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85億美元,按年增長3.9%,相比南韓的13,400億美元,差距50倍。換句話說,南韓工作1年得來的經濟成果等於北韓的50年!自2006年開始,北韓因銳意發展核武而遭聯合國制裁,孤立無援下與中國的貿易變得尤其重要,成為賴以為存的經濟命脈。
日據時與南北分裂
日本殖民時代,以朝鮮半島地理形勢配置經濟活動。北部山多宜水能發電,加上地下資源豐富,逾80%的重化工企業集結於此,如朝鮮氮肥化學廠和日本製鐵兼二浦煉鐵廠等。南部平原宜農作與輕工業,比例佔半島60%至70%。二戰後南北分裂,此佈局不利於兩國個別發展。
分治後北部政權在蘇聯支持下,推行社會主義改造。1946年的土改無償沒收了過去宗教團體、當地地主和日本人擁有的土地,分配貧農,很多人因而逃亡到南部。隨後又無償沒收礦山、鐵道和日本人產業設施,進行國有化。於指令性經濟和蘇聯予以的技術及貸款援助下,工業發展起來。
1950-53年的朝鮮戰爭殃及全國,嚴重破壞原有工業基礎,1953年工業生產量驟降至戰前的六成左右,耕地損失四分之一。經過一輪休養生息,經濟得以恢復,在中蘇交惡後仍能左右逢源,工業發展顯著,在1960年代北韓人均GDP甚至一度勝過南韓。
政策失誤沉水入火
70年代末,北韓經濟卻開始開倒車,屢用政治運動式速度推行有違客觀規律的政策、建設大量紀念碑式非生產性建築,給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南韓於1988年成功舉辦奧運,北韓平壤於次年趕著來個第十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以示抗衡。此活動透支了朝鮮政府帳目,財務負擔日重。
蘇聯解體,北韓沒了後盾,失去能源進口保證,2002年逾七成工廠倒閉。日暮途窮,中央只有下放權力,廠方可自定生產計劃,企業自負盈虧,工資按其產量增減。另破天荒讓外資在開城、南浦和新義州等工業區設廠,以吸收技術為主要目的。2008年有報道指出,八成南韓企業表示在當地營運艱難,問題包括交通及通訊等。
除了建立特區,為增加收入,北韓對外開放旅遊,目前每年吸引10萬觀光客到訪,知名景點包括板門店、平壤地鐵(1973年通車至今)和馬息嶺滑雪場等。
近日,朝鮮半島局勢似有緩和跡象,領導人金正恩剛結束中國訪問,計劃4月底舉行南北韓峰會,隨後5月更將舉行歷史性的美朝峰會。然而,在北韓真正實施無核化前,美國無意放寬制裁。朝鮮如果想在未來正常地發展其經濟、改善民生,必須先放下敵意,理性地與外界溝通,別再朝秦暮楚、陽奉陰違。尊重普世價值的北韓,一切才會有轉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