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共央行發佈2018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0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狹義貨幣(M1)增速、廣義貨幣(M2)增速等4個數據全部遠遜於預期。
穩預期雖是「六穩」之末,卻是其它五穩的基礎,預期不穩,信心不穩,反映出經濟活動持續趨弱不振。
新增貸款中,居民長期貸款大幅下降,說明民眾買房步伐放緩。社融規模坍塌,說明企業融資意願非常薄弱。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鬆緊變化,M1創新低,企業流動現金和老百姓手頭都創新低。M2表現的資產價格,普遍聚焦房產和投資兩大塊,樓市被嚴控,股市陷低迷,M2怎能不創新低。
今年電商「雙十一」購物節的數據也說明一樣問題,今年全網銷售額同比增長23%,而前幾年全網銷售額平均同比增長都超過45%,今年銷售其實也是消費的增速已經雙雙嚴重放緩。還有一些非必需品(可選消費)以及大型家電、家具等大件商品的銷售減弱,除了表示民眾房貸支出壓縮其它消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更多民眾買不起房,樓市成交量下滑。
不論央行統計數據,還是「雙十一」數據,皆顯示民營經濟活力持續收縮,可以說進入艱難時刻。
據相關統計,截至 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數量達2,726.3萬家,個體工商戶達6,579.3萬戶。民營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超過60%,佔稅收比重約為50%,而佔就業比重則約為80%,對新增就業貢獻的佔比超過90%。
現在也就清楚為甚麼這段時間央行等金融高層近乎「掏心」地向民企喊話,這不只因為民企是「創匯」的主力軍,沒有貿易順差,人民幣很危險,而且一旦民企不穩,對GDP、對稅收,都是雪崩效應,尤其是這80%的就業人口將受到失業威脅,已經疲弱的內需更難提振。
除了資不抵債、需要貸款還錢的問題民企,目前對正常經營的民企來說,最缺的並不是融資,而是生產出的東西賣不出去的問題。在如今經濟下行,內需不振,訂單減少,政府能不能降低土地和原料成本?能不能不搞「朝三暮四」的減稅?其它國家政府對這些沒問題,但中共政府不可能,否則早做了。
其實中共不是不清楚甚麼政策對民營經濟真正好,但其與民對立的本質決定了真正利民的政策會動搖其政權。這次央行最新金融數據,透露出經濟狀況愈來愈多不穩。對中共而言,最糟糕的都不是數字本身,而是這些數據在削弱人民對中共政權的信任,也就是在累積其執政危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