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曝經濟數據大幅造假,2016年工業增加值大幅注水四成,假帳達2900億元人民幣,輿論譁然:幾十年,全國經濟沒有幾個省份不注水的。
內蒙古2016年工業增加值大幅注水四成
1月3日,內蒙古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稱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份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水份,一些地方盲目過度舉債搞建設,包括叫停包頭地鐵項目和呼和浩特地鐵三、四、五號線項目。
據財政審計部門反覆核算後,內蒙古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佔總量的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相當於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當年的GDP總量(約3100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對《南方都市報》表示,這樣的核減力度相當大,也證實之前存在數據不實問題。
內蒙古經濟注水很難說只是「微乎其微」,因為之前承認經濟數據造假的遼寧,也僅表示部份區縣「摻水」20%至30%,而內蒙古給出的數字是「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注水了40%」。
根據中共官方統計,內蒙古2016年GDP總量超過1.8萬億,在大陸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16,GDP增速7%,排名24。官方稱,內蒙古2016年全區GDP未來將相應核減,從2017年開始,不再下達財政收入增長任務。
這也意味著內蒙古即將公佈的2017年GDP資料可能會有較大變化。雖然不知是否會斷崖式下跌,但遼寧、吉林、黑龍江之前財政數據造假的結果驚人。
《新京報》報道,從全國來看,無論是GDP注水,還是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都難言是個別地方的特有現象,去年12月審計署公佈(雲南、湖南、吉林、重慶)4個省份的10個市縣審計結果,就暴露出虛增的財政收入就達到15.49億元。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博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造假肯定不僅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是全國性普遍造假。」
這意味著中國GDP數據可能要全部重寫,就像內蒙古的數字,虛報得驚人,「根本把經濟統計數據當做兒戲,這也不奇怪,中共這幾十年來都在造假。」
謝田認為,對中共地方官員來說,他可以掩飾或展現他的虛假政績,他可以升官,可以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下一任來調節和化解。以前有個說法叫「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就是中共官方製造虛假經濟數字。「中國的整個經濟規模、GDP增長數字、所有的營利,都是虛假的。」
原福建寧德中級法院經濟庭審判長李建峰則表示,中共官員數據造假原因主要是想升官發財。從上到下的官員為了政績,他們就在數字上做文章。
「內蒙古或還是其它省份『自曝』家醜,絕對不是為老百姓,而是政治需要。所以說一個國家沒有民主法治,老百姓沒有知情權、監督權,造假現象還會存在和蔓延。」李建峰說。
網民netsys表示,幾十年前它們(中共)就一直在注水!從60年前浮誇風開始,畝產萬斤,大煉鋼鐵,全都是騙人的玩意。每個人餓得瘦瘦的,還必須表現得很幸福。
還有網民表示,「甚麼叫『自曝』?無非就是上頭說不追究罷了。」「所謂的『自曝』其實根本就不是『自曝』,只是給當地政府一個台階下罷了。」「『自曝』?根本就是已掩蓋不住了,真當人民傻呀。」「就這個問題來說,全國沒有幾個省份不注水的。」
中共總理李克強早就在2007年於遼寧任職時對美國大使提到,中國的GDP數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
真實GDP到底是多少?
對於內蒙古的欺騙行為,中共官媒新華社報道還「高度稱讚內蒙古自曝家醜是勇於擔當」。對此,有評論批評,這就是中共常年來,把任何災難最終都變成一場為黨歌功頌德喜事的做法。
其實早在去年6月,中紀委通報吉林和內蒙古官場都存在經濟數據造假等問題。當時陸媒的文章表示,中紀委高調批吉林、內蒙古數據造假,反映目前大陸官場造假之風依然盛行,特別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嚴重。
遼寧是最早公開確認財政數據造假的省。
2017年1月17日,時任遼寧省省長的陳求發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問題。累計虛增財政約佔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為甚麼多個省份連連出現數據造假?《新京報》認為,地方經濟數據造假的原因和動力,根本上仍然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畸形考核機制的產物。
由於中共曾一度以經濟發展作為考核官員的指標,這導致GDP數據成為諸多地方官員的片面追求,不根據事實的經濟攤派,更成為地方官場層層下壓的普遍現象。
前幾年,東北曾流傳這樣一副對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哄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
2015年12月中共官媒一則報道說,東北三省經濟數據造假十分誇張,有些縣區的經濟規模居然「趕超」香港。三省的GDP增速、消費和進出口數據都遭「大水漫灌」。在巡視組2014年查處問題後的第二年,東北三省的GDP總量「斷崖式」急跌,在全國墊底。
一名地方財政廳人士對財新網表示,地方虛增財政收入有很多原因,政績考核只是一個方面,有些地方認為財政收入有一定增幅比較好看,也有地方政府提高財政收入規模是為了將負債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便發行地方債、獲得較好的信用評級等。
多名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地方政府出於「政績」、完成考核指標等各種考慮,採用一些手段來虛增財政收入,但在經濟下滑、減稅降費的背景下,財政收入虛增難以維持。
李建峰表示,中共建政以來就有數據造假的傳統,按政治上的需要造假,上世紀50年代大躍進,數字造假,畝產可以達到三萬斤糧食,最後的結果是餓死了大批的人。中共就是不惜以犧牲民眾的生命來作為代價的。
謝田表示,「有人欺騙黨中央,實際上是共產黨在欺騙黨中央,實際上黨中央自己也在欺騙自己」,中共實際是允許造假、需要造假,中共需要假的數字來吸引外資投資中國整個市場。此外,中共內部肯定還有另外一本帳,外面的數據就是糊弄老百姓的。
因此,中國的經濟數據真實程度有多高,一直令外界質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