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美國《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雪倫包格(Sue Shellenbarger)撰文表示,當別人批評你時,正是你轉化負面批評為正面思維的好機會。這是一項稀有技能,需要練習,需要謙虛的心態和相當程度的自我覺知。研究顯示,能從批評中學習成長的人,工作更有創意,人際溝通更順暢。
根據一項針對803位企業老闆的調查顯示,現在的公司主管很少批評員工,原因之一是約有94%的人事主任認為,常給員工正面的鼓勵更能提升他們的工作績效,所以員工幾乎沒有回應批評的能力。
哈佛大學講師史東(Douglas Stone)認為有3種批評是一般人最難忍受的。 一是聽者感覺批評有失公道;二是聽者不喜歡或不尊敬批評者;三是聽者的自尊受到強烈衝擊。
如何回應這3種批評呢?
回應批評之一: 感覺批評有失公道
談到「聽者的感覺」,有些人習慣把對方的批評曲解為極其嚴重的人身攻擊。史東建議大家在受到批評的當下,立刻思考兩點:一是「對方指的是甚麼?」二是「對方不是指甚麼?」這是排除負面想法,轉為正面思維的關鍵,把那看似惡意的批評導正為具有建設性的評論。
史東舉了一個親身的體驗。他幾年前參與一場會議,有個客戶把他和同事雪拉合力完成的一份報告甩在桌上,並且大聲說:「這是甚麼爛東西!」史東心頭頓時一沉,暗想,這個會怎麼開下去啊!沒想到雪拉平心靜氣地對客戶說:「當你說爛東西這話時,你可以講具體一點嗎?你指的是甚麼呢?」結果她的回話引發了兩個小時的討論,有力地化解了對方的誤會。
雪拉的回話「你指的是甚麼呢?」用的是「甚麼」問句,而不是「為甚麼」。專家表示,「甚麼」問句常引出更有用的訊息,能促進雙方的溝通,而「為甚麼」問句則易使對方產生不滿的情緒,進而阻礙交談。
回應批評之二: 不喜歡批評者
一般來說,當上司不受下屬敬愛時,他們的批評容易被排斥。舉個例子,人力資源問題專家克萊曼(Lori Kleiman)跟一位客戶經過多次電話聯絡後完成簽約,公司經理先恭喜她,然後給她一個評語:克萊曼女士跟客戶談話時,「像」這個字講太多了。由於克萊曼覺得經理常以技高一籌的姿態給她難堪,所以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初期,她對經理的批評完全不予理會;但幾經思索後,終於體會到經理是對的。從此,她在說話時選字用詞更加小心,而「像」這個字講太多的習慣也改正過來了。
的確,若能摒除對批評者的成見,確實做到理性回應,並改進自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應批評之三: 自尊受到衝擊
在會議中,當主管或同事當面批評你,令你自尊受到衝擊時,要如何克制情緒呢?芝加哥諮詢公司JB Training Solutions的總裁卡許(Brad Karsh)建議,碰到這種場合,千萬不能惱羞成怒大鬧一場,只要點頭保持微笑即可,稍後再謝謝他的批評指教,說明當時在眾人面前實在不便回應,並要求能否約個時間私下再聊。
舉例說明。生產顧問米勒曾在員工大會的前一晚,主持了一個非正式的小組策劃會議。雖然小組會議成效很好,卻被老闆斥責了一番(老闆規定任何小組會議都要在大會完後才能召開)。米勒當場雖然一語不發,但內心一肚子火。後來他終於想通了:問題不在於他做了這件事情,而是老闆沒授權。於是他打電話跟老闆道歉。米勒體會到:就算有些批評僅僅透露了批評者的一點想法,但都有很深的意涵在其中。在排斥批評之前,記得問問自己「從中我得到了甚麼啟發」?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別人的批評雖然帶給我們很多的不悅甚至剜心透骨的痛苦,但批評很多時候是我們成長的方向。我們應該正面對待批評,克制自己的情緒,轉變執著難改的觀念,這樣我們將能擁有更寬廣的心胸和更正面的人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