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早前曾有一篇博客文章,說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這個說法當時讓很多人吃驚。有天賦又勤奮的中國學生,為甚麼不受世界一流大學待見呢?

然而還有更令人震驚的消息,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社會學專家鄭也夫的觀點說,中國(共)的教育體制,導致整個民族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說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那只是博士研究生,影響面相對較小。但是鄭也夫的觀點涉及的是所有的中國孩子。中國的教育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呢?

大家知道,中共在搞所謂的「素質教育」,主要就是「小三門」——音樂、體育、美術。但是在大陸上過學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三門學生都喜歡的課程,經常會被擠掉。尤其是高中階段,只是列在了課表上,實際都被高考的考試科目給佔用了。鄭也夫教授的觀點指出,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所有的「素質教育」都是空談,任何願望良好的能力訓練,到最後都變形了,成了應試工具。

中國的家長可能很多都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在哪呢?好像沒有一個固定標準。但是有很多的家長從幼兒園階段就教孩子識字、學英語,甚至上補習班。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們也是「拼了」,花再多的錢也咬牙堅持。可是鄭也夫教授認為,這就是家長在幫著老師「禍害」孩子。

大家知道,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心智還沒有完全發育,如果強迫他們識字算數,會對他們有一定的傷害。所以在發達國家是有立法的,他們要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玩兒,讓他自立。

有一位日本朋友曾經跟我說,日本幼兒園很看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他們要求小孩每天帶幾套衣服去上學,隨時訓練他們脫衣和穿衣,目的是鍛鍊他們皮膚和身體調節溫度的功能。

中國孩子呢?很多雖然會背唐詩、記單詞,但依賴性太強,有的甚至上了小學還不會繫鞋帶、穿衣服。鄭也夫認為,這種依賴會給孩子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他指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他說日後有出息的,其實小時候都是比較貪玩的。貪玩就是對某種東西熱忱高漲,就是興趣,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規蹈矩那就完了。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於是,奧數班、形體班、思維班、鋼琴班、小牛頓班等各種所謂興趣班排滿了孩子的時間表。圖為大陸小學生在上語文課。(Getty Images)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於是,奧數班、形體班、思維班、鋼琴班、小牛頓班等各種所謂興趣班排滿了孩子的時間表。圖為大陸小學生在上語文課。(Getty Images)

耶魯大學康正果教授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美國的幼兒園不會教孩子去認字,就是讓孩子在黑板上亂畫,在紙上亂畫,用膠泥捏一個甚麼東西,教給孩子各種各樣的遊戲,這都屬於能力的培養。

康正果認為鄭也夫點出了問題的實質,在中共的教育體制下,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多少選擇。所以一味地追求孩子考高分,班級要排名次,學校要搞評比,造成很多孩子連玩都不會了。

為甚麼是這樣的情況?康正果指出,是中共的利益集團在起作用。從教育部到下面的教育廳局,指標、排名次、考核得獎就是這些人定的,這些都與他們的升遷掛鉤。特別是現在搞的所謂教育產業化,促使所有人都在向「錢」看。就是官僚體系在撈錢,把教育和商業絞在了一起,各種各樣的補充教材、課外輔導越來越多,致使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重。

旅美獨立評論人士陳奎德認為,中共把人控制得死死的,它搞的這一套教育體制,讓人只想到考試一條路,其它方面幾乎都被卡死了。在這種強大的制度環境壓力下,人們不得不按著中共畫出的軌道走。

陳奎德表示,只有在比較自由的社會裏,人們才有更多可能找到自己長處的發揮點,出現人才甚至創造人才。中國人不是不聰明,是因為受到了壓制,無法釋放自己的聰明才智。

他指出,現在很多發明被日本人得了,但是日本人過去並不擅長創造,只是模仿。二戰後制度環境改變了,日本就出現了大量人才,而中國直到現在,一個自然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沒有。

我們再回到陳志武教授的消息,為甚麼世界一流大學開始不愛招中國學生呢?現在想想也不難理解了。正如陳志武指出,這不是種族歧視問題,而是學校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培養出來的中國學生卻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的教職,在他們看來這相當於是浪費時間。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的悲哀。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