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標普500股票指數的PE(市盈率)持續走高,最新錄得24.9倍。過去6年,美股PE由低位不足15倍,每年遽增至現水平,價值重估上揚65%。根據百多年歷史的觀察,標指PE中位數為14.7倍,而上行超越現時位置次數僅4回,隨後可掉頭跌兩成。
高市盈率有利攻城
高PE其實不一定是壞事,它可以成為效率出眾的「武器」,因為當一家企業進入擴充期,資金自然不可或缺,而高PE利於批股融資和對外收購。標指現時PE極高,大量企業可以考慮併購,以換股方式向美國內外攻城掠地。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的PE約13.8倍,如此時美企伸手向它們作出收購,每股收益即可大幅增值。
當時仍是恒指成份股的利豐(00494),就是仗著自己平均27倍的PE,接二連三收購12-13倍的公司,股價由2002年初的4.32港元,抽升至2011年高位25.48港元,當然後來市場出現殘酷的「非中介化」(又稱「脫媒」),即客戶直接與廠房交易,利豐神話隨之告吹。高估值收購低估值獲利屢見不鮮,如商品巨擘必和必拓(澳股:BHP)、中美科網股、武田藥業(日股:4502)和Adidas(德股:ADS)等。
對股東來說,高PE驅使身家暴漲,今年3月Naspers(南非股:NPN)就是趁著騰訊(00700)PE處在53倍高位時,當機立斷套現106億美元,銀碼之巨成為香港史上最大二級股票配售。另有傳統智慧指新鴻基地產(00016)一旦批股,跌市便即將降臨,意味著新地擁有市場觸角,高管趁高位吸金,積蓄彈藥。
稍不慎高處不勝寒
商業世界的併購是一門極高深學問,充滿陷阱,不是所有高管都能掌握,因此高PE股往往在發揮不到效益的時候,就成為捱沽對象。更甚者以低估值購入高估值公司,後果慘不忍睹,如電盈(00008)蛇吞象吃掉香港電訊、富通孖蘇皇鯨吞荷銀等,留給股東百年痛、千年恨。富通於比利時舉行最後一次股東大會時,場面混亂,群情鼎沸,股東面紅耳赤,公憤久未能平。
正處25倍PE的標指,是否500隻成份股都能找到合適的併購目標?否則依靠內生增長絕不容易滿足市場的高預期。PE確實是個數字遊戲,若然管理層運用得宜,能把握機會吸納優質資產和懂得施展財技,這數字遊戲就會變成真金白銀。反過來說,處低PE時公司可考慮作出回購,同樣十分受股東歡迎;與此同時還可能成為被收購對象,有利股價。市場內佈滿著不同PE值的股票,一系列併購、回購、批股和私有化等活動就是按照上文邏輯而生,變化無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