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車的廢紙、塑膠、五金,分類打包後的下一步是甚麼?市民將棄置物分類後投入三色桶之前,需要留意甚麼?面對大陸收緊回收政策,具有社會責任的回收商及香港市民如何應對?面對即將到來的「垃圾徵費」,應持何種態度?帶著一系列的疑問,筆者參與「不是垃圾站」近日所舉辦的活動,走訪本港大型的回收工場之一——位於上水的回收園,了解回收物的重生歷程,共同探討香港回收減廢現狀,反思當下如何進行合理回收、物盡其用。

民間社區資源回收站「不是垃圾站」(簡稱「不站」)兩年來在全港各區遍地開花,建立平台以宣揚污染者自付原則及示範合理的減廢方案,提倡源頭減廢,盼以實際行動回應政府對垃圾處理方面的忽視,還不定期舉辦各類環保活動,令不少市民認識到回收減廢的重要性,起到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覷。去年12月底,由「觀塘不是垃圾站」及「上水不是垃圾站」主辦的參觀上水回收工場活動順利舉辦,分為上午及下午場,吸引了共65位市民參與,期間更邀得劉財記回收園董事長劉耀成先生介紹回收程序,並分享當下回收業面臨的情況,盼市民實踐乾淨回收及關注垃圾徵費的議題。

工場運作模式

一捆捆加壓、紮成磚形的鋁罐、塑膠桶及廢紙,待運輸到東南亞國家處理。(曾蓮/大紀元)
一捆捆加壓、紮成磚形的鋁罐、塑膠桶及廢紙,待運輸到東南亞國家處理。(曾蓮/大紀元)

在約五萬呎的上水劉財記回收園內,一捆捆加壓、紮成磚形的鋁罐、塑膠桶及廢紙映入眼簾,由於中國大陸收緊回收政策,自去年元旦起實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因此這些回收的物料將出口到東南亞國家。至於塑膠物,回收園內設有碎膠機與拉粒機,將廢膠轉化為膠粒,經過清洗、熔化、拉粒等過程製成再生原料,再送往中國大陸。一些無法處理的塑膠及其它回收物,有的囤積起來待處理,有的會與專門處理該類物品的工場合作,力求合理回收。

回收園內的碎膠機。(曾蓮/大紀元)
回收園內的碎膠機。(曾蓮/大紀元)

回收園董事長劉耀成先生介紹,所經營的業務包括廢料回收、打包、本地銷售、出口、以及循環再造,回收物料主要以報紙、卡紙、金屬、玻璃樽、鋁罐、銅線為主,公司經營包括批發及向個體拾荒者收購,亦與政府部門合作,如環境保護署推展「綠在區區」項目所回收的物料,都會送往回收場處理。

回收園內的碎膠機。(曾蓮/大紀元)
回收園內的碎膠機。(曾蓮/大紀元)

在回收園導賞過程中,劉生詳細說明了塑膠回收流程,包括工場進行塑膠分類及破碎、熔膠流程,強調市民協助回收期間應確保膠樽等乾淨,而「不是垃圾站」教育市民的塑膠分類也能培養市民的良好習慣,若分類清晰再交給回收場,可減輕前線人員負擔。

談及目前回收市場,劉生認為受到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回收行業價格浮動較大,但作為一個有良心的社企,他也希望盡量保障本地拾荒者的利益,在不虧損太多的情況下維持較高的回收價格以保障回收品質量。而他也希望市民能夠理解回收工場在社會上起到的正面作用,支持回收業的發展。

拉粒機將廢膠轉化為膠粒。(陳仲明/大紀元)
拉粒機將廢膠轉化為膠粒。(陳仲明/大紀元)

拉粒機將廢膠轉化為膠粒。(陳仲明/大紀元)
拉粒機將廢膠轉化為膠粒。(陳仲明/大紀元)

「垃圾徵費」應落到實處

政府於去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建議按「污染者自付」原則和現時廢物收集方式,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預計最快2020年底落實。

環保團體及市民均十分關注垃圾徵費議題,而對於回收商而言,也有另一個角度的觀點。劉耀成先生表示:「我們都是普通市民,支持政府垃圾收費,但是希望相關的配套要做得好。垃圾收費後,玻璃樽、木材啊,政府要在垃圾收費資金上支援這些無利可圖的回收工業才行,不然大家分類之後,最後還是往堆填區搞,這個是沒有意思的。」

子承父業 「不要浪費」銘記在心

劉財記董事長劉耀成先生。(曾蓮/大紀元)
劉財記董事長劉耀成先生。(曾蓮/大紀元)

劉財記創辦人劉財先生早於1950年已開始從事收購買賣廢料行業,如今已經94歲高齡。自小就跟著父親參與回收業的劉耀成先生,如今是劉財記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公司開業超過66年,目前在港九新界(杏花邨、九龍灣、上水)均有收回場,位於大埔工業村的收回場正在籌備中。

事實上,他在年輕時期並不想入行,原因是這一行沒有社會地位,且不乾淨,但踏入中年後他透過媒體言論對回收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唔好嘥」(不要浪費)也令他銘記在心,他相信這個世界不應該有廢物,重點是如何處理這些物品。他開始用心鑽研如何對廢物進行合理分類回收,購置相關機器並研究回收產生的污染物處理,盡量做到環保回收。例如在工場處理部份塑膠時,一般會產生刺鼻的味道,劉生表示,該工場經水冷及活性炭處理後發放的白煙已無毒無氣味,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在投資上水回收站時用了600萬港元,所有的機器都是自行購置,希望能用比較好的機器為本地回收業貢獻一分力量。

劉生分享:「我覺得在這個行業做下來,都是為了下一代,我最希望就是我又賺到錢,又可以幫到社會,幫到地球。有一日就做一日了,盡我能力去做。」他很欣慰如今市民對於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不站」遍地開花亦幫助市民了解分類回收的重要性,他也樂意與「不站」合作,將環保理念分享出去。◇

參觀市民與劉財記創辦人劉財先生(左二綠衣者)及現董事長劉耀成先生(中間螢光黃衣者)合照。(曾蓮/大紀元)
參觀市民與劉財記創辦人劉財先生(左二綠衣者)及現董事長劉耀成先生(中間螢光黃衣者)合照。(曾蓮/大紀元)

市民參觀劉財記回收園。(陳仲明/大紀元)
市民參觀劉財記回收園。(陳仲明/大紀元)

待處理的紙皮。(陳仲明/大紀元)
待處理的紙皮。(陳仲明/大紀元)

回收人員將紙皮陸續送往回收園。(陳仲明/大紀元)
回收人員將紙皮陸續送往回收園。(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