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曆1月5日前後到「大寒」前的這半個月期間是「小寒」。小寒和大寒期間,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冬至雖然是陰盛至極的時點,但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九九歌》說:「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三九」正處在「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交接之際,這時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小寒物候
小寒時節雖然是冰天雪地,但先民們發現,小寒期間陽氣實際是在上升。
根據古書記載:「小寒之日,雁北向(初後),又五日,鵲始巢(二後),又五日,雉始雊(三後)。」
初後「雁北向」指的是小寒之日,大雁開始往北飛。大雁是極為靈敏的候鳥,其生活習性也是古人判斷節氣的重要依據。小寒時,大雁雖然還在南方過冬,但它們已經能夠感覺到陽氣即將回升,於是雁群開始自南方往北飛回故鄉。到立春時節,就飛回到了繁殖地。
二後「鵲始巢」指小寒後五日,喜鵲開始築巢。
三後「雉始雊」指再過五日,雌雄雉鳥(野雞)一起鳴叫,尋找同伴,喜迎春之陽氣。
雁、鵲、雉都是靈敏的鳥類,它們能夠很敏銳地感覺到大自然中陰、陽之氣的變化,而古人觀察入微,能透過觀察禽鳥的生活習性掌握物候的變化。
小寒天氣的晴暖,預示著第二年氣候狀況。一些關於小寒的天氣諺語流傳至今,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小寒無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雲霧天,來春定是乾旱年」等。
漢代董仲舒認為「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春秋 繁露•天符人數》)天地萬物都是為人而生、為人而成的。雖然天地主宰萬物,主宰人世間的一切,但都是為了人才有了這一切。節氣的變化亦然,也是為了人能夠生存,方便人的生存。因此,節氣的變化跟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冬藏」養生
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內經》中冬季養生談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說,冬季裏,自然界中的陽氣處於一種封藏的狀態,天氣寒冷、乾燥。人要順應大自然這種封藏之性,早睡晚起。因為日出象徵著陽氣的強壯,此時人動,就不會被寒所傷。冬季養生總的原則是就溫遠寒。如果不順應這一養生之道,則會傷腎,來年春天身體沒有生氣,影響生育。
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內經》在季節養生中說道:「冬省鹹增苦,寒宜大補,以養心氣。」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少鹹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與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小寒時節適當吃苦菊度寒。苦菊是菊花的一種,又名苦菜,其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化淤消腫、消食健胃、涼血止血。
苦菊吃法很多,涼拌、清炒、下火鍋等都是很好的吃法,不過因其寒性,一次不宜吃得過多,通常每天的食用量最多250克即可。
苦菊最適宜上火之人食用——如有口臭或愛長青春痘的人,脾氣急躁的人也適用。不過,脾胃虛寒者畏寒喜暖,不適宜吃苦菊。
起居養生
中醫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加倍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