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我有萬古宅,嵩山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二年(743),當時,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比這首詩稍早一點,還有一首〈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山人」,即隱士。因其常隱居山林,故稱山人。這位楊山人,大約是李白早年訪道嵩山時結識的朋友。在〈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中,有句云:「當時結交何紛紛,片言道合唯有君。」可見李白與楊山人的友誼是很深厚的。現在又要分別了,李白寫了這首詩(是第二次贈詩)為其送行。

楊山人歸去的地方是嵩山,嵩山是五嶽中的中嶽,唐代帝王多次登臨封禪,是聲名赫赫的首善之區。詩的前半部份,便著意寫嵩山的景色,抒發詩人對嵩山訪道的眷念之情。

詩的第一、二句,「我有萬古宅,嵩山玉女峰。」一開頭,即以無比豪邁的氣概來寫自己與嵩山的緊密關係。他把玉女峰當作自己萬古不變的宅第。「玉女峰」為嵩山三十六峰之一,在嵩山主峰峻極峰的西邊。據《嵩高記》載:峰北有石似女,故名。相傳峰上有大篆七字,人莫能識。當年李白是否真在此住過呢?別的詩評家認為:「那倒未必!這樣寫,不過是渲染神異氣氛,使詩的氣象更加恢宏。」筆者認為:那也可能!李白稱謫仙,以前住在天上,必然有家。他天性使然,愛直話直說:「我有萬古宅,嵩山玉女峰。」我輩處凡塵,無法找到證據去否定李白沒有這個家。

第三、四句,「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這兩句所展示的境界,更加美麗神奇。月亮本來是不停的運動著,永無停歇。詩人卻要把它「長留」下來,還要把它掛在蒼翠挺拔的松枝之上,樹下小溪潺潺流淌,水光與明月輝映,上下碧透,純淨秀美,猶如仙境一般。這環境與隱居的高士,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第五、六句,「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這是寫楊山人回到嵩山以後的活動,是推想之詞。詩人說,楊山人回去以後,將會不停的採摘仙草,而玉女峰上,則是菖蒲盛開,滿山絳紫,香氣襲人。據《神仙傳》上說:菖蒲「一寸九節,服之長生。」李白信道求仙的慾望很強,對楊山人回嵩山後,有如此優越的修煉環境與條件,是頗為羨慕的。

第七、八句,「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詩的結尾說,到今年歲末年底,我可能會到嵩山去探訪你,和你一塊求仙訪道,過著嘯傲山林的清幽生活。在這裏,詩人還把他對官場生活厭倦,而對求仙訪道無限嚮往的情緒,轉化為具體形象:詩人李白,騎著一條白色巨龍,騰雲駕霧,在湛藍的天空,蜿蜒遨遊。這畫面「青」「白」搭配,氣勢豪放,場面遼闊,意境十分諧美。虔誠修煉的人,早晚會成仙得道的,這也屬自然。

這是一首送別詩,通篇未寫離愁別恨,而是把楊山人歸去之處的景色,描繪得清幽高遠,恬靜安適,簡直是世外仙境、洞天福地。把送行者即詩人自己,寫成仙風道骨、乘龍御風、尋仙訪尋、遨遊太空。寫得之所以豪放飄逸,迷離撲朔,這特別符合離去的人和送別者的身份。如果沒有一些神奇的誇張、想像,怎麼能顯現這位友人的超凡脫俗的神異之處呢!詩沒有從正面寫離恨別愁,但通過寫景,通過設置的意境,還是隱晦曲折地把送行的情誼,表達了出來。詩中把嵩山景色,寫得那麼秀麗優美,把楊山人歸去之後的生活,寫得那樣令人神往,這就隱含了對楊山人的深厚友情。至於自己將騎龍往訪,這也說明與友人再次重聚的企盼。

全詩曠達奇妙,構思新穎,亦真似幻,空靈瑰麗,突出地體現了李白的精神境界和藝術風格。

正是:

誰若欲窮千里目,

就請更上一層樓。

如果不能上樓去,

兩眼迷離永糊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