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還沒有實質內容的千億元「明日大嶼」大規模造地計劃,14日引發近萬人遊行反對;林鄭16日回應稱公眾可以參與表達意見,政府樂意聆聽云云;才過兩天,18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將會於明年首季或第二季,向立法會申請有關「明日大嶼願景」的規劃和工程研究撥款。填海造人工島計劃倉促硬要上馬,公眾提意見被排除在外。

香港地少人多、香港是彈丸之地……相信大家對這些論調並不陌生,因我們的教科書都這樣寫著。可能因此當政府要填維多利海港、發展新界東北區等,雖然不贊成,但站出來反對的人士主要是環保、保育團體,年齡層集中在青壯年。本月14日的抗議遊行則不同,男女老幼不同年齡層的示威者都有,小朋友回答傳媒問題時更是頭頭是道,清楚表達自己反對「明日大嶼」的理據。

鄧家一家大小參加反對「明日大嶼」計劃遊行。(大紀元資料圖片)
鄧家一家大小參加反對「明日大嶼」計劃遊行。(大紀元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16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指:「明日大嶼由願景到落實,過程頗長,需時研究確定細節,也需立法會同意和公眾參與,並分階段推行,按發展局建議,會先做第一期交椅洲1,000公頃研究,才決定最終規模。」因此社會無需糾纏於填海規模是1,000或1,700公頃。

林鄭又指:「明日大嶼在規劃研究、工程、撥款,都會按既定程序進行,必定讓公眾充份參與,才能爭取立法會批准。」

林鄭還表示,留意到市民對填海計劃有不同意見,政府樂意聆聽,又指,目前討論籌集資金方式是言之尚早。

前高官:差勁瘋狂計劃

17日,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出席電台節目時指,若於大嶼山對出、本港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即在海中心填海,是差勁、瘋狂的計劃。他表示,有關計劃並無考慮到若出現經濟下行可能帶來的影響,當開始「倒第一桶泥」填海,就無法應變。他稱,若有需要,不反對近岸填海,以補充陸地發展的不足,若經濟下行,亦可隨時叫停。

伍華強強調社會對於明日大嶼意見分化,填海需時長,擔心未來15年,港人的精力會被爭拗吞噬,批評有關做法「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伍華強認為政府要覓地還有多項選擇,例如新界有很多土地,部份被囤積,政府應該去處理。

18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電台節目回應伍華強言論時表示,伍華強並非懷疑工程的可行性,而是關注財務問題,並稱不只是填海,不少大型基建工程,如新發展區,開始後都不會暫停。他又稱,明日大嶼計劃耗資5,000至6,000億元,會除開15至20年分擔,香港絕對負擔得起。至於伍批評計劃是「逆天而行」,黃偉綸表示不認為興建人工島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黃偉綸透露,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聖誕節前後,向政府提交收集到的公眾有關18項土地選項的意見報告,政府將於明年首季或第二季,向立法會申請有關「明日大嶼願景」的規劃和工程研究撥款。他表示,相關撥款的研究焦點,會是交椅洲的1,000公頃填海工程,但亦會包括研究喜靈洲的填海工程。至於喜靈洲附近700公頃填海會否繼續進行,會有「很充份」的公眾諮詢。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施政報告公佈前去信林鄭7頁初步報告,其中5頁提及社會對5個土地選項(新界棕地、新界私人農地、粉嶺高爾夫球場、填海、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意見,但未明確稱支持大嶼山填海。

伍華強8月30日發表了8,000字《一個解決香港土地供應的「終極方案」》,強調政府作為地主的角色,可供發展而未發展的新界農地屬「集體官契」(Block Crown Lease),粗略估計有8,000到10,000公頃,大部份由地產商囤積,「終極方案」提出收地四部曲:1)政府以新界農地地主身份,宣佈2047年批租農地到期後全不續租;2)即日起承租者不得改契作其它用途;3)提前退租者可得特惠補償,而不需即時發展的土地,政府可以短期租約批予土地使用者作農耕等用途;4)在前面做法的基礎下,政府在2047年仍可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強制收地。

他強調若香港所有的平地都發展了,餘下的都是山地、需保育的地方,才填海也不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