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宣佈參選總統以來,美國主流媒體便對特朗普發動史上罕見的負面報道戰,而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負面報道與假新聞更是有增無減。
特朗普曾在推特上批評,「假新聞在加班加點地趕工」,「全國電視網關於我的新聞高達91%是負面的」,他甚至因此考慮是否該取消部份媒體的採訪記者證。
The Fake News is working overtime. Just reported that, despite the tremendous success we are having with the economy & all things else, 91% of the Network News about me is negative (Fake). Why do we work so hard in working with the media when it is corrupt? Take away credentials?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May 9, 2018
假新聞氾濫,不僅特朗普本人不滿,閱聽大眾也不滿。
根據政治新聞網站Axios與Survey Monkey合作的最新民調發現,高達70%的美國民眾認為,那些所謂的主流新聞媒體記者,「知道他們報道的新聞是假造的、錯誤的或者會誤導人民的」,但卻依然報道或播出。
而在前文中,筆者已經介紹四種常見的媒體假新聞製造手法,以下再分述其他假新聞手法。
五、匿名來源,無中生有
新聞媒體透過匿名消息來源的爆料,藉此報道不利於特朗普的負面新聞,堪稱是第二常見的假新聞製造手法,僅次於「斷章取義」。
事實上,匿名消息來源並非不可使用,但在新聞業界,匿名消息來源通常使用在重大新聞事件、且不易取證的報道中。包括美聯社(AP)等西方主流媒體的編輯室內部,都有一套嚴謹的匿名消息來源使用規範,避免記者虛構或誇大消息來源,藉此欺騙、誤導編輯主管與讀者,也避免浮濫的匿名消息來源降低了媒體自身的可信度與聲望。
但是,就在特朗普上任後,美國主流媒體使用匿名消息來源的報道大量暴增,多數都是對特朗普個人或特朗普政府不利的負面報道;並且,這些使用匿名消息來源的報道,題材並非都是嚴肅的、或難以查證的重大報道。
例如,去年底《紐約時報》刊出一篇報道,宣稱特朗普每天花至少4到8個小時看電視,藉此營造特朗普「不懂治國」的負面形象。但查看報道的消息來源,竟是所謂的「靠近特朗普的人士」(people close to him);另外還有所謂的「助手們」(aides),宣稱特朗普靠著枕頭上在推特發文。
特朗普對此回應道,「又是一篇錯誤報道。」
Another false story, this time in the Failing @nytimes, that I watch 4-8 hours of television a day – Wrong! Also, I seldom, if ever, watch CNN or MSNBC, both of which I consider Fake News. I never watch Don Lemon, who I once called the “dumbest man on television!” Bad Reporting.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December 11, 2017
這些匿名消息來源,其地位、身份、背景沒有任何可信的、具體的部份指涉,完全是模糊不清、諱莫如深的人物。
這些人物是否真實存在?其發言是否真實可信?這些事情是消息來源親自目睹的、還是從別處聽來的二手、三手消息?這些匿名來源,是不是記者捏造、用來傳播自己聽來的流言蜚語?這些疑點,完全難以判斷。
若以嚴謹的專業新聞標準視之,這些新聞的可信度確實值得存疑。
「通俄門」報道 CNN製作人:可能都是假
另一類具有代表性的「匿名消息來源」假新聞,非「通俄門」相關報道莫屬。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去年6月22日報道稱,任期僅短短10天的前白宮通訊主任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 ),與俄羅斯的投資基金有所往來,藉此影射特朗普與俄羅斯關係密切,以擴大當時媒體集體炒作的「通俄門」聲勢。
尷尬的是,這篇報道隨即被其他媒體指出錯誤與疏漏,被質疑新聞造假。
隨後,CNN宣佈三名新聞人員請辭,CNN也在網站上發表聲明,稱「該篇報道並未符合CNN的編輯規範,已被撤下」,但CNN並未承認錯誤或疏失。
僅僅三天後,以追查假新聞而崛起的網站「真理計劃」(Project Veritas)公佈一段影片,內容是該網站人員通過化身採訪的方式,對CNN的節目製作主管進行調查。
該主管表示,CNN大量報道所謂「通俄門」新聞,是高層主管的要求,目的是為了創造收視率。他並坦言,媒體沸沸揚揚炒作的「通俄門」報道很可能都是「胡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任何重大證據」。
(Project Veritas揭露CNN為收視率,製造「通俄門」假新聞。)
另一類相當常見的匿名來源報道則是,媒體不斷引述所謂「白宮官員」、「內部人士」、「知情人士」,宣稱白宮內部閣員與幕僚經常爭執,或者宣稱特朗普動怒、要開除某某高官,試圖營造特朗普政府內部混亂、人員失和的氣氛。
這類報道不勝枚舉,而特朗普與白宮官員也多次公開闢謠。最受矚目的一次官員闢謠,是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John Kelly)所做的。
凱利是海軍陸戰隊四星上將退役,畢生軍功卓著,他在軍中服役時便已受到媒體輿論的高度敬重。
凱利平日行事低調,但去年10月在媒體相繼炒作「特朗普要開除凱利」後,他親自會見媒體,不但平和且幽默地澄清事實,並且言詞剴切而誠懇地表示,他在從事白宮幕僚長工作時最感到失望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看到媒體刊登不真實的報道。
(白宮幕僚長凱利出面澄清假新聞,婉言勸說媒體。)
反特朗普宣傳戰 政客與媒體聯手攻擊特朗普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出現大量的「匿名來源報道」,往往伴隨著一套特定的運作模式,姑且稱之為「反特朗普宣傳戰」模式:
先由一家或多家主流媒體刊登不利於特朗普的匿名爆料,接著,所有反對特朗普的泛左派媒體聯手齊上,加足馬力擴大報道,壯大聲勢。而媒體彼此也通過相互引述,無形中聯手增強了匿名爆料的力度與存在感。
再來,反特朗普的國會議員以媒體爆料報道為依據,在國會中批評、質疑特朗普政府,甚至要求哪個單位介入調查,將媒體報道升溫成「政治事件」。緊接著,媒體再繼續報道經過議員參與加工的「政治事件」,採訪議員,互相炒作,來回循環,形成一個「放大螺旋」。
結果,最初的一篇匿名爆料報道,一夕間化身為沸沸揚揚、儼然真實存在的政治熱點新聞——但是,原本的報道內容是否屬實?那些匿名消息來源是否真實存在、其發言是否屬實?卻幾乎少有人去追究、查核。
即使有少數負責任的媒體去追查真相,但泛左派媒體鋪天蓋地的猛烈宣傳與抨擊,已經對特朗普政府造成傷害。
換言之,這套「反特朗普宣傳戰模式」,可以將任何對特朗普不利的真假消息,通過媒體的海量報道、政治人物的激情加溫,快速建構為一起讓人信以為真的政治事件,彷彿無中生有、三人成虎,達成攻擊特朗普的政治目的。
倘若一旦被揭穿造假或有誤,媒體頂多低調道歉或發出短短的「更正啟事」。更常見的是,媒體被指出錯誤與疑點後卻置之不理,繼續尋找下一個能攻擊特朗普的負面題材來建構,甚至虛構。
對於漫天飛舞的匿名爆料假新聞,特朗普也一再澄清、駁斥並批評媒體造假。日前,特朗普在推特上再度強調,「假新聞瘋狂地製造錯誤報道,而且只使用不具名的消息來源(而他們根本就不存在)。」
The Fake News is going crazy making up false stories and using only unnamed sources (who don’t exist). They are totally unhinged, and the great success of this Administration is making them do and say things that even they can’t believe they are saying. Truly bad people!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April 30, 2018
在此必須強調一點,匿名消息來源並非不能使用,但必須嚴謹使用。
媒體對特朗普的匿名消息來源報道,未必全部都是假新聞,但確實有諸多不嚴謹、疑點與疏漏。這種作風非但不能幫助媒體增強報道可信度,反而自貶聲望,甚至還有不少新聞事後被證實造假。
而這些媒體,往往都是所謂的國際知名主流媒體,但其為了政治目的或自身喜好而不負責任、甚至刻意誤導閱聽眾的報道作風,不但正快速腐蝕著過去長期積攢的聲望與資本,也鏡照出當今媒體老闆與新聞從業者的背離傳統與道德驟下。
六、急於炒作,查證不足
查證、查證、再查證,是傳統新聞專業規範的首要守則之一。
但如今,許多對特朗普抱有敵意的媒體,為了快速而大量地製造負面報道攻擊特朗普,或者嘩眾取寵地吸引收視率,往往輕忽了查證工作,不但製造出許多假新聞,也鬧出了許多笑話。
在特朗普就職當天,《時代》雜誌記者米勒(Zeke Miller)發現白宮裏多了一個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半身銅像,但卻沒見著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半身像。米勒隨即告知他的同事,說馬丁・路德・金的半身像被特朗普政府移除了。
消息傳出,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並大力批評特朗普政府與共和黨是「種族歧視」,甚至炒作黑人族群與特朗普政府的對立。
但,事實卻是,馬丁・路德・金的半身像依然住在白宮,完好不動,是當時記者的視線被一名特勤人員擋住了。但記者竟然不加查證,反而倉促地發出消息,用來打擊特朗普。
真相大白後,這名記者也在推特上坦言,自己犯了錯,但對特朗普政府的傷害已經造成。
Tweeting again: wh aide confirms the MLK bust is still there. I looked for it in the oval 2x & didn't see it. My apologies to my colleagues
— Zeke Miller (@ZekeJMiller) January 21, 2017
這種「先打特朗普而後快」的敵意心態,也發生在資深的權威記者身上。
去年12月1日,美國廣播公司(ABC)首席調查記者布萊恩・羅斯(Brian Ross)報道稱,特朗普曾在總統大選期間,指使前美國國防情報局長弗林(Michael Flynn)與俄羅斯接觸,而弗林已經招認,並準備作證指控特朗普與家人及白宮官員涉嫌「通俄」。
報道一出,隨即被證實羅斯的消息有誤,ABC被迫更正新聞,而羅斯本人也被ABC宣佈停職四個星期,並不再參與報道特朗普的相關新聞。
稍晚,12月8日上午,CNN高調地以「獨家報道」稱,特朗普陣營曾在2016年9月4日收到電子郵件,得知黑客竊取了民主黨內部機密文件,藉此指稱特朗普陣營通過不正當手段,提前知悉民主黨的內部機密。
但新聞才剛播出,就被指出錯誤。特朗普陣營接到黑客信件時是9月14日,比CNN報道的晚了10天,而黑客在9月13日就已經在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上公佈這批資料。因此,特朗普陣營並未提前知悉此事。
稍後,CNN記者不得不低調更正,坦承弄錯日期。
(美國媒體急忙攻擊特朗普,卻破綻百出。——新唐人電視台)
為了打擊特朗普,媒體記者遍尋各類驚人耳目的消息來報道,但卻因急於炒作、疏於查證,結果就像開著一部後輪已經鬆脫的蘭博基尼跑車(Lamborghini),剛起跑時充滿速度與激情,不久,後輪脫落,整部跑車不知將撞上何方,車毀人傷。
美國新聞協會(American Press Institute)執行理事湯姆・羅森斯提爾(Tom Rosenstiel)也對此感嘆道,「(媒體)搶先登出錯誤的報道,一點好處也沒有。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獨家報道永遠都是獨家,因為那表示沒有人能證實這個報道是對的。」
(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