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大辯論」日前正式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個短中長期及概念性土地建議,進行為期5個月公眾諮詢。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昨日在《城市論壇》質疑土地供應諮詢中,不少選項只是令某群組受惠。小組主席黃遠輝重申小組沒有前設立場,目標是接觸社會最多持份者意見就覓地達成共識。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葉寶琳認為,本港現時房屋問題源於土地分配問題,供應只是解決問題其中一環,質疑小組未有在諮詢中提及設立空置稅、土地囤積稅、資產增值稅等。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葉寶琳質疑小組未有在諮詢中提及設立空置稅、土地囤積稅、資產增值稅等。(蔡雯文/大紀元)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葉寶琳質疑小組未有在諮詢中提及設立空置稅、土地囤積稅、資產增值稅等。(蔡雯文/大紀元)

陳劍青亦指,過去20年本港單位數量增長長期比住戶增長數量快,即「現時房屋問出現非因興建單位不足,而是興建的單位不是落在有需要人士手上」,他亦提到現時有760公頃棕地未有納入發展區,亦無發展時間表,認為該類土地應優先透過《收回土地條例》儘快收回發展。他稱對是次諮詢文件感失望,因文件沒有提供政府空置丁地、短租地和閒置地等相關數據及土地分佈。

黃遠輝指,本港家庭規模正在縮少,由過去平均3.1人減至今天平均2.8人,未來將會縮至平均2.7人,是房屋需要增加的其中主因。陳劍青問黃遠輝可否承諾就人均居住面積立法,讓低於某居住面積人士可優先使用土地資源,否則即使增加土地資源,亦未必能落到有需要人士手上。黃反問「未有土地增加之前,怎可以立法每個人的平均居住面積呢?」

陳劍青又提到,土地供應諮詢中不少選項只是令某群組受惠,如建議將丁屋變成丁廈、以公私合營模式開發發展商農地,質疑為何有前設一定要以公私合營模式發展,而非以收回土地發展,「給公眾觀感是,整份文件加了很多土地利益人士提出的選項,好似要過場,最後討論一輪後,大家好似都不反對便通過,變相是這樣的遊戲多於真正對應大家的實質需要。」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黃遠輝重申小組沒有前設立場。(蔡雯文/大紀元)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黃遠輝重申小組沒有前設立場。(蔡雯文/大紀元)

黃遠輝回應稱,公私營合作只是小組提出的建議而非結論,如社會上較多人認為應該以《收回土地條例》發展私人農地,小組會如實在報告反映。他強調公眾諮詢報告內容將完全建基於公眾諮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