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現代醫學發達,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地延長,如何能長壽並保有健康,而不是「帶病延年」,相信是很多人的期望。其實,中華傳統五千年的文化裏,尤其是中醫,早已蘊含了許多養生的精髓,深入挖掘古人的養生法以為現代人借鏡,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為何年紀越大,脾氣越壞?人老之後,性情容易孤僻、容易感傷,一旦感到孤獨寂寞,就會憂鬱煩悶。

雖然年事已高或身體衰弱,但仍保有雄心壯志,由於不能合乎時宜及人情事理,使他的願望難以實現,儘管生活安適,心中仍常感不足,所以常唉聲嘆氣、心情焦慮、固執任性、性情脾氣多變,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樣。

由於老人血氣虛弱、中氣不順,一旦憂憤惱怒,就容易使飲食不化,臟腑功能紊亂,變生疾病。

如何化解老人脾氣?

老年人體弱、衰倦,一般會無所用心,若能見到喜愛之物,自然會用心於物上,精神有所寄託,避免因一個人孤獨、寂寞帶來的悶悶不樂、精神不佳。

因此,奉養老人的方法,要順著他的脾氣與愛好、迎合他的心意、博取他的歡心。例如他喜歡讀書、繪畫、下棋、運動,就讓他做喜歡做的事,自然心情愉悅。深切體恤、了解老人的心境,常令人陪侍身旁,不讓老人獨自坐、睡。如此便容易忘掉孤寂、鬱悶、心中焦慮,脾氣性情自然可以釋放、減輕。

養生莫若養性

「養性」包括了「道德修養」和「精神修養」,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真人《衛生歌》:「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怒有節嗔怒少,心識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

長壽老人的共通特點

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情開朗、樂觀直爽、胸懷廣闊、心情舒暢。」所謂「怒傷肝,喜傷心,思慮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過喜傷心,思則氣結,悲則氣消,驚則氣散。」

為了保持精神穩定、心情愉快、使大腦經常處於最佳的調節狀態,應當根據自己的嗜好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如下棋、繪畫、寫字、養花、讀書看報、適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以及文娛活動等,精神有所寄託,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