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淌過一片光華,漾起一幅美麗的畫,一隻高飛的雄鷹,口銜香草飛往千秋故國,扎根御園沃土。隨思大唐至今已過千年,雄鷹投放的香草,已在御園豐茂秀美,采之佩飾,古風清韻躍然。循鷹而望它的主人正是大唐名臣魏徵,而這香草卻是能「內美、修能」的女德。

清風吹開史冊,猶如見魏徵等人奉唐王之命編撰《群書治要》,將大唐之前數萬經典輯錄編纂為巨著,作為唐王治國理政的參照。魏徵道心深厚,思想開闊,在這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經典大作中,魏徵於首序論談女德,寥寥數語非常亮眼。

魏徵像 (公有領域)
魏徵像 (公有領域)

魏徵講到:「至於母儀嬪則,懿後良妃,參徽猷於十亂,著深誡於辭輦,或傾城哲婦,亡國艷妻,候晨雞以先鳴,待舉烽而後笑者,時有所存,以備勸戒。」意思是:那些有著賢淑女德的皇后嬪妃,以美好的修養列入輔佐治國的賢臣之列,以后妃之德輔助君王。而那些詭計奸惡、禍國殃民的婦人,毀滅朝廷的艷妻,她們有的如清晨的母雞先於公雞鳴叫一樣違反常道,有的像在烽火戲諸侯的褒姒,時常都有出現,加以記錄,以勸誡後人。

這段高度精煉的語言,包括了幾個故事。「參徽猷於十亂」,「十亂」指十個輔佐周武王治國平亂的大臣,即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文母。文母也就是文王之後太姒,也就是《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那位主角。人文演變,「十亂」後來泛指輔佐帝王的十個有賢德才華的人。周朝的興盛與安享八百年的綿長國運,也正是由三個賢德的周母「太姜、太任和太姒」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幾位君王,奠下深厚的基礎。現代人稱妻子為太太,據說也因此而來。

而「著深誡於辭輦」則是講孝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故事。一次,成帝在後宮遊玩,打算和班婕妤一同乘坐車,班婕妤推辭說:「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意思是:臣妾觀古時的圖畫,發現聖主明君身旁坐的都是有名的大臣,只有夏商周三代時的亡國之君身邊坐的是寵妾,今天若何陛下同乘輦車,不就和那些亡國君主一樣嗎?班婕妤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寵幸,而是想著如何更好的輔佐國君。魏徵用此典故也是說明,女德對君主治國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古人認為:「正天下,首正人倫;正人倫,首正夫婦;正夫婦,首重女德」。傳統文化裏面五倫關係最重要的是夫妻關係。女德的要求之一就是「婦聽」,所說的「夫義婦聽」,夫義,指男子要講道義,做義者循正理,做人做事要講原理原則;婦聽,就是順承,那麼順承甚麼?在坤卦裏面是順承天。在現實生活中,不是丈夫說甚麼都要聽從,而是要聽義,順承天、順承義。如果夫君不講道義,違背倫理,你去順承,那就是沒智慧、不賢德。所以古代的女德,不是對女子的束縛,而是承載家國恩義的重要基礎。所以漢成帝讓班婕妤同坐輦車,她拒絕了。女德培養的女子很獨立很有真我,也很有膽識。即使帝王說的話不合義,也可以拒絕不聽。

中國古代的聖人,都是「明德」的聖者,真正明瞭宇宙人生的法則。當聖人明曉做人為王的道理後,就開始教化大眾。教黎民向天地學習,順從天地之道。因為聖者明白天地萬物是一體的,因此讓庶民學習天地之德,從而回歸淳厚的本性。所以古時講:「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古代講男尊女卑,這裏的「卑」並不是貶低女子。而是聖者教人學習「天尊地卑」之德,男子要傚法天、乾道,像天一樣廣而無私,像天一樣能夠統領萬物。女子要傚法地、坤德,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承納萬物。所以古時要求男子要有陽剛之氣,要傚法天的剛健;女子要懂得柔順,傚法大地的謙卑、貞靜,包容以厚德載物。所以古人眼中,女子的地位很高,以猶如大地般的坤勢來看待女子的位置。

《女誡》第一篇就是「卑弱」。卑弱不是地位卑賤輕弱,而是古人教女子要傚法大地,傚法地德。心胸猶如大地,永遠處在最低處,能成就萬物,卻不會居功顯耀自己。做女子也是要這樣,有才而不顯,有功而不居,「以柔為本,以剛為刑,以清為奇,以濁為賤。」

魏徵用這些典故,提醒太宗要以此為戒;同時也把女德提升到輔佐王道的高度,直接關係著國家的興衰。所以《群書治要》也大量輯錄不少賢德后妃的故事,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古人思想的開放、開闊。不否認歷史中宮廷后妃有偏頗爭寵妒忌之事,但傳統意義上的后妃,在古人的眼中,她們真正的使命和職責,是和君王一起教化天下,是為輔佐仁君王道而來的「白富美」(德白、清富、心美)。這也是女德的高貴之處,上佐國君,下助人夫。◇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