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界東北的鴨洲貝殼灘、吉澳東澳灣在「山竹」颱風的衝擊下,堆滿大量垃圾,原本令村民引以為傲的旅遊景區黯然失色。上周六(6日),來自獅子會中學的一眾中學生前往吉澳、鴨洲,頂著炎炎烈日,在灼熱的沙灘上義務協助村民清理沙灘上的垃圾,還原貝殼灘及東澳灣的真面目。過程學生們亦有不少得著,助人過程中自己也收穫了許多。 一個月前方正式通航的新界東北小島吉澳、鴨洲,卻在九月中旬經歷了一場嚴重風災,引起不少市民關注。向來重視社會服務的獅子會中學,招募了一批高中學生義工,於10月6日前往小島協助村民清潔沙灘。40餘名師生不辭辛勞,搭乘來回約三小時的船程遠赴吉澳、鴨洲,低頭彎腰拾起被沖上沙灘的各類生活垃圾——膠樽、餐具、發泡膠等等,在沙灘上揮灑汗水,留下自己的足印和一顆助人的心。

學生們清潔吉澳東澳灣。(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清潔吉澳東澳灣。(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清潔吉澳東澳灣。(受訪者提供)
學生們清潔吉澳東澳灣。(受訪者提供)

盡自己所能幫助社區

帶隊教師與部份學生合影。(曾蓮/大紀元)
帶隊教師與部份學生合影。(曾蓮/大紀元)

踏入小島,不少學生都看到了風災給村民造成的損失,房屋被強風摧毀,不少家具被水浸壞,大量垃圾堆積如山。不少同學是第一次來到偏遠的小島,看到家園受損,垃圾雜物堆積,沙灘上垃圾處處,希望能盡自己的一分力幫助小島恢復原樣。

就讀中五的陳嘉傑同學認為,今次的清潔活動很有意義,體驗到「獅子山精神」,相信盡自己的一分力可以幫到其他人,感到很開心。謝志杰同學則分享,在沙灘上仍然有很多垃圾,當日的行動其實遠遠不足,應該要有更多的人協助共同清潔環境。

「培養學生對社會的承擔和責任,是我們教育的首要目標。」帶隊老師陳智偉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接受福利的一批,相對來說同學都是比較自我為中心。今次的『山竹』對香港影響比較大,也是一個機遇給年輕人體驗幫助社會,讓年輕人都成長起來,都可以為社會做一些事。」

對於今次清潔沙灘的意義,陳老師認為學生們在了解風災後對居民的影響及破壞後,可以增加學生的同理心,更加關注社會。

受訪學生陳嘉傑同學。(陳仲明/大紀元)
受訪學生陳嘉傑同學。(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幫助清理泥沙,疏通水渠。(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幫助清理泥沙,疏通水渠。(陳仲明/大紀元)

棄用膠樽 實踐環保

在清潔海灘的過程中,同學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撿到大量的塑膠產品,如膠樽、膠袋等等,這些產品都會給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更引人反思的是,這些垃圾究竟從哪裏來的?

中四的張秀芬同學體驗了海灘清潔活動後,她與同學分享心得,提出以後都不希望再使用膠樽,她認為這是很浪費的行為。她觀察到,離島的長住居民不多,大部份的海灘垃圾都不是離島的人製造出來的,都是從市區等地方吹來或者漂浮過來,給離島的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張同學希望能夠從源頭上減廢,盡量少用膠樽等物品。

透過本次活動,陳老師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他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出現,也與人類活動有關,看到風暴的威力,對於下一代而言也是一個警醒,提升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 *** ***

短短一日的清潔沙灘活動完結,但是其中所帶出的訊息卻十分深遠,除了在過程中體驗到做義工幫助他人的快樂外,也帶出了保護環境的理念,海灘所漂浮的生活垃圾往往都是來自於人們對減廢的不重視,而當學生身體力行清潔海灘後,對生活垃圾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學生們在鴨洲貝殼灘清理各類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在鴨洲貝殼灘清理各類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在鴨洲貝殼灘清理各類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在鴨洲貝殼灘清理各類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