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明日大嶼願景」填海工程,發展局昨日公佈工程造價粗略估算約要6,240億元,一旦落實將成為香港史上最昂貴的基建工程。雖然當局稱項目經濟收益高達7,070億元,不會掏空庫房,不過議員質疑政府低估造價,單按現時息口及日後14年的通脹,造價已過萬億。

由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因填海規模過大、工程費用過高一直備受爭議。政府在土地大辯論時稱只計劃填海1,000公頃,但林鄭在其施政報告中又指計劃是1,700公頃。

昨日,發展局公佈「明日大嶼」估算造價達到6,240億元,若以全港約748 萬人口計算,每人要付逾83,000元。

交椅洲填海已耗2,560億

6,240億元工程費用,包括交椅洲填海一千公頃,連基建2,560億元;欣澳、龍鼓灘及屯門沿海發展950億元,再加上由交椅洲接駁至港島、大嶼山、屯門三條鐵路及道路,需要2,730億元。工程費用是以去年9月的價格計算(見表)。
發展局引用測量師學會估算,指交椅洲人工島住宅和商業發展土地收益為9,740至11,430億元,故政府絕對有能力應付開支。又指尚未計算間接的社會效益,如創造新就業。而估計日後人工島每年帶來的商業貢獻,可達約1,400億元。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記者會上強調此經濟收益的估算是「非常保守」,未計算公營房屋和內河碼頭等發展收益,下周將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出撥款5億元展開工程研究,有信心議員會支持。

餘下700公頃填海未交代

當局一直指填海是為了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市民住房問題。政府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交椅洲填海一千公頃,期望2025年開始填海,2032年有第一批居民入住,估計隨後三至五年,已經會有鐵路連接。當局指,交椅洲填海後可供應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即佔10.5萬個至18.2萬個,可紓緩房屋短缺問題,又可減輕新界西北的交通負荷。日後更可發展成「近零碳排放」的先導區,並創造提升個人居住面積的機會。

今次工程估算,仍未包括填喜靈洲的七百公頃。黃偉綸強調填海1,700公頃仍是明日大嶼長遠願景,但多出的700公頃,仍未有時間表。不過他承認六千多億的估算只是最粗略的,不排除日後價錢「有上有落」。被質疑近年鐵路項目工程屢屢超支,黃反駁過去10年的公務工程只有約10%超支,整體項目亦有13%的盈餘,當局會繼續嚴格控制工程成本。政府會考慮各融資方法,不排除以「鐵路加發展」方式發展和發行債券。

泛民斥誤導 連通脹勢破萬億

雖然黃偉綸一再強調「明日大嶼」基建不會掏空庫房,不過民主派政黨皆認為政府低估造價,擔心與部分大型基建一樣,最後會嚴重超支。

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批評政府估計工程造價6,240億是一個大話,皆因政府是以2018年價格估算造價,而非工程動工的2025年,刻意不提通脹等因素。若按每年5%通脹率計算,到2025年成本應為8,780億,而工程還需起碼10年以上才完工。「這一個東大嶼工程肯定超過一萬億⋯⋯所有立法會撥款都是用付款當日價格批款,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導、很大的欺騙。」

議會陣線朱凱廸質疑港府嚴重低估明日大嶼造價,指若計算通脹升幅,正式動工時造價勢破萬億。(蔡雯文/大紀元)
議會陣線朱凱廸質疑港府嚴重低估明日大嶼造價,指若計算通脹升幅,正式動工時造價勢破萬億。(蔡雯文/大紀元)

基建工程超支往績多 

民主黨房屋政策發言人、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過往政府基建超支已有往績, 「包括高鐵超支了一半,500多億變了800多億;港珠澳超支了兩成多到三成,這樣的情況下,明日大嶼造價隨時過萬億。」

他擔心香港有沒有「咁大個頭戴咁大頂帽」,他引述今年預算案指,政府仍有近3,800億元的基建承擔額要支付,而財政司亦提到預計明年有40億赤字:「他所說的經濟下行、外圍經濟因素等等。你竟然現在帶領香港人『晒冷』孤注一擲,將所有東西推下去,搏一個林鄭月娥可能日後功名或者為香港做了一些豐功偉業,我覺得是太冒進。」

尹兆堅又批評發展局至今未肯講明1,000公頃的人工島是否最終規模,指政府是「打茅波」及「偷換概念」,騎劫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調查,將明日大嶼套入「東大嶼都會」,誤導明日大嶼獲大多數市民支持。民主黨將要求重新進行公眾諮詢,讓市民在掌握全盤資料下,再作合理評論。

疑瞞成本壓低造價 高估收入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以土地不足為由開展「明日大嶼」計劃,實為欺騙市民。過千公頃的人工島容納高達70萬至110萬人,遠超香港人口的需求。郭質疑政府填海是大灣區計劃一部份,目標是讓內地人來港搶購豪宅。

公民黨議員郭家麒(中)指港府基建工程屢屢超支,又質疑政府故意壓低造價。(蔡雯文/大紀元)
公民黨議員郭家麒(中)指港府基建工程屢屢超支,又質疑政府故意壓低造價。(蔡雯文/大紀元)

他又批評,政府故意壓低交通運輸網絡工程造價,在估算內未有涵蓋已規劃的十一號幹線,「港珠澳大橋超支,連接路超支55%、中環灣仔繞道超支28%、沙中綫到現在未計清數已經971億元,超支37%,所以是很大的謊言。」

公民黨議員譚文豪則批評政府估算賣地收入的算式荒謬,他說,據政府估計,若在人工島上興建45,000個房屋單位,預計的賣地收益便至少達7,070億,此數字遠超填海造島所需的6,245億。以此算式計算,每個單位單是地價、未計及發展商的建築成本便超過1,500萬。他批評是脫離現實,他指,只要政府停止新界丁屋政策,便可騰出900公頃的土地,已幾乎等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面積。

未計算千億利息支出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今次發展局表面上「無低估」明日大嶼的成本估算,除填海工程造價外,亦包括島上基建。但他指當局仍有隱瞞部份成本,明日大嶼由開工至完工,預計最快14年完成,但利息成本最少有1,500億,總數約7,500億。加上建築成本每年增長至少20%,即明日大嶼的總成本是約9,000億:「其實現在市場上債券三厘的利息,都是一個常見的息口。大家可以用譬如6,000多億,來乘三厘一年,然後乘14年,你就知道裏邊都走不脫一個過千億的利息。」

至於收入方面,當局則存在高估,姚松炎指,明日大嶼提供的商業樓面面積,實際是規劃署在《香港2030+》中提出長遠需求量的三倍,「事實上長遠只是出現今次島上提供商業樓面的三分一⋯⋯在裏邊一就是租不出、賣不出,如果不是就應該價格會跌。」

他又反駁政府叫港人不要怕,多貴的填海都可賺得回來,「其實你用這個錢去發展棕地,不是還賺得多?因為你不用等14年,不用付利息,又不需要做那麼多交通基建。」他強調很多替代方案比填海優勝,「其實這個是賺得最少的了。」

機砂污染海洋 環團斥倒錢落海

明日大嶼涉及龐大填海工程,被批評造價高昂之餘,並會破壞海洋生態。發展局長黃偉綸稱,1,000公頃交椅洲填海填料,估計超過一半為惰性建築廢料;同時亦會使用大陸「機砂」(人工砂)代替價錢較貴的海砂用作填海。

不過,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明日大嶼」計劃是「沉迷基建,倒錢落海」:「香港每年可產生適合填海的隋性物料,但根本不敷應用;雖然以機砂填海比較便宜,但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最終仍需要購買昂貴的海砂。」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就質疑,機砂會帶來環境破壞,又指建築廢料不能作為填海主要物料,質疑政府誤導。「其實填海是需要砂粒比較細的,以『三跑』為例,其實是需要一億立方米的砂料,650公頃的填海,是要一億立方米的砂料,但現在都說不夠了,怎麼可能靠堆填區或者填料庫的填料去做呢?因為填料一般是比較大粒,不可以完全用來填海的,所以我必須反駁,政府說可以用建築廢料、填料這些,只是可能成為填海的一小部分,不能成為主要物料。」

他又說人工島最大的致命缺點,就是需要很多大型基建、隧道、橋來鏈接人工島,「其中交椅州去香港島的隧道和行車天橋,大約每公里是78億,還要是假設不超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