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羅列,錦羅霓裳飛揚,杯觥交錯間狂放高歌……為吸引顧客上門,宋朝店家無論菜餚、茶、酒、器皿皆精緻奢華,烹、煮、烤、爆、溜等數十種烹飪手法工序任君要求,其豐富細膩今日全世界沒有幾家餐館能媲美。
飲食是理解人類社會、文化變遷及歷朝生活的重要指標。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經濟最發達、工商貿易最活躍的一個時代,人口眾多、密集都會,宋太祖開國之初,全國戶口三百多萬戶,至宋徽宗已增至二千多萬戶,當時北宋汴京城擁有百萬以上的大城市,大批的商人、業主、手工業者應運而生,構成了龐大的中產階級,宋代多釆多姿的飲食文化,實歸功於當時豐盛的物質條件。
由於社會經濟空前的繁榮,能負擔多元化的生活所需,供需平衡,使得專業化的分工大量出現,普遍市民生活富裕,京城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以上比比皆是,翻開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並比照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書中眼花撩亂、成百上千的盛筵、美食、與小吃,猶如天上繁星點點,令人嘆為觀止!
豐富細膩冠古今
「八荒爭湊,萬國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
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東京夢華錄》
據《東京夢華錄》、《夢粱錄》諸書記載,宋代食品名目繁多,全國名酒近百種,當時流行酒類分為黃酒、果酒、藥酒和白酒四大類,高檔大型酒樓林立,依《夢華錄》「州橋夜市」中的描述,州橋的酒樓被稱作「正店」者全汴京僅七十二家,屬頂級酒樓,宣和年間的酒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酒樓之規模宏大而華麗。
為吸引顧客上門,店家無論菜餚、茶、酒、器皿皆精緻奢華,烹飪手法工序日趨複雜,烹、煮、烤、爆、溜、炒、煨、蒸、滷、燉、臘、蜜、蔥拔、酒、凍、簽、醃、托、兜等數十種,僅一家正店菜單就有241道菜色,可見宋代菜餚精緻、細膩而多變化。
菜餚之道地精美,餐具器皿也十分講究,因銀器遇毒穢旋即變黑,酒樓為保證衛生安全,大量使用銀製餐具,除能顯露店家高雅氣派之外,由於銀器不易摔壞,損毀可再鎔鑄,視同店家變相存錢,所以宋朝餐飲業大量使用銀碗、銀瓶,達到「雖一人獨飲亦用銀盂之類」。
店家對客人的要求更是服務備至,達到任君隨意要求的程度,入店就座隨即請客人點菜,接著「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臕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充份滿足每人個別飲食與口味的要求,宴客的場面——山珍海味羅列、錦羅霓裳飛揚、珠光寶玉閃爍、杯觥交錯間狂放高歌,「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成為兩宋餐飲業的普遍現象,目前全世界可能沒有幾家餐館能達到宋代飲食文化的豐富與細膩。
五大菜系的形成
宋室南渡之後,隨著大量北方人口的遷入,東京的飲食也大量進入了臨安,南北飲食再次得到充份的交流,形成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的世代。吃遍江湖的美食家、歷史學者逯耀東認為,兩宋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中第一次南北大規模交流。許多學者研究也認同,中國八大菜系或五大菜系的形成就在此時。
由於宋代文風鼎盛,科舉受到學子的重視,在競相赴京考試中,各方仕宦學子將家鄉風味與故鄉習俗帶到京城,地方與京師頻繁的流動往來,各地風味飲食在京城交流,形成了多元飲食的京城風華,再經由不同地區的文人吸收,帶回故鄉又融入了當地的飲食,增添了當地飲食新風味,今日川菜、浙菜、粵菜等菜系正逐漸成熟,並各自形成了一個獨立菜系。
國人開門七件事
南宋吉州窯作品「烏金釉葉紋碗」。宋代飲茶與茶器相輝映,這只碗以葉脈入碗燒成,從葉紋碗的表現,突顯宋朝以「藝」載道的精神。
中國飲茶風尚發展至宋代,已成為庶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北宋繼大唐、五代之遺風,民間飲茶風氣十分興盛,不僅由城市到鄉村,更從中原、江南擴及契丹、西夏、回紇等地方,自宋徽宗以來,多位皇帝皆嗜好飲茶,上行下效,民間有貢茶進獻、朝廷有賜茶禮制,茶作為犒賞近臣及敦睦外邦的賜禮,兩宋自王公貴族、士大夫文人,下至黎民百姓,全民嗜茶愛茶,茶肆到處林立,市井喫茶之風勃興,已成為大眾生活文化。「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乃宋人居家生活的基本素養。
北宋王安石在《議茶法》中說「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南宋吳自牧《夢粱錄》進一步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筆者主張「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視為人類飲食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完整不可或缺的一環,茶為人間之甘露、盛世之清尚,「茶」擺在七件事最後位置:「可飲」、「可品」、「養生」、「修性」四個階層,恰好說明,茶從物質、到精神、到靈性的完整過程,資深品茗者,經常透過茶與大自然神交,進入不飢不渴、怡情悅性、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符合宋代理學「存天理、去人欲」,「清、真、簡」之宋代文人飲食核心價值觀念。
宋室南渡之後,杭城臨安之繁榮盛況更加難以言喻,《夢粱錄》卷十六「茶肆」記載:「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杉異檜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面。」杭城到處有茶坊、茶湯巷,茶肆佈置得很優雅,在鮮花、名畫、奇松異檜的環境裏,往往也是士大夫、文人相約會面的好場所。
宋代禪林徑山香茗
宋代產茶地域遼闊,長江以南各省無不產茶,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官焙的團茶以及兩浙草茶,「草茶」是指當時人所炒或蒸的鬆散茶葉,遠望如同一堆細草。由於兩浙地域靠近臨安首府,草茶經士夫文人與商賈的推廣傳播。
宋代書畫對海外的影響不小,尤其是日本,當年入宋的日本僧侶回國時,不僅帶走儒、釋經典,同時也喜歡將書法尺牘和繪畫作品帶回日本,往往高僧的墨跡流傳到日本後獲得尊崇,作品被裝裱並飾以錦欄,成為日本茶道文化重要的文物財。
故宮文藝紹興南宋特展中,從日本借展的這幅南宋徑山寺名僧大慧宗杲傳世書蹟,從宋杲這封信的用筆,可見一代高僧濃鬱的墨韻與磅礡的氣勢,字裏行間,充滿氣象萬千。(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