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場戰爭,每天發生在你我家中的客廳裏、電腦前、手機上。

這場戰爭,叫做「假新聞媒體戰」。

自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宣佈參選總統開始,美國媒體便開始對特朗普不斷發動攻擊。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後,媒體砲火更為猛烈,就連所謂國際知名的主流媒體,也紛紛一改「中立、客觀」的專業作風,頻頻發起大規模的負面報道圍攻特朗普,甚至還出現諸多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錯誤或明顯偏頗的假新聞。

事實上,對許多政治專家來說,特朗普的當選幾乎是奇蹟,甚至是神蹟。

原本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後來成為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的金里奇(Newt Gingrich)曾指出,「特朗普是當代歷史上,第一位能在媒體的猛烈攻擊下,還能勝選的美國總統。」

而特朗普上任迄今,非但沒有對媒體的「嗜血」攻勢有所屈服,相反,他不斷反擊媒體對他的不公平與抹黑、對事實真相的扭曲與掩蓋。

「美國媒體非常不誠實,多數是如此,並非全都這樣。」特朗普日前在G7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但新聞業裏有太多人是難以置信的不誠實,他們不按照應有的方式做報道,甚至很多時候,只要是(對特朗普)正面的消息,他們乾脆連報都不報。」

事實上,美國媒體的失真怪象及假新聞的失控亂象,也讓美國民眾深感質疑。

根據非營利組織「公共宗教研究所」(PRRI)去年底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並不信任媒體記者,高達53%的美國民眾認為,多數記者懷有特定的個人目的或政治目的。

至於美國媒體為何要對特朗普如此口誅筆伐?筆者已經有過討論,此方不再贅述。請見另文:

有鑒於部份讀者並不熟悉新聞業的實踐運作,不清楚「假新聞」是如何操作製造,因此,本文將解析媒體報道特朗普時,常見的八種假新聞手法。

但首先需要說明,假新聞未必是徹頭徹尾的無中生有、憑空臆造,也未必是完全的內容錯誤。許多假新聞反而是「部份真實、部份虛假」,如此才更具有說服力與迷惑力,才能鼓動更多人對特朗普產生誤解與反感,達成媒體攻擊特朗普的目的。

而根據美國學者約翰・約翰遜(John Johnson)的定義,假新聞可分為五類:

  1. 百分之百錯誤的報道。

  2. 立場傾斜或偏誤的報道。

  3. 純粹的單方面宣傳。

  4. 誤讀、誤用數據的報道。

  5. 內容不準確或內容疏漏的報道。

這五類報道,內容「假」的程度不一,有的是刻意造假,有的是人為疏忽,但都屬於「假新聞」的範疇,也都經常出現在以下常見的八種假新聞製造手法裏。

一、斷章取義,抽離脈絡

斷章取義,堪稱媒體假新聞最常見的基本手法。

記者或編輯將新聞事件的動態經過,加以定格,選取出特定的畫面或片段,將其抽離整個事件脈絡,再依據媒體所欲的角度、立場進行加工、放大、宣傳,從而達到抹黑、攻擊的作用。近期一則典型案例是,媒體刻意扭曲特朗普針對惡名昭彰的黑幫「MS-13」發表的談話。

當時特朗普正與加州弗雷斯諾縣警察局長瑪格麗特・米姆斯(Margaret Mims)對話,討論MS-13成員的犯罪問題,他嚴厲譴責這些非法進入美國的黑幫份子作惡多端,「這些傢伙不是人,他們是禽獸」。

但美國各大媒體隨即斷章取義地報道,把警長的說話切掉,只保留特朗普的發言,並據此聲稱「特朗普說非法移民是禽獸」。

美國霍士新聞還原特朗普與警長對話經過,凸顯其它媒體斷章取義。

另一個鮮明案例,是去年11月特朗普首度以總統身份出訪日本,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同前往錦鯉池餵魚。

安倍首先一勺一勺地將飼料拋入魚池,初來乍到的特朗普也跟著模仿照做,最後安倍將盒中剩下的飼料直接倒入池子內,特朗普也隨即照做,將盒內飼料灑入魚池中。

然而,反對特朗普的泛左派媒體,特意抓出最後一個畫面加以放大炒作,聲稱特朗普在日本「倒下整盒飼料」,「非常粗魯」,藉此攻擊特朗普,營造特朗普的負面形象。


——泛左派媒體截圖斷章取義,攻擊特朗普

反對特朗普最猛烈的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為了增加說服力,刻意在推特上公佈片段,但這個片段卻經過刻意修剪,將畫面從一開始的特朗普、安倍同時出現,縮放到只有特朗普特寫,在他倒完飼料後,畫面再拉回放大為特朗普、安倍同在。

記者在推特上寫著:「特朗普總統與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餵魚,把整盒飼料倒進錦鯉池裏。」

——CNN記者公佈刻意修改的片段,抹黑特朗普

CNN及其它左派媒體的報道失實,引發部份新聞同業反彈,而《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評論員艾力克・溫波(Erik Wemple)也不禁批評,「CNN與其它媒體過度炒作」。

——前BuzzFeed政治記者Siraj Datoo轉載較完整的新聞畫面,指出是安倍先帶頭將飼料灑入魚池,特朗普才照做。

——特朗普與安倍晉三餵魚的完整過程。

此外,6月初,加拿大召開七大工業國峰會(G7),一張各國領袖嚴肅討論的照片,也成為媒體炒作焦點。

這張照片,是由德國總理默克爾辦公室公佈,但隨即被歐美媒體廣泛挪用炒作,宣稱特朗普與其他六國領袖「針鋒相對」、「劍拔弩張」、「氣氛僵持」,試圖影射特朗普外交失利,與盟國對峙,目的是讓特朗普難堪。

但從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發佈的照片來看,同一角度,卻出現不同的畫面與氣氛,各國領袖似乎有說有笑,與其它媒體報道大相逕庭。

PM Trudeau and G7 leaders work on the joint communiqué following a breakfast meeting in Charlevoix. June 9, 2018.
PM Trudeau and G7 leaders work on the joint communiqué following a breakfast meeting in Charlevoix. June 9, 2018.
2018年6月9日,在魁北克Charlevoix舉行的G7峰會期間,加拿大杜魯多總理和七國集團領導人聚會。(加拿大總理杜魯多flickr網絡相簿)

特朗普稍後出面澄清,拍照當下,他與各國領袖正在等待聯合聲明的文件出爐,大家一方面等待,另方面也仍在進行討論。

從白宮社交媒體主任小斯卡維諾(Dan Scavino Jr.)以及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發佈的照片來看,當時現場的氣氛,確實如特朗普所言,眾人正在仔細審閱聲明的文字內容並進行研商。

而特朗普也在忙完特金會後,再次發出多張照片還原現場情境,並批評假新聞媒體刻意刊登不好的照片來影射他向他國領袖動怒。

相似案例,不勝枚舉。「斷章取義、抽離脈絡」,正是媒體製造假新聞、負面攻擊特朗普的最常見手法。

二、移花接木,以假亂真

移花接木,是新聞媒體攻擊特朗普的另一個常見策略。媒體隱瞞部份事實,將新聞報道添加與事件真相迥異的內涵,用來批評特朗普;抑或將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事件影像或圖片,挪用拼接,作為攻擊的武器。

6月中,一名洪都拉斯小女孩與母親試圖偷渡進入美國、遭到邊境巡邏隊攔下的哭泣照片,在媒體與網絡上廣為流傳。媒體聲稱小女孩被強迫與母親拆散,因此嚎啕大哭,引人同情。媒體也藉機大肆批評特朗普嚴守邊境、防堵非法移民的政策。

隨後,《時代》(Time)雜誌將小女孩照片與特朗普照片加工合成,作為雜誌封面,並在封面上加註一句「歡迎來到美國」,試圖藉此嘲諷特朗普。而包括中共官媒與其它反對特朗普的各國媒體,也紛紛在推特上轉載。

一時間,哭泣小女孩,成為反對特朗普移民政策的象徵符號。

不過,尷尬的是,小女孩的父親隨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小女孩並沒有與媽媽分開。美國邊境巡邏隊也出面證實,小女孩一直與媽媽在一起,並未被拆散。

整個新聞事件,頓時淪為國際媒體聯合炒作的假新聞。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也出面批評民主黨及媒體,刻意利用小女孩的照片來推動他們的政治議程。

——美國邊境巡邏隊向媒體證實,小女孩並未與母親分開

——白宮發言人批評政黨與媒體濫用不實照片推動政治議程

無獨有偶,就在5月底,一張非法移民孩童被安置在布滿鐵網的收容所內的照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引發各界震驚迴響。左派政治人物與媒體更以此批評特朗普政府不人道,將非法移民兒童關在鐵籠裏,像狗一樣。

但稍後,這張照片被證實是在2014年奧巴馬執政時期所拍攝。特朗普也隨即在推特上回應,批評民主黨試圖散佈奧巴馬政府的老照片,來破壞特朗普政府形象。

此外,去年12月,一名《華盛頓郵報》記者在推特上公佈一張場面冷清的照片,宣稱特朗普的集會活動乏人問津、門可羅雀;但隨即被特朗普本人公開回擊,批評記者刻意使用活動剛開放入場時的照片,企圖掩蓋現場爆滿的盛況。

該記者稍後也被迫出面道歉,刪除推文。

——華郵記者使用照片移花接木,引導讀者誤解事實,特朗普反擊。

三、焦點錯置,引人誤解

當特朗普政府在做重要的、正面的事務時,媒體經常刻意不予關注,反而將新聞焦點放在其它旁枝末節、零星瑣碎的小事上,藉此轉移焦點,不給特朗普政府正面報道,甚至藉機挖苦、嘲諷、批評之,這也是常見的偏誤假新聞手法。

例如去年8月,美國南方遭受哈維颶風嚴重襲擊,特朗普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聯袂前往災區視察,探訪災民,但許多媒體並不關注災情與救災,反而不約而同聚焦在第一夫人的高跟鞋上,批評第一夫人穿高跟鞋視察災區。

媒體錯置焦點,不將重點放在國家的救災行動與人民的災後重建生活上,反而將心思放在高跟鞋上,尋找任何可以攻擊特朗普政府及第一家庭的機會,這種高度政治化的新聞操作手法,反而凸顯了這些泛左派媒體本質上並不在乎人民百姓,只在乎政治立場與政治爭鬥。

此外,近日梅拉尼婭前往德州的移民兒童收容所探視,關切兒童們的生活與照顧情況,也對外傳遞特朗普政府對移民的人道關懷。

但許多媒體卻刻意將焦點放在她穿的39美元Zara外套上,因為外套上面寫著「我真的不在乎,你呢?」

媒體與諸多反特朗普人士,在網絡上大肆批評梅拉尼婭穿這件外套,是顯示她對外來移民的輕蔑。

隨後,特朗普在推特上回應,梅拉尼婭外套上的文字,其實是刻意說給假新聞媒體聽的,「梅拉尼婭知道他們有多麼不誠實,所以她根本就不在乎!」

四、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眼見為憑,是新聞記者一項基本守則,要看見了事實,才能做進一步的後續查證、採訪、報道工作。但對於反對特朗普的新聞媒體來說,有時卻反而要刻意「視而不見」,才能達成他們想要的效果與目的。

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在5月接受腎臟手術,一度在媒體前消失了三個星期。但竟有媒體報道宣稱,梅拉尼婭是去「動手術拉皮」。還有媒體稱,梅拉尼婭已經「離開白宮」。甚至有媒體稱,梅拉尼婭健康不佳,「瀕臨死亡」。

特朗普對媒體的負面謠言相當不滿,他在推特上批評「假新聞媒體非常不公平,非常惡毒」,「她一切都非常好」。

他並披露,曾有四名記者在白宮見到梅拉尼婭開心地走著,準備去開會。但記者們卻不願報道,因為這會影響媒體想要報道的負面情節。

(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