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霧從天而降,像海上白浪,滾滾而來,洶湧逼近時雖停住了,氣勢仍然不減。凝神等待奇蹟出現時,一朵雲兒倏忽飛來,即刻被雲團吞噬無蹤,眨眼間,雲團裏已醞釀起變化跡象,果然,那小雲朵自雲團脫穎而出,帶著一束黃色光芒向東方天際飄去,投奔另一雲團,新的雲團蠕動了一下,雲兒們調整好了位子,增收了一個伙伴。

小雲朵飛走後留下的光芒漸漸擴大,強烈的光線造福了整片天空,霎那間,山川、河流自雲霧中顯現出來,這時,驚覺自己正站在海拔1250公尺的隙頂二延平山頂上。一條白色河流蜿蜒從胸前流過,應是曾文溪了。

天空中,起伏山巒聳立眼前,自近處層層遠去,最遠的,只能看見淡藍色的山尖了,想必是尊貴的玉山山列。西邊,八掌溪彎彎畫著白線,廣闊的嘉南平原上,一片綠野平疇。

這裏離嘉義市只有53公里,要到阿里山上就遠了。可是,過路的雲霧們留連山腰裏,久久不去。這時,有登山客遞給我一杯熱茶,我望著遠山一飲而盡,連雲霧一起喝了進去。

2 雲霧散開後,陽光一時搶佔了天空。往山坡下望去,登山棧道也顯露了出來,彎彎曲曲順著山坡,棧道上,還可以清楚的看見低著頭的登山客。幾個小時前,我也是那樣一步步爬上來的。

從登山口走過一小段石階,就進入了一片原生林裏,高大的林木叢叢遮蔽了天光,一處陽光篩落的地方,兩根高挺的樹枝崢嶸插向天空。走過步道時,發覺地上、樹幹上紛紛長了黃杞、江某、假長葉楠、細刺栲等,黃杞葉上也長出了手掌似的果實,這裏樹種多樣,偶而一陣風吹過花葉,涼爽與翠綠佈滿全身。忽然鳥聲響過林葉間,引我抬頭搜尋,卻不見鳥兒身影,就追著鳥聲穿過了竹林。

出了竹林,天光又降臨身邊,我已站在一棵大樹廕下,翠綠茶園鋪滿眼前,一道等身駁坎沿著茶園邊伸展過去,土黃色在翠綠中特別醒目。駁坎由巨石堆疊而成,方形的、菱形的、不規則的各色原始大石頭,推推擠擠,挨挨搡搡匯聚在這片山坡茶園,粗獷樸拙,富有在地特殊風情。

林務局解說員說:「人工堆砌的駁坎,巨石間留著空隙,可以讓雨水流暢而結構穩固,自己也能呼吸。巨石上有時候還會發現,遠古沉積的貝類及生痕化石。」

偶一抬頭,駁坎的斜坡上面,悠然立著一座涼亭,遠望時,已有人摘下帽子在簷下休息了。

3 涼亭裏雖有細碎的談話聲,也擾不了山上的寧靜。從涼亭往阿里山公路方向望去,整片山坡遍植茶樹,翠綠無遺。遠遠見得茶園裏有兩個人彎腰工作,連頭都不見了,不禁走過去招呼:

「喂,採茶嗎?」

茶園裏才露出兩頂斗笠,聲音傳了過來:「還早呢,春天才剛到,先要除草啦……」

斗笠又藏進茶園裏,不理我了。

隙頂山區早晚雲霧籠罩,是阿里山早期種茶的地方,這裏有青心烏龍、金萱烏龍、東方美人茶及佛手茶。其中的佛手茶,相傳古時為文人、禪師及僧侶所喜愛,原產中國永春,早時從福建安溪傳來,以茶性溫和,具花香與果蜜吸引茶人。

茶園旁邊那條山徑可通往二延平步道,還掛了路牌,寫著「傳說路」,想必回頭往斜坡小路走下去,再左轉半個圓圈,山坳裏錯落著的小村莊就是「傳說村」了,路線明顯,遠遠就能看見。

曾聽山友說起,過去土匪逃亡時就是將黃金埋藏在傳說村裏,也算一則山中傳奇了,只要有多事者就能流傳下去。

滑下涼亭,「傳說路」旁一株李花正大肆開放,枝上朵朵小白花映襯著藍天更為粉嫩撲鼻。我們不去傳說村,只往二延平山攀頂。走上棧道,木頭欄杆上鮮綠的苔蘚在陽光中發亮,生意盎然。斜坡上面的楓樹在風中飛舞著繽紛光茫,激得鳥兒從紅葉子裏飛了出來,這次鳥兒真的從頭上叫了過去,銜著春天在前面帶路。

木棧道領我攀上了一處平地,路邊有幾棵低矮柏樹守候著,站到山崖邊瞭望四周,頭上後方不遠處即是二延平山頂,左邊山腳下聚集的房子,就是隙頂村落了,遠遠望去,天空中,裊裊炊煙在夕陽餘暉裏飄蕩。

4 這時,二延平山頂雲霧又聚攏了,準備下山時,已有攝影者陸續趕上山來,架起器材,等待著夕陽最後一道光芒。

下了一段坡路,迎面一團雲霧向我襲來,眼前片片竹葉在雲霧裏招搖弄姿,惹來了風聲。原來這是一個小盆地,三面高拔的轎篙竹環繞著山坡上的茶園,自然一批批雲霧都匯聚到了這裏,雲霧散去,才能看見藍天。

忽然雲霧從遠端山坡飄過來,一個翻捲又湧向竹林裏去,已有一排轎篙竹在空中迎接,款擺著細軟竹尖讓雲霧過去,早沾了我一身霧氣。

夕陽即將離去,估計著應趕緊下山了,穿過竹林小路是條捷徑,且能一路體驗高節竹風。想起,也該順道去隙頂村喝一碗佛手茶,才不虛此行。於是撥開雲霧往竹林走去,卻又見一團雲霧從前面飄來,擋住去路,轉身走回步道時,茶園山坡上又湧過來了濃霧,把我困在了迷霧中。

一時心急,罵起了這調皮的雲霧。抬頭往天空望去,卻見層層雲霧深不見底,可是通往宇宙蒼穹裏去,不覺在心裏喊著:

「天上的世界真的那麼美麗,何不把我也拉上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