好。通過這家公司,你一定可以看到工作的真實面貌,以及工作真正的意義。如果不這麼做,我想恐怕很難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摘自 《快樂上班族逆向思考法則》 春光出版社 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