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顯示,日本的上市公司的家數已超越了美國。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2017年底掛牌的上市公司家數約3,700家,超過美國的3,600多家,這雖意味著日本投資者可選擇投資的標的多過美國人,但卻不表示日本的股票市場比美國更有吸引力。
雖說「數大就是美」,但太多的上市公司會讓投資者眼花瞭亂,而且其中不乏魚目混珠的壞標的,容易讓投資者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以美國為例,美國上市的家數在1996年的高峰一度超過7,000家,那時候網絡泡沫還如火如荼醞釀中,此後資本市場經過了2000年泡沫崩潰和2008年金融風暴的淬鍊,如今的家數已降到約一半左右。其中,約70%-80%公司下市的原因是企業併購(維權股東的推波助瀾很關鍵),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公司,因不符合證交所的標準(如股價低於1美元或月均量少於10萬股)而被迫下市。
例如,當前股價跌跌不休最明顯的大型股或許是通用電氣(GE),該公司2000年股價高峰近60美元,現在跌到只剩15.1美元,如果公司業績和股價遲遲無法振衰起敝,專家預估在美國的市場運作機制下,該股可能走上下市或分拆之路,在這之前,它很可能先被道指成份股除名。
透過美國證交所去蕪存菁的下市機制,美國股票家數在這20年間雖然腰斬,但股價總市值卻暴增至三倍,這除了顯示這段期間低利率環境刺激投資者大量買股外,也顯示這些倖存的上市公司業績持續蒸蒸日上,大幅改善了整體資本市場的結構。
此外,根據湯姆路透(Thomson Reuters)的資料,美國市場在1990年代,每年約有500家企業初次公開上市(IPO),但自2000年後,新掛牌的家數已降到約每年140家,這主要反映受到2002年能源股安隆(Enron)案醜聞的影響,美國掛牌上市的標準趨嚴。
近幾年來,美股在歷次的全球動盪中領漲全球股市,美股三大指數也同步創下多次歷史新高,成為全球投資者難以忽略的市場,這份成就除了歸功於近年特朗普的新政刺激外,更重要的是美國資本市場長期結構性的改變,公司治理的改善和上市法規的趨嚴都起到了主導的作用。
反觀日本此時的上市家數超過美國,卻凸顯日本下市的機制過於寬鬆(包括市值少於10億日圓或月均量少於10單位)的事實。外資機構多呼籲,日本上市公司的管理還需進一步強化,以免讓善良的投資者誤踩地雷,和讓大型基金買到成交流動性極低的小型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