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之下的科技界又在搞「人定勝天」的笑話。近日,「天河工程」啟動星箭研製的消息引起氣象學家的注意。多名氣象學家實名表示反對,直言該工程是「荒誕幻想」。
「天河工程」的最早公開資料來自2015年,該項目是「中國南水北調西段工程中的科學實驗項目」。其科學基礎源自青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王光謙的一篇論文。王光謙畢業於武漢水電學院,學界認為,他也就是一個河道專家。
何為「天河工程」?
所謂「天河工程」是指,通過發射火箭衛星,對大氣中的水汽進行人工干預,實現水資源的空中調配,把一部份天然落入長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誘導到黃河流域,宛如製造一條「人工天河」……
這一工程已被列入青海省「十三五」規劃,讓盆地沙漠變綠洲,確定為重點創新項目,獲得巨額財政資金支持。11月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已正式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工程研製。
多名氣象學家批「天河工程」
「天河工程」一直面臨諸多爭議。科學網引述多位氣象、大氣領域專家實名批評,批該工程 「氣象學界集體缺席前期論證」、「荒誕幻想項目」、「沒有物理內涵上的創新」等等。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教授陸漢城認為,「這是一個既沒有科學基礎也沒有技術可行性的荒誕幻想項目,居然得到立項支持,是不可思議的。」
陸漢城對《新京報》表示,「天河工程」使用的圖表等基礎材料,都是氣象領域「小兒科」的內容。甚至抄襲氣象科學家數十年前就發現的觀測研究「大氣的河」(atmospheric river),也就是有關大氣環流中的水氣分佈帶的研究,「把名詞稍微換了一下」。
我們知道,降水必須要有雲,但有雲不一定就能降水。怎麼把水汽變成雲,雲變成降水,這是自然規律的現象,不可能就像地面的南水北調一樣機械調動。
陸漢城說:「這個項目本身是屬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卻繞開了大氣專家。項目是河道專家組織的,如果是河道工程,我也不懂,但我在氣象領域工作了50多年,後來發現問題太嚴重了。」
陸漢城進一步表示:「我與全國氣象工作者都有交流,至少跟幾十個專家交流過這個工程,沒有一個人認為我是不對的。不能不根據國計民生迫切需要而好高騖遠,浪費人民的財產。」
中國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國雄對科學網說:「『天河工程』應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充份討論後再啟動工程項目。國家的投入要為納稅人負責,要研究這些錢是不是值得花。」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孫繼明表示:「科學上對人工影響天氣的雲降水物理過程的認識還不完善和全面,還沒有人工干預晴空大氣形成雲和降水的理論和技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科學家有責任向公眾和決策部門進行科普,讓大家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位在人工影響天氣領域工作多年的資深院士說:「在氣象學界集體缺席前期論證的情況下,決策部門不顧氣象學家的諸多質疑,執意迅速推動「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馬應徵詢各學科科學家的意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杜鈞說:「為了不浪費寶貴的資源和誤導公眾,在沒有得到氣象部門的充份論證之前,希望有關部門三思而行,切不可好高騖遠!」
欠老百姓一份詳盡解釋
對於天河工程被指為「荒誕幻想」,《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指:「已立項的『天河工程』也有責任和義務,向公眾解釋清楚其可行性……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除了『空中調水』的豪情壯志、讓柴達木盆地沙漠變綠洲的宏偉願景之外,對於如何調水等技術實操問題,公眾皆無從知曉。」
對此,網民議論紛紛:「這是要逆天改命,又回到了人定勝天的時代?」「天方夜譚,就算成功也是破壞自然。」
「一堆搞河流泥沙的學者,怎麼一下子就想著搞氣象學家都反對的氣象問題?越是不懂的人,越膽大。無知者無畏,無畏不一定是真的有本事,而是因其無知。」「純粹就是騙錢項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