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去過闌尾炎急診室,或者你是美國患有慢性疼痛的一億成年人中的一個,那或許會熟悉一排有著編號、表情從微笑到痛苦的臉,這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用來表示疼痛程度的工具。不過,有些科學家們卻在尋找一種更為實證的方法。

來自布朗大學(BrownUniversity) 和羅德島醫院(Rhode Island Hospital)的神經科學和神經外科副教授CarlSaab 在該領域展開了一項研究,旨在將特定的大腦活動與數字刻度上的各種數值聯繫起來,從而提供更加客觀的疼痛評估。他們希望幫助慢性疼痛患者和醫生就其疼痛水平達成一致,以便更好地診斷治療,同時也有望減少阿片類藥物的濫用。

Saab 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腦電圖(EEG)的測試方法,能客觀地測量疼痛的程度。EEG 是一種用放置在頭皮上的電極來測量大腦活動的方法。大腦活動以某一頻率的振盪或「波浪」的形式測量,有點像某一無線電臺的特定頻率。

Saab 說,與動物疼痛相關的頻率稱為「θ 頻帶」。通過對θ 腦電波進行計算分析,可以確定它們的力度,而使用這種方法就能以非侵入方式客觀地測量人類的疼痛情況。在近期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的文章中,該團隊聲稱,使用EEG 測量θ 波的強度,可以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對疼痛和止痛藥功效進行有效且直接的測試。

Saab 表示,與當前的方法相比,基於EEG 的測試能更直接地測量自發性持續疼痛,因此可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更有效的慢性背痛或坐骨神經痛藥物,而這些病症目前還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手段。

該團隊測試了三種止痛藥,並比較了它們在坐骨神經痛動物模型中的有效性。研究人員使用傳統行為測試、EEG測試和分析方法來確定藥物的血液濃度,並與人類患者的藥物臨床血藥濃度進行比較。

總體來說,θ 波測試和行為測試的結果類似。但對於其中幾個實驗,比如當其中一種藥物劑量低於有效水平時,EEG 測試所給出的結果更為準確。

EEG 測試顯示,θ 波的強度在臨床劑量而非低劑量下減小,而行為測試則顯示在臨床劑量和低劑量下都有緩慢減小。也就是說,對於低於有效劑量的藥物的止痛效果,行為測試給出的正面結果是假的。

因此,Saab 認為,EEG 測試能夠幫助甄別新止痛藥的臨床前測試中所提供的假正面結果,改進新藥的研發過程。

該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為診所和急診科的患者疼痛提供一種客觀的測量工具。除了幫助開發更有效的止痛藥和改善慢性疼痛的診斷和治療,客觀的疼痛測量也可以幫助包括幼兒在內的溝通困難的患者。◇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