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高句麗

高句麗在漢時建國,占地朝鮮半島北部及中國東北地區東部,略同於漢朝漢武帝時所設之四郡範圍,即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歷來為華夏所有,非高句麗所應據有。高句麗並非高麗(又稱高麗王朝,918年-1392年),高麗是由王建所建立完全位於東亞朝鮮半島之王國,其中包括原高句麗南部地區。

高句麗(這裡簡稱高麗)雖然向唐朝朝貢,但實際上卻對唐朝持敵視態度。高麗還在遼東地區修築千里長城,以防禦唐軍。貞觀十六年(642年),高麗和百濟聯手進攻新羅,新羅向大唐告急。[《新唐書》:「(百濟)與高麗連和伐新羅,取四十餘城。發兵守之,又謀取棠項城,絕貢道。」]

為援助處於高麗和百濟圍困中之新羅,並收回被高麗所占有之遼東地區(即東北遼河以東地區以及 朝鮮半島北部),太宗決定親自東征高麗。此時東突厥汗國已滅,使得高麗無法與突厥聯盟。同時,大唐與朝鮮半島南部新羅所建立之聯盟有力鉗制高麗。因擔心漠北薛延陀趁機作亂,太宗還傳話給薛延陀:我們父子都要去打高麗,長安空虛,你要是想乘虛而入,只管過來!薛延陀嚇得不敢妄動。《舊唐書》載後來高麗用厚利誘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氣懾不敢動」。

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唐朝疆域圖,漠南已納入唐朝疆域。(玖巧仔/維基百科)
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唐朝疆域圖,漠南已納入唐朝疆域。(玖巧仔/維基百科)

太宗〈親征高麗手詔〉

「行師用兵,古之常道,取亂侮亡,先哲所貴。高麗莫離支蓋蘇文,弒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朕以君臣之義,情何可忍。若不誅翦遐穢,無以澄肅中華。……加以躬先七萃,親決六奇,使攻無所守,戰無所拒,略言必勝之道,蓋有五焉:一曰以我大而擊其小;二曰以我順而討其逆;三曰以我安而乘其亂;四曰以我逸而敵其勞;五曰以我悅而當其怨。何憂不克?何慮不摧?可布告元元,勿為疑懼耳。」

其大意為:行師用兵,自古就是如此,消滅亂政,攻取暴虐,先哲所贊同。高麗蓋蘇文,弒其主,害其臣,竊據邊隅,大肆侵擾小國。伸張正義,為此要興兵問罪。……我親自領兵並決策,使其攻無所守,戰無所拒。略言 必勝之道,大致有五點:一,以我大而擊其小;二,以我順而討其逆;三,以我安而乘其亂;四,以我逸而敵其勞;五,以我悅而當其怨。何憂不克,何慮不摧,勿須疑懼!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軍向遼東進軍。太宗在路上對手下人說,四方基本安定,就剩下高麗這一塊,趁我還在,良將們還有精力,一定要解決,「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決心將對高句麗之征伐作為大唐九州統一戰爭最後部分。夏季,李勣暗渡陳倉,突然出現在遼東城下,高麗兵大駭。營州都督張儉和將領李道宗也率兵進入遼東,擊敗高麗兵,斬首數千。四月,唐軍攻破高麗蓋牟城,俘虜兩萬多人,繳獲糧食十多萬石。同年五月,另一路唐軍從山東渡海攻破高麗卑沙城,俘虜八千人。

貞觀十九年五月初,李勣和李道宗率前鋒部隊四千餘騎抵達遼東城下。五月初八,高麗將蓋蘇文派步騎四萬援助遼東高麗守軍。這時,唐軍諸將都覺得敵眾我寡,因此主張深溝高壘,等主力部隊全部集結以後,再行出擊。唯副總管李道宗認為應乘敵軍援兵「遠來疲頓」之時,主動迎戰,「擊之必敗」。李勣表示贊同,此時部將果毅都尉馬文舉也主動請戰,面對十倍之敵,陣前豪氣干雲,道:「不遇勁敵,何以顯壯士!」策馬向敵陣衝擊,所向披靡。由此兩軍於遼東城下大戰。高麗軍遭到馬文舉突擊之後組織力量拚命反擊,行軍總管張君乂部遇到高麗優勢兵力反擊,抵擋不住,向後退卻,唐軍局勢陷入不利。李道宗見張君乂部陷入混亂,立刻親自前往指揮,在收集散卒之後,策馬登高遠望,看到高麗軍陣已經被馬文舉攪亂,於是率驍騎乘隙衝入,左右出入,勢不可當,使得高麗軍陣更為混亂。李勣率眾於其後衝擊,高麗軍終於崩潰,被殲一千餘人。

太宗大軍到後,把遼東圍得水洩不通。旌旗華蓋下,聖皇天子不怒自威,眾宿將各個英雄先聲奪氣,高麗軍未戰已敗三分。乘颳南風之機,太宗指揮士兵點燃城池西南樓,順風放火。高麗軍抵擋不住,遼東陷落。唐軍殺高麗兵一萬多人,俘虜一萬多人,此外還俘有百姓四萬多人。

西元576年朝鮮三國時代版圖(KEIMS/維基百科)
西元576年朝鮮三國時代版圖(KEIMS/維基百科)

攻克遼東後,唐軍繼續向白岩城進發。高麗烏骨城派兵一萬支援,被唐軍擊退,此戰唐軍只用了八百人。六月,白岩城不戰而降。唐軍繼續向安市進發。高麗將領高延壽等人率領靺鞨、高麗兵十五萬來救援,被擊敗。高延壽向唐軍乞降,來到唐軍軍營,一進門就跪下,挪動膝蓋向前,拜伏在地。(《資治通鑒》:「延壽、惠真帥其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降,入軍門,膝行而前,拜伏請命。」)太宗對他們說:「東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復敢與天子戰乎?」高延壽等人「皆伏地不能對」。太宗將降軍中高麗軍官、酋長三千餘人虜往中原,其餘高麗人悉數釋放。

安市城小而堅,唐軍圍攻數月不克。時近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最終太宗決定暫停這次出征。九月,唐軍班師。這次征伐高麗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遷徙遼、蓋、岩三州七萬人入大唐,於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

高句麗滅亡後的朝鮮半島版圖。唐太宗數次討伐高句麗後,即收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奪取的土地,最後高句麗滅亡,留存的新羅控制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由唐和後來崛起的渤海國占據。(GeorgeZhao/維基百科)
高句麗滅亡後的朝鮮半島版圖。唐太宗數次討伐高句麗後,即收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奪取的土地,最後高句麗滅亡,留存的新羅控制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由唐和後來崛起的渤海國占據。(GeorgeZhao/維基百科)

此次東征重創高麗,戰事曠日持久,最終未能滅亡高麗。但此戰意義重大,是自三國時期毋丘儉攻破高麗屠王城以來數百年,中原軍隊第一次真正戰勝高麗人,收復了今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麗奪取土地,為後來唐朝徹底征服高麗打下基礎。

貞觀二十年(646年),大唐與回紇擊滅薛延陀後,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太宗令牛進達率兵從海上、李勣率兵從陸路攻打遼東半島。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再派薛萬徹率軍從海上攻打鴨綠江口。隨後,唐開始集結陸海部隊準備在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再一次大規模進攻高句麗。後因太宗於貞觀二十三年去世,唐高宗李治暫停東征計畫。至公元668年,唐高宗聯合新羅最後滅了高句麗,載籍戶數近七十萬,並建立安東都護府等加以控制遼東及原高句麗地區。#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聖皇唐太宗】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